顶点小说网 > 大明雍王 > 第七百一十章微服私访

第七百一十章微服私访

小说:大明雍王作者:名剑山庄字数:0更新时间 : 2020-10-28 16:29:03
()

        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访

        “有一个次子,雍王征兵从来是独子不得从军的,怎么没有其他儿子,至于儿媳孙子统统没有,要知道东雍娶媳妇难啊?”老者说道。

        朱厚煌问道:“哦?”

        朱厚煌从来没有谁说过这个问题。

        老者说道:“东雍大多都是移民,都是过不去的才会背井离乡来东雍讨生活,多是男丁少有女的,来了之后,前几年那个累,陆相公用起来人来,那是往死里用,一点喘息的机会都不给。不过,那时候也就烂命一条,能活命怎么都行。但是后来陆相公走了,大家都安定下来,孩子们要娶媳妇啊,聘礼的价格打着滚的向上翻。现在要好几十两银子,普通百姓根本娶不起啊。”

        “这么贵?”朱厚煌大吃一惊。

        不要看朱厚煌动则数百万两银子,但是对百姓来说,很多人银子连见过都没有见过,更不要数两银子了。

        不过大明东南还算富庶,大明百姓还能见到银子。

        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因为大量白银涌入东雍,在实际购买力上,白银在东雍,不如在江南值钱,而在江南,不如在西北值钱,海贸越发达的地方,银子也就越不值钱。

        但是即便如此,几十两银子,也是极高的价格了,这些人即便有田地,恐怕也必须种上好多年地才能攒出这么多钱。

        “可不是吗?”老者说道:“死贵死贵,不过跟着雍王殿下出兵的人,得了好处,从安南弄来不少媳妇。这才解决了不少问题。”

        朱厚煌眨眨眼睛,暗道:“还有这事情?”他决定回去问问。

        “老丈,年轻人愿意跟着雍王打仗吗?”朱厚煌问道。

        “说愿意也愿意,不愿意出去,没媳妇啊,但是好多人一出去好几年,家里的地都荒了。大家都喜欢过太平日子。”老者忽然叹息一声,将旱烟枪放下,说道:“这位贵人,你是替雍王问话吗?”

        朱厚煌说道:“何处此言?”

        老者说道:“雍王当初刚刚开创基业的时候,常常使人问话,但是现在问的少,如果贵人能见雍王殿下,能不能问问,咱们能不能少打仗?”

        朱厚煌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我知道了。”

        朱厚煌赏了老者几两银子,随后离开了这里,在城外走了一圈,走访了好几个村落,无不发现,青壮减少,在田间劳作的人,大多是妇人。

        朱厚煌这才真切的体会到,以百万丁口养五万精卒,到底是什么概念,绝对不是区区几个役民太过可以说的。

        要不是,东雍百姓大多是各地的无地百姓,挣扎在生死线上,在东雍之后,有田地,负担也少,当兵有军饷,打胜战有赏赐,东雍的土地也算得上肥沃,雨水充足。才有这样的情况。

        “人口,人口,人口。”朱厚煌心中暗道:“这才是最关键的所在,蜀汉也不过百余万之众,屡次征伐以至于民有菜色。这是前车之鉴。是该与民休息了。”

        但是该怎么休息却是一个问题。

        东雍最大的问题是兵役,但是维持东雍在各地的军事存在,八个营的兵力已经不能再少了。朱厚煌虽然得了安南之地,但大量用安南士卒,朱厚煌也不放心,这是本末倒置。

        朱厚煌没有走多远,就立即回到东雍,召开会议谈论兵役之事。

        戚景通说道:“殿下,雍军兵员,八营士卒,共四万五千余人,殿下近卫乃至各官府衙前卫士,共五千余人,东雍陆军共五万有余,多用雍南府人。”

        这是朱厚煌的倾向。168书库

        朱厚煌用兵好用良家子,所谓的良家子都是受了朱厚煌恩泽愿意为朱厚煌卖命的百姓。以大员附近为最。

        因为朱厚煌在大员给了他们很多好处。

        在朱厚煌这里只是倾向,但是到了下面变成要求了,所以征兵以雍南府为最。

        朱厚煌说道:“兵可减否?”

