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重生之大唐中兴 > 第216章青铜炮和竹火枪(三更)

第216章青铜炮和竹火枪(三更)

小说:重生之大唐中兴作者:木子昌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5-22 14:17:33
别看现在高仁厚拿下了东川,当上了东川节度使。但是东川的十来个州,他控制的地方连一半都没有。

        到目前为止,他真正控制的有梓州、绵州、遂州和普州四州而已;

        合州刺史是郑君雄,算是他的盟友;

        剑州和龙州实际上被山南西道控制着;

        剩下的渝州、昌州、陵州、泸州等地都属于半独立状态,这几州刺史中,有的对高仁厚很不满,也有保持中立,也有跟寿王关系较好的。

        比如渝州,因为刘麒的胞弟刘麟就在渝州担任司马一职,加上渝州刺史之前本来属于杨师立这边,在高仁厚占领东川后,其的态度就开始向寿王转变。

        所以别看高仁厚是东川节度使,但只有四州之地的他,自然没底气跟天策军为敌。

        不过剑州的位置很关键,被天策军控制的剑州,就像一把利剑悬在高仁厚的头上。

        到时候主动权就掌握在天策军寿王,这让高仁厚自然寝食难安。即便是冒着与天策军开战的风险,他也得把剑州控制在自己手中。

        “不得已的情况不能像西川求助,这是我们东川自己的事。”

        说到陈敬瑄,高仁厚心里也很不满。现在他是东川节度使,按道理跟陈敬瑄平起平坐,可陈敬瑄依然对他指手画脚,这让他很不满。

        要不是有着天策军在一旁,不然朝廷一回长安,他就有可能跟陈敬瑄开战。

        跟陈敬瑄合作,那就是与虎谋皮,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把西川的军队引入东川。不然到时候成了请神容易送神难,可就麻烦了。

        “可是没有西川的相助,以节帅手中的兵力,单独夺回剑州恐怕不是那么容易。”

        在攻克东川后,陈敬瑄便把自己的嫡系部队调回了西川。高仁厚现在手中的军队,除了自己手中的那几千人,还扩建了一部分,总共才一万五千人。

        可天策军仅仅在利州和果州的军队就有一万五千余人。

        这一万五千人,坐稳东川节度使的位置是没问题的,毕竟其他各州也就几千兵马。实力最强的是占据合州的郑君雄,但也只有五千人而已。

        “所以夺回剑州,一定要快,快到天策军反应不过来。而且必须拿下剑门关,只有剑门关在手,依靠剑门关天险,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要加强拉拢剑州将领的力度,不要舍不得钱。本帅就不信,那些将领对于钱真的一点不感兴趣。”

        虽然之前剑门关两次易主,但都是从侧面被攻破。他自然不会犯这个错误,肯定会加强侧面的防守,到时候有着剑门关天险,就算是天策军想要进攻,也得掂量一下能否正面攻破剑门关。

        高仁厚的举动有些冒险,但若是成功,对于他来说,好处多多。

        所以对于剑州,高仁厚势在必得。

        。。。。。。

        “这就是火器所研制出来的火炮?”

        看着眼前这长约三尺的简易火炮,李晔不禁问道。

        这火炮的确简易,炮管长约三尺,由青铜制作而成。不过这火炮并不是整个灌浇而成,炮管由两个和在一起,然后外面给箍住。

        炮管下面,也按照李晔之前的要求,放着一个木架,整个火炮呈小角度向上倾斜,这样子就像前世影视和史料中的火炮,只不过看着很简陋。

        这也很正常,毕竟是第一门火炮,能制作出来已经算是不易。

        在李晔询问的时候,一旁的王徽也很不解为什么寿王看到眼前这奇怪而又长长的青铜制品这么感兴趣,脸上的激动之色十分明显。

        “回禀殿下,这个正是火器所研制出来的火炮,是由青铜制作而成。”青阳子看了看李晔身后的王徽,认真解释道。

        张承业走了后,青阳子就成为了军械司的司丞。不过他的重点依然在火器方面,自从李晔在这里给他打开一道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后,他对火药以及火器就十分上心,军械司的其他所都交给了两个少丞负责。

        除了这个还有就是李晔对于道教的重视,让他很高兴。

        “性能如何?主要是射程、威力,还有成本方面。”

        “回禀殿下,这火炮已经进行过试射。由于是第一次,所以火器所就制作了两门,这是第二门,第一门在试射过程中炸膛了。”

        “死伤如何?”李晔关心道。

        “有一个工匠死了,还残了几个。”

        “善后要做好。”虽然李晔觉得有些可惜,不过炸膛也很正常,毕竟是第一次,存在很多问题,这都得一步步解决,“那门火炮一共射了多少次?”

        “五次,第六次就爆炸了,应该是密封性没做好,贫道已经让火器所的工匠想办法改进。”

        “射程呢?”

        “目前射的是铅弹,射程大约三十步。”

        三十步就是9o米的距离,若是用于攻城,这个距离肯定不行。不过作为守城的话,倒是还能接受。

        “开花弹没制作出来吗?”

