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明雍王 > 第五百三十五章中国人在西班牙三

第五百三十五章中国人在西班牙三

小说:大明雍王作者:名剑山庄字数:0更新时间 : 2020-10-28 16:27:19
()

        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国人在西班牙三

        随着时间的推移,郑深与西班牙相距越来越近,进了直布罗陀海峡。

        郑深来到塞利维亚登岸。

        一来塞利维亚,就受到了全城上下的热烈欢迎。

        此刻,还不是塞利维亚最繁华的时刻,自从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塞利维亚就是西班牙海外贸易的中心。

        不过这么多年来,从大航海开始,塞利维亚就开始持续的繁华。

        虽然比不得江南的繁华,但是也算要比大明的一些府县要繁华的多。

        让郑深感到吃惊之极。在大明的眼里,不在古代中国人的眼里,天下似乎可以从中原向外扩散开来。

        中原是最繁华的地方,而向外由繁华到贫瘠一一排行。

        所以郑深万万想不到,在远离中原数万里的地方,居然有如此繁华的地方,而且从一路上来看,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城市,而是一大片城市群。乃至数万里的繁华地界。

        简直让郑深吃惊到不敢相信。

        虽然朱厚煌告诉他们很多事情,并且让他们以佛郎机为假想敌。但是再面对佛郎机的时候,还是用居高临下,轻蔑的态度来对待佛郎机,西班牙等国家。

        只是来到这里亲眼看到,这些泰西国家。不能小窥啊。

        作为西班牙海外贸易中心,郑深带来货物很快就卖出来。

        大量的香料,还有瓷器什么,一口气卖了出来,大批大批的出货。不过一两日的功夫,好几艘船的货物全部情况,总共弄来一两百万两的银两。

        区区几条船,能有如此的利润。也是因为东雍与佛郎机的战争结果,印度航线的断绝,让所有来自东方的货物,全部变成稀缺品。

        郑深大喜过望,他暗道:“东雍的财政危机,有这一条航道就能这就能解决不少,如果能解决财政问题,我就是东雍的大功臣。”

        其实郑深想的太简单了,区区一两百万两子,对个人来说是多不胜数。但是对于东雍这样的国家来说,并不够。

        而且周期也很有问题。

        从东雍到西班牙,最少要一年上下的时间,其实这一条并没有成熟的航道。比不上控制在佛郎机人手中的印度航线。

        两个航线的吞吐量简直没法比。

        郑深在卖出货物之后,想立即离开。不过西班牙人官方人士,请郑深去马德里拜见西班牙王。查理五世。

        郑深也做了一些安排,比如让留在外面的那一艘船回来。而且让朱云海拜访各地学者,不过这个时候欧洲的教育中心,还在罗马一带。塞维利亚这一带虽然不是文化中心,但也不是文化荒漠。朱云海在这里还是能接触到一些西方学者了。

        郑深就将朱云海留在塞维利亚,向马德里进发。

        这个时代马德里与塞维利亚之间,没有直接的水道相连,只能一段乘船,一段乘坐马车。了从塞维利亚到马德里,需要好一段时间。

        郑深一路上考察西班牙以及整个欧洲文化。

        这个时候,朱厚煌在东雍也提出了一个长远的计划。

        “迁都。”王阳明说道。

        “对,迁都。”朱厚煌重重的说道:“如果大明的态度有变,东雍离大明太近了,离南洋又太远,对古晋等星城等地鞭长莫及。今后东雍的重心就在南洋,所以,孤想将东雍的都城迁到南洋。”