        戚景通想了想说道:“不可减,我军需要在四处驻军,第一马六甲,马六甲对佛郎机第一道防线,满刺加国,如今又听闻西洋又有一国兴起。马六甲重地,不可消减。第二安南,我军在安南是是客军,以东雍国力不过与安南相匹敌而已,安南士绅素怀不忿之心,没有重兵镇压,恐安南变乱,区区两营,我只嫌少不嫌多。还有东雍本土,直对福建,当今如今在做什么小动作,诸位又不是不知道东雍的兵力能裁剪吗?这几处,八个营都不够用,不得不引安南军作为辅助。万万少不得的。”

        “不过,殿下要减少东雍的负担不是不可以,只是兵不可减,但是要扩充征兵地。”

        朱厚煌说道:“从何处征兵?”

        戚景通说道:“从吕宋,岘港,古晋,长崎,乃至安南。大明,”

        戚景通不等朱厚煌问,自己就解释道:“吕宋,岘港,古晋,长崎皆殿下之土,虽然土人多,汉人少,但三地加起来,也有数万口之多,量力征兵,也是征得千余,再者有土人多慕汉化者,殿下也可征之为兵。将来服役数年,退役之后,嫣然一汉民也。而安南乃至南洋各地,多有汉民。臣闻王九川王大人就是世居暹罗,殿下可不从南洋各地华人为兵,他日殿下有用兵之时,自有熟悉地形的人。”

        戚景通常在朱厚煌身边,对朱厚煌的野望最了解不过了,朱厚煌想将南洋之地全部纳入华夏版图,纵然一时纳不下来,也必须一点一点的做。所以说话也有侧重。

        “如今天下虽然太平,但各地多有流民,殿下也可召各地流民为兵,也算是补充兵额。”

        戚景通虽然这样说,但是也知道,这不大容易办,因为嘉靖对东雍的严厉封锁,让东雍移民都难,更不要说什么招兵了。

        不过,该说的还要说。

        朱厚煌慢慢的品出一点味道了。戚景通的意思,朱厚煌之前的招兵政策,就是东雍根本策,就好像是汉代好用关中兵一样,以关中为根本,镇守其他各地。

        朱厚煌下意思以东雍为根本,镇守南洋其他各地。

        戚景通的意思,现在其他地方已经可以负担一点东雍负担了。

        朱厚煌点头,比如吕宋,现在就有两三个县,四五万丁之多,因为吕宋原本都有很多中原移民,再加上最近一年东雍移民转移地由东雍变做吕宋。

        不过,吕宋却不能多招兵,无他,吕宋以吕宋城,也就是马拉尼为据点一步步向北开拓,一边开拓,一边征服土人,建立甘蔗种植园。虽然土人势弱,不用东雍精兵,也是可以的,但并不是吕宋就有剩余的人力。

        而古晋稍稍安定一些,但是古晋除却古晋城之外,都是大大小小的部落,虽然现在看没有多少祸事,但是一旦有事,古晋城每一个汉人都是士卒。

        这些地方看似可以抽调士卒,其实是不可行的。

        不过岘港还可以。岘港最先落入东雍手中,俞大猷在这里整顿数年,有完善的预备役制度。可以征兵,不过俞大猷所部已经有不少从岘港而来的。

        唯一从安南征兵可行。

        安南有很多汉人,汉语说的都可以。直接从安南征兵,然后退役之后,在别处安置,根本就是抽安南的血,填东雍的缺口。

        是一个好办法,不过安南那边关卡,恐怕不大好过。

        朱厚煌的想法立即转向了执行层面,暗道:“我是不是再次巡一次安南?安南到底能征召多人汉人为兵?”

        q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