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重生之大唐中兴 > 第747章 镇南都督府(七)

第747章 镇南都督府(七)

小说:重生之大唐中兴作者:木子昌字数:0更新时间 : 2020-01-08 23:17:20
“你们怎么又来了?现在朝廷对新罗的事并不上心,你们找本官也没用,你们还是准备回国吧,想要圣上同意出兵新罗很难。”


        看到崔致远又找上门,归仁绍就有些头大,本来想赶人,但想了想,还是算了,不过脸上的不耐烦却是没有掩饰。


        “归上官,还请看在我新罗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让我们死心也好,这让我等也好回去向吾王复命。”崔致远站在那里,对着归仁绍九十度鞠躬,就差没跪下了。


        好在这个时候不兴跪拜礼。


        “唉!”看到对方行如此大礼,归仁绍也不禁叹气,拂了佛衣袖,“你们这是何必。”


        “归上官,我等都是新罗人,看到国家战乱不断,心思焦虑,想来在十余年前,归上官跟我等的心情也差不多吧。


        新罗作为大唐的属国,若是实在没办法,我等也不会如此叨扰上官。”崔致远语气之诚恳,也让归仁绍有些触动。


        “你起来吧。”归仁绍摇了摇头,示意崔致远等人就坐。


        待崔致远二人坐下后,归仁绍这才道,“圣上的那些话,我也听闻了,宫中的人并没有保密,想来也是圣上受益的。


        其实并不是圣上故意逮着之前的旧事不放,而是朝廷目前实在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管你们新罗的内乱。”


        “为何?大唐兵强马壮,只需要数万大军,就能解新罗的燃眉之急。”朴景晖插话道。


        归仁绍抬头盯了一眼对方,既然自己要做好人,干脆都了吧,也不是什么忌讳的事。


        “你们看似大唐现在兵强马壮,但是我大唐的外患也不少。西有吐蕃回鹘,北有契丹渤海,西南有南诏。


        这只是外患,内忧也不少。跟你们新罗一样,我大唐目前也有内患,几个藩镇不听朝廷号令。


        你也曾也在大唐待过一些年,也知道一些情况。若不是当今圣上,我大唐也不会有如此好的局面。


        但要是出兵新罗,就算是圣上同意,反对声音也很大。首先户部就不会同意,数万精兵,需要的钱粮数目不。


        以你们新罗王室目前的情况,也很难承担吧!”归仁绍看了看对方,询问道。


        归仁绍还是知道点分寸,他这话纯粹就是夸大其词。


        外患是有,没那么夸张而已。


        吐蕃早就分裂了,没看到安西大都护府都快占领整个青海了,也没见吐蕃怎么着;回鹘就更别了,虽然那也是大唐西进的敌人,但目前还没交恶,双方也没爆发战事。


        至于契丹,刚被打趴;渤海国此时情况不比新罗好哪里去;南诏也一样。


        意味着目前大唐所有的外患都处于虚弱期,大唐没去攻打他们就不错了,哪里还敢主动犯境。


        所谓的内患吗?


        你让杨行密和钱镠造个反试试!


        两大藩镇被十余万朝廷大军包围着,这两个藩镇前脚造反,后脚这些大军就敢开进两个藩镇。朝廷这些将领可就等着军功,白送军功,为啥不要。


        而且句不好听,两个藩镇的将领和官员有多少愿意跟着一起造反的,还不一定呢。


        “怎么这么严重?”崔致远也愣了,他也知道这些事,但他没觉得有很严重啊。


        “自然,你许久没来大唐,自然不清楚情况。”归仁绍道。


        见归仁绍的那么诚恳,崔致远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却猜不到是哪里不对劲,只能选择相信。


        “原来是我误会了。”崔致远恍然大悟道。


        “咳咳,不过看在你跟舍弟是好友的面子上,我可以给你指一条路。”归仁绍咳嗽了一声道。


        “归上官请。”崔致远神色有些激动。


        “其实也没什么,朝廷的三大皇商一直在跟你们新罗的商人做生意。恰好本官跟皇商何国舅有些来往,若是你们能搭上何国舅这条线,对你们新罗或许有些好处。


        忘了了,何国舅是当今皇后的表兄。”归仁绍提醒道。


        崔致远一愣,转而大喜,“多谢归上官,还劳烦归上官帮忙。”


        。。。。。。


        “陛下,归仁绍给新罗使团那边介绍了何国舅。”


        大明宫中,李晔正在太液池旁钓鱼,李简来到李晔身边,低声汇报道。


        “哦?没想到归仁绍倒是跟何东有来往。”李晔笑了笑。


        “陛下,那这事?”李简有些迟疑。


        何东是国舅,又是皇商,身份有些特殊,李简也不敢胡来。


        “既然何东选了新罗王室,那就让张雄和李让从弓裔和甄萱两股势力中各选一家吧。


        不过中间你的锦衣卫要做好监视之责,别让他们把违禁的东西贩卖出去。朕的要求是,让新罗乱起来,但又不能让新罗王室被人灭了。


        其中分寸,自己把握。”李晔平淡的道。


        “臣明白!”李简回道。


        就在这时,平静的湖面上出现了一些波光,李晔的那钓鱼竿有了动静,有什么东西正拉着鱼钩往水下跑。


        李晔心翼翼操纵着,很快一条半尺左右的鱼被他拉出了水面。


        “陛下运气不错,这条鱼不。”李简笑着恭维道。


        “还行,朕的运气一直不错。”李晔哈哈大笑道。


        随着王建回京,新罗使团带着还算可以接受的结果回归,朝廷设立镇南都督府和安南都护府的旨意也正式对外公布。


        一个镇南,一个安南,不少人也猜到了朝廷的用意,这是要对南诏下手啊。


        而且这两个新设立的军政一体的府衙,也配备了比较豪华的文武官员阵容。


        镇南都督府,为中都督府,都督酒泉郡公王建,副都督孔崇弼周德威。下设两个下都督府,分别是建昌都督府和会川都督府,分别以岳昌旭和段宝龙为都督。


        安南都护府,都护为萧遘,副都护为马殷孔崇弼,下设演州鸿州陆州峰州四个下都督府,都督分别为赵元章曲承裕(本地大族)彭玕秦易安,令郑中贻调任安南都护府长史。


        另外还有不少从各地抽调的文武官员,目的很简单,尽可能短时间内稳住两地的局势。


        两个地方其实都不稳,前者是段宝龙这个不稳定因素,后者则是本地大族。


        特别是安南这边,当初刘巨容前往安南,那可是花费了两三年的时间才站稳。


        这其中,赵元章等一批将士也有不的功劳,这也是为什么赵元章被任命为演州都督的原因。


        不过即便是现在,大唐在安南的统治依然不稳,其中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就是曲承裕。


        这位手握上万兵马,又是本地大族出身,根基深厚。


        其他的不稳定因素也不少,因此这次还从周边各道抽调了不少兵马进驻安南,确保大唐在这里的兵力优势。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