        朱厚煌之所以这样做。

        不仅仅如此,还有预防大明对东雍有可能的进攻。新小说城

        大明是一个庞然大物。你从历史上可以这样那样的藐视他们,但是真正的站在历史长河里面的时候,真正与朱厚煌一眼视大明为敌手的时候。

        朱厚煌才知道压力有多么大。

        就拿东雍引以为豪的水师来说吧。

        东雍的水师几乎是依附大明而生的,百分之八十的船只都是从大明采购的,也就是大明一但断绝与东雍的贸易。东雍的水师就没有了后援了。

        东雍的造船能力,比不上沿海的任何一个府,唯一有优势的,在造船技术上,在朱厚煌的督促之下,有一点点的改进。

        朱厚煌一想起大明与东雍大战。东雍几乎就是大明必然攻击的要点。朱厚煌想要与大明长期的坚持之下,朱厚煌必须再营造一个基地。以应付以后的战争。

        所以迁都,是最好的办法。

        王阳明说道:“殿下想要迁都,只是国库如洗,根本没有能力支撑如此大规模的行动。”

        迁都并并不是一件小事,首先是选址。

        作为支撑一个国家的行政运转,需要很多条件,比如说粮食支撑,朱厚煌所在乎的工业上的支撑。

        鉴于南洋诸国的这样的情况,根本达不到一个国度的要求,南洋唯一一个像样的城池,就是马六甲城内。

        从战略上,马六甲又有一点偏西了。

        所以迁都,简直是要重新建筑一个城池。

        如果有钱,重新建造一座城池也没有什么麻烦的,毕竟在东雍大兴土木这些年来,早已习惯大型工程。

        问题就是钱。

        朱厚煌说道:“孤,不准备大动干戈,只是想以星城为行在,孤要在星城掌控大局。东雍这边就让王师主持了。”

        王阳明明了,朱厚煌的意思,东雍现在所辖的地域。以东雍为根本,而王阳明主持东雍的建设。而朱厚煌以星城为根基,巩固对南洋的统治。

        “王师,以为如何?”朱厚煌问道。

        王阳明说道:“殿下,如今东雍的局面。需要镇之以静。殿下想要迁都可以,不过,殿下还是等一等吧。”

        朱厚煌知道,只有国库有钱,才能支持朱厚煌行动。再次之前,任何增加财政支出的行动,都是王阳明坚决抵制。

        朱厚煌也知道财政上的困难,做事束手束脚。朱厚煌想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感觉有一张无形的大网牢牢的网住他。每一伸手,每一伸脚。都必须精打细算。

        朱厚煌自从来到大明之后,脑门上就刻着两个字。就是生事两字。让朱厚煌镇之以定。朱厚煌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只要预作计划。朱厚煌根本是闲不住。

        王阳明也看出朱厚煌的心思,说道:“殿下,东雍体制还粗糙,臣与殿下好好打磨一下吧。”

        的确如此,以朱厚煌创立的这些制度,很多都是朱厚煌提出思路与原则,而唐寅,杨慎,陆完去执行了。

        在执行的时候,都有赶鸭子上架的意味。所以王阳明说很粗糙。的确如此。

        朱厚煌精神一振,他想要打造东雍的体制,是东雍的万世之基。打下东雍的江山,要靠朱厚煌自己,已经朱厚煌身边的文臣武将。但是想要守住东雍江山,甚至东雍能维持多长时间,都要看东雍体制如何了。

        朱厚煌对东雍体制的看重,还要比一场两场战争的胜负,还要看重。

        朱厚煌与王阳明讨论东雍的体制问题,朱厚煌受益匪浅。王阳明又向朱厚煌提出一些关于科学的问题。

        不,可以说是格物的问题。

        朱厚煌明显的感受到,王阳明的想法的上的偏移,朱厚煌心中暗喜:“虽然不知道王师,会怎么样这些科学思想容入儒学之中,但是王师分明在做了。如果真正让人认为格物就是科学实验方法。那么科学就真正在中国立下跟脚了。即便将来我不在了,科学也能在中国站上一席之地。”

        朱厚煌对此乐见其成。拼命绞尽脑汁,将内心之中科学观念,表达出来。只是很多观念是习以为常的。要精确的表达出来,反而不大容易了。让王阳明融入儒学之中。

        q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