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重生之大唐中兴 > 第536章 马球风云(三)

第536章 马球风云(三)

小说:重生之大唐中兴作者:木子昌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8-14 16:39:22
“罗兄勿急,待高某一一道来。”


        看到高蟾那慢吞吞的模样,罗隐大有站起来揍对方一顿的冲动,太急人了。


        “贤弟请说!”


        “第二人是锦衣卫指挥使李简,此人掌管锦衣卫,而锦衣卫就是圣上的眼睛。这其中的含义,不用高某多说了吧!”


        “那最后一人呢?”


        “最后一人其实是罗兄的故交,就看罗兄愿不愿意去见对方。”


        “谁?”


        “已故郑相的长子郑凝绩。想当初罗兄可是差点做了郑相的女婿,肯定认识郑凝绩。


        虽说郑凝绩此人因为服纪,辞去了刑部尚书一职。但其现在是几位皇子的老师,若是有他的帮忙,这个事就更容易了。


        高某能做的也就这么多,毕竟高某人微言轻。不过覃王殿下那边,高某也会帮罗兄引荐。


        若是这件事罗兄能够成功,第二件事也不是什么难事。一方节度使的子嗣自然可以进入太学,甚至国子学读书。”


        “多谢贤弟指点迷津!谢礼待罗某回到住处后,便让人送来。”


        对于高蟾和罗隐二人的谈话,钱元玑都听在耳中。他已经十四岁了,是可以成婚的,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


        他当然知道自己来长安,就是被自己父亲送来当质子的。谁让自己不是嫡子,是妾室所生,自己父亲自然很舍得。


        不过他从小性格就比较沉默寡言,虽然知道自己此行的身份,但他也没有反对,而是欣然接受。


        就算是他反对又如何?难道他还能让自己父亲改变主意不成?


        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何必去惹自己父亲不开心。


        而且自己老实听从,自己父亲反而会有些盔甲,起码自己母亲的日子会好过点。


        “这个高蟾,没想到如今变得如此势力了。看来这官场,真的让人改变很多,也不知道他还能写出当初那么气势雄伟的诗词来了。


        心都变了,笔岂能不变?”


        之前在高蟾府上,罗隐有求于对方,自然不敢发作,但等离开高蟾府邸有一段距离后,便在马车上开始大骂道。


        “老师,那钱还送吗?”钱元玑弱弱地问道。


        “自然要送。不然高蟾在覃王那里说一两句坏话,就可能影响令尊的仕途。


        等回去就让人送五千贯的财物过来,只要能办成事情,这点钱都是小事。只要有了朝廷的任命,令尊才能号令浙西。”


        “老师,元玑明白了!”


        “不要有其他想法,虽然你是作为质子被带到长安的。但只要能进入国子监读书,结交好那里的官宦子弟,你未尝不能超过你的兄弟。


        这是你的不幸,也是你的幸运。


        只有来到更壮阔的地方,你才会发现杭州甚至整个浙西都是微不足道的存在。


        懂吗?”


        其实罗隐对于这个学生也比较喜欢,虽然沉默寡言,但是十分懂事,懂礼仪,也尊师重道。


        “学生明白,多谢老师的指点,学生一定谨记在心。”


        。。。。。。


        “糊涂,谁让你们去挑事的?


        如今正是多事之秋,朝中不少御史都在弹劾义父拥兵自重,安禄山第二。你们倒好,不仅跟兵部的人起冲突,还跟左天策军的人打起来了。


        真当这里是宣武?要知道这里是长安,不是汴州。”


        就一转眼的功夫,朱友文和朱友谅二人就惹出事端,这让朱友让很是不满。


        原因呢也很简单,就是朱友谅带着朱友文,还有一些宣武的士兵去喝花酒。


        结果路上碰上了泰宁军的队伍进城,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两边不知道,就发生了冲突。


        兵部职方司的官吏被误伤了。


        随后负责附近治安的左天策军士兵闻讯赶到,结果打人上瘾了的宣武士兵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左天策军的士兵打了。


        当然,最后吃亏的还是宣武的士兵,毕竟左天策军都是穿着盔甲手持武器。


        不过最惨的是泰宁军派来的参赛队伍,大多都被打伤了,现在还躺着,后面还能不能参加比赛都一说。


        “兄长,你还是多虑了。如今叔父权势滔天,朝中也不可能对我们怎么样,现在不是也没有降罪吗?”朱友文一脸不在乎。


        跟朱友让朱友谅在长安待的久比较了解朝廷不同,朱友文一直在宣武。


        加上因为朱友裕被贬,朱友恭朱友文反倒是挺受朱温的重视。而朱友文风姿美好,好学,善谈论,诗歌写得很好,这就让朱友文比朱友恭更受朱温的喜爱。


        这自然让朱友文的性格就有些跋扈了。


        “你知道什么?如今义父跟朝廷的关系比较微妙,我们作为小辈的就更应该小心谨慎。。。。”朱友让苦口婆心道。


        “我看就是兄长在这长安待久了,坐的凳子都歪了,什么时候开始帮朝廷说话了。就算是义父跟朝廷的关系微妙又能如何,难道朝廷还能把义父怎么着不成。


        用得着,他是朝廷;用不着,他什么也不是。


        自古就是得中原者得天下,而如今中原在义父的掌控之中。”


        “混账,你这是大逆不道。”


        听到朱友文如此大胆地在府中大放厥词,朱友让气得直发抖,“这件事,我一定会禀报义父。”


        朱友文一脸不屑,“这话说的我不会给义父汇报似的?”


        “你要胡来,就随便你吧,惹出更大的祸事,别怪我没提醒你!”


        看到朱友文如此不听劝,朱友让便气得拂袖而去。


        一旁的朱友谅则是不知道怎么办,“友文,你这是何意?友让兄长在长安为叔父打探消息,也算是兢兢业业,在长安,听友让兄长的定是没错的。”


        虽说朱友谅也不太认同朱友让的一些做法,但是论在长安,朱友让比他的消息更灵通,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


        “听他的?”朱友文冷笑一声,“听说他可是跟朝中的不少大臣关系密切,义父听了很不高兴,谁知道这位是不是有了异心。


        友谅,你是义父的亲侄子。义父让我转告你,你们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朱友谅一愣,看了看朱友让离去的方向,有些诧异。


        叔父这是在怀疑朱友让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