        注意,别认为火炮就是射后世的那种炮弹的。

        早期的火炮,主要有三种炮弹,即实心弹、散弹和开花弹。

        实心弹就是射铁或者铅制作成的实心炮弹,不含火药,有些时候可以射石弹,主要用于攻城洞穿城墙工事,射程远,但是对人员杀伤力不大,除非直接命中或靠击中其他物体,使之碎裂飞溅,造成间接人员杀伤;

        霰弹,在当时是野战火炮的大威力弹种,由数斤铅铁小丸构成,也有装填碎石的,射击时一打一大片,以杀伤人员为主,但是霰弹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射程近,有效杀伤约在三百米内(一说五百米内);

        开花弹,这是爆炸性弹丸的别称,内部装有火药,因其炸开时弹片四射,犹如花朵绽放而得名。历史上我国自南宋未期就出现了铁壳开花弹,其改进型曾被元军用于征讨日本之役。炮射开花弹在明代中后期得到广泛应用,如宁锦大捷,就是使用这种炮弹的成功范例。

        真正是以火药爆炸为杀伤力、我们常见的那种炮弹,那是18、19世纪的事了。要知道清朝的红衣大炮,主要就是用的就是实心弹。

        而在实心弹里,目前火器所研究出来的是铅弹,铁弹很少。主要原因还是铅弹的熔点低,3oo多度的熔点,可以很快的制作出实心铅弹,而且兴元府产铅。

        实心弹的选择,自然是熔点低以及成本第的金属,照理说实心铁弹最好,可惜铁的熔点高,目前军械司的炼铁作坊还未完全攻克相关技术,所以铁弹制作比较麻烦。

        所以目前火器所试验的炮弹多是铅弹、石弹以及散弹。

        “殿下,散弹倒是制作出来了,效果也正如殿下所说。只不过开花弹目前并没有制作出来,之前几次试验,都出了意外,射时过于危险,而且不太好操作。”青阳子解释道。

        “先研制更实用的实心弹和散弹吧,但是开花弹的研究不能放松。告诉下面的工匠,无论是在火炮研制,还是炮弹上,只要拿出成品,一律重重有赏,钱财、土地,甚至官职、爵位。”

        青阳子沉声道,“请殿下放心,贫道一定不辜负殿下的期望。”

        李晔跟青阳子的对话,并没有避开王徽,听到李晔的保证,王徽也颇为震惊,显然没想到李晔的魄力这么大。这让他对于这个火炮更加感兴趣了。

        之前的都是听青阳子再说,耳听而虚,眼见为实,所以李晔便让青阳子把第二门青铜炮拿出来试验一番,他也想看看效果。

        青阳子点了点头,然后便对一旁的试验人员吩咐了一声。

        在这些工匠装药、装弹、调整射击角度的时候,王徽现在这‘火炮’的正前方竖立着几排木板,距离大约二十五到三十步,应该是按照之前那门火炮的射程来调整的。

        实心弹主要用于攻坚,只不过专门砌一堵墙也挺麻烦,虽然迟早会用城墙来做试验,但是木板给人的直观效果更加明显。

        “预备!”

        “射!”

        在王徽的注视下,被称为‘火炮’的铜管底部的一根线被点燃。在他还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传来,大惊失色的对方便看到那铜管喷出火焰,然后铜管里的那枚铅球飞射而出,远处的木板直接被砸穿了好几层,木屑横飞,效果惊人。

        王徽顿时被吓得脸色惨白,连周围的亲兵也有几人紧张,虽然他们已经不止一次听到这种惊天动地的声音,但没听到一次,心都在颤抖。

        王徽不是被那砸穿的木板吓到了,而是被那惊天动地的巨响给吓到了,就像是平地惊雷。

        这也是早期的火炮效果,威慑的效果大于实际上的杀伤效果。就像在战场上,无论是人还是马听到这种巨响都会惊慌,而实心弹在杀伤效果上并不好。

        看到脸色苍白的王徽,李晔便知道自己要的震慑效果生效了。

        “还行,只不过用于作战还是不行。”李晔肯定了这火炮,但也给了青阳子压力,“后面,尽可能整体浇铸炮管,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还要改进火药配方,想办法加大射程,这样的射程无法用于攻城。本王的要求是,射程起码达到5o步,当然越来远好。

        还有火炮口径,也可以继续扩大,这样威力上也能增加。。。。。”

        李晔虽然不懂火炮的具体制作,但是他脑海中的知识却是可以给火器所的工匠指引正确的方向,这样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加上在金钱和土地等的诱惑下,李晔想要的、能上战场的火炮才能更快地研制出来。

        李晔也询问了火枪的制作,相比于铁制火枪的毫无进展,竹制的突火枪却是进展很快。已经制作出了样品,只不过距离用于作战,还是有些距离,主要原因,就是竹筒承受不了几次火药的灼烧,就会变得很脆弱,甚至炸膛,这无异于自杀。

        不过对于这种竹制的火枪,李晔依然很感兴趣。

        用不了几次就炸膛,那我就用一次或者两次,反正竹子不值钱,山南西道境内,到处都是。

        虽然火枪和火炮暂时都不能投入作战,但对于李晔来说,起码看到了希望。相信在不久之后,他的秘密武器就能投入战场,到时候他倒要看看,何人能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