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重生之大唐中兴 > 第869章 定淮南(五)

第869章 定淮南(五)

小说:重生之大唐中兴作者:木子昌字数:0更新时间 : 2020-04-09 10:54:12
“这就是大唐吗?”


        看着远处的明州城,菅原道真不禁有些好奇。


        他没来过大唐,要不是因为海盗一事,他被政敌藤原时平逼迫率领出使大唐,他或许一辈子都不会踏上大唐的领土。


        不过既然来了,他也要好好打探大唐如今的情况,看看是否像藤原时平所那样,已经结束内乱,并且连灭南诏和西州回鹘两国。


        之所以他们的船队会出现在明州外海,也是有原因的。


        大唐初期,倭国派出的遣唐使团一般是在难波(今大阪)登舟,通过濑户内海,从博多(今福冈)出发。


        从7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在这四十年间,遣唐使团走的北线,即沿朝鲜半岛西岸北行,再沿辽东半岛南岸西行,跨过渤海,在山东半岛登陆,再由陆路西赴经过洛阳﹑最后到长安。


        北线大部分是沿海岸航行,相对来比较安全,船只遇难情况较少。


        不过后面新罗灭百济﹑高句丽,统一半岛,与倭国关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就不是很好,所以北线就废弃了。


        于是遣唐使团的船在7世纪70年代到8世纪60年代这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改取南岛路,即由九州南下,沿南方的种子岛﹑屋久岛﹑奄美诸岛,向西北横跨大唐东海,在长江口登陆,再由运河北上。


        这条航线叫中线,主要航行于渺茫无边的东海上,难以靠岸,容易遭遇海上风暴并出意外这些,比较危险。


        北线和中线都需航行一个月左右,运气不好,遇到风暴或者偏离航线,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


        8世纪70年代以后,直到最近一次遣唐使出使大唐(即公元838年)的几十年里,航线又换了,也就是南线。即由九州西边的五岛列岛径向西南,横渡东海,在长江口的苏州﹑明州一带登陆,转由运河北上。


        南线所需时间较短,一般十左右,遇到顺风时期甚至三可达,不过危险性跟中线相当,都要穿过茫茫东海。


        此次由菅原道真率领遣唐使团走的南线,主要原因还是北线和中线并不安全,有大量的新罗海盗活动,只有走南线。


        这也是为什么菅原道真一行出现在明州外海的原因。


        菅原道真率领的使团规模并不大,主要是因为比较着急,准备时间并不充足,只有三艘船三百多饶规模而已。


        而公元838年那一次遣唐使团,有四艘船六百多人,也是倭国所有遣唐使团规模最庞大的一次。


        “启禀右大臣,远处有战船正向我们驶来。”就在菅原道真在憧憬的时候,远处有两艘大唐的战船朝着船队而来。


        并不是宁船,而是海鹘船。


        在远洋,能看到的大唐战船自然多是宁船,不过大唐还是有其他战船的,不过大多在近海以及内河。


        像海鹘船,属于轻型战船,并不适合远洋航行,但近海却是很多。


        不过海鹘船并没有装备火炮,远程攻击武器主要是弓弩。


        或许是看到这突然出现的三艘船只并没有悬挂能表明身份的旗帜,而这里又靠近明州水师驻地,所以才有两艘海鹘船过来检查,以免是海盗。


        在靠近倭国使团船只后,大唐的海鹘船上便有人示意三艘船停下检查。


        菅原道真此次是来出使大唐的,自然不会跟大唐的水师交恶,便让手下的人停下。


        过了一刻钟,大唐水师的将士登上了倭国的师团船只,看着船上的人都是矮的倭人,也有些意外。


        “你们是来干什么?要是商船,你们该去港口!”


        一个唐军水师军官打量着船上的倭人,淡淡地吩咐道。


        明州水师的驻地和明州的民用码头并不在一个地方,所以这个军官才有这么一问。


        “我们是来自倭国的使团,准备前往长安朝贡!”菅原道真回答道。


        “倭国的使团?”水师军官有些疑惑,问向旁边的手下,“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好像是遣唐使,不过倭国上一次派遣唐使好像是六十多年前了吧,也不知道这些人是真是假。”旁边倒是有将士知道怎么回事,不过也不敢确认。


        “遣唐使?”


        军官看了看眼前这些穿着不一,身份也是五花八门的‘使团’,也有些不敢确定。


        这些人中有官员,有文人,也有士兵,甚至还有和尚,看起来倒是像那么回事。


        不过军官依然不敢确定身份,只能把这些人带到水师驻地,让上面的人去核实身份。


        很快,明州水师都督王师邈便得知了倭国派了遣唐使团来大唐,心里也是一惊。


        对于这倭国使团的到来,他倒不是惊讶好久不见,而是怀疑这使团是不是因为新罗海盗以及石见佐渡矿山的事。


        毕竟前不久,就是他的明州水师把倭国水师给打了个全军覆没,还把倭国平叛海盗的军队打的狼狈而逃。


        现在倭国使团到来,他怎么看都跟自己的水师在倭国的那些事有关。


        使团的身份他是确认了,在大营派船只护送倭国使团前往洛阳的同时,他也派人从陆路去升州,向石凌汇报倭国使团的事。


        。。。。。。


        “李副使,我怎么觉得这次前往洛阳会有些不好的事情发生?”


        一艘悬挂淮南标识的楼船航行在沟通黄河和淮河的通济渠江面上,正是从扬州出发的淮南使团船只。


        船只刚刚驶过汴州,朝着洛阳而去。


        从汴州到洛阳的大运河,还要走一段黄河,然后再走一段运河才到洛阳。


        正是因为洛阳是南北运河交汇点,加上又是东都,在下局势稳定后,来往的商旅络绎不绝,造就了洛阳的繁荣。


        不过因为淮南暂时属于割据的状态,从江南前往长安的官船都是走的长江。


        “你在担心什么?”李神福看向刘威,不禁问道。


        “我也不知道,心里总觉得不对劲。”刘威摇了摇头,不知道自己到底担心什么。


        “你若是担心那两人,他们也跟我们一起前往洛阳。这两人不在,节帅掌握牙兵,其他人不可能翻得起风浪。”李神福的两人自然是朱延寿和安仁义二人。


        下意识中,李神福把牙兵忘了。


        因为相比于朱延寿二人,张颢和徐温两人怎么看都像是忠心耿耿之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