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鱼不服 > 91.谓曰太京

91.谓曰太京

小说:鱼不服作者:天堂放逐者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4-30 03:42:43
太京南有青江,    北倚群山。

        渭水穿城而过,有千棵柳、百里亭。

        官道驿站繁忙不休,    路上人来人忙,随处可见车辆与马匹。除了商队,还有游学的士子,    出来踏青的贵介子弟。

        杨絮似雪,    飘飘荡荡。

        春梅已谢,满枝翠芽,    土新绿。

        车辙的印痕一道压着一道,渭水两岸是一片片的花林,还可以看到织锦围成的步障,从里面传来动人的笑声,天上飞着一两只纸鸢。

        “太京快到了?”

        墨鲤看着路上越来越多的人,    猜测这些都是要赶着入城的。

        虽然天色还早,但是人们不敢贪看春色,都怕耽误了行程。

        “不错,    你我能用轻功的路已经结束,    这里距离太京已经不足二十里,到处都是人。”孟戚笑了笑,    他看着附近的景色,觉得每一处都能跟自己的记忆对照上。

        “大夫,    你看这些柳树。”孟戚走近道旁。

        墨鲤早就注意到了,    这些柳树很奇特,    主干有大半是焦黑的,    只有小半焕着新嫩的绿色。这种只在临水的半边生有枝条的情况,像是遭遇过什么劫难。

        “……当年楚军与陈军在青江展开水战,炮声隆隆,江面上一片浓烟,甚至两艘战船不靠近都无法辨别敌我。”

        墨鲤一愣,因为这不是孟戚的声音。

        他转头望去,便看到一个书生站在前方,对着同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这一战,整整持续了两天一夜,当时楚军有四十万,陈军有八十万,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青江水飘满了战船的残骸。虽然没有凉津之战尸横遍野的惨状,然而这一战死去的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都沉入了水底。哎,尸骨成沙,青江水冷!”

        “……”

        刚游过青江的墨大夫有话想说。

        不冷,真的。

        “两军有一百二十万?”墨鲤问孟戚。

        他倒不是很在意青江里有多少尸骨,因为那已经是将近一甲子前的事了,天下哪有不死人的地方?如果什么都要避讳,估计只能待在自己家里,别想出门了。

        墨鲤在意的是孟戚当时的情况。

        四郎山的矿坑里埋了几千人,对四郎山龙脉造成的影响就很大,墨鲤曾经以为青江不属于太京龙脉的地盘,现在根据灵气看来并不是这样,至少青江这一段跟地脉灵气是有联系的。一百二十万人,就算只阵亡十分之一,也是一个骇人的数字。

        “当然不是,这是北方,哪儿来的这么多水军?陈朝没有,楚军也没有!”

        孟戚皱眉,像是终于找到了一个人可以倾诉,抱怨道,“行军打仗都是这样的,要吹嘘自己的兵力,不知道这是哪朝哪代传下来的毛病,基本上都这么干。即使不用来吓唬敌人,也得安慰自己人,鼓足自己的士气。否则听说对面有八十万人,还没打呢,底层兵丁就要吓得睡不着觉了。”

        那书生讲古被打断了,面现怒色。

        “这位兄台,楚军四十万,陈军八十万,史书上记载得明明白白!”

        “可那书上写的明明白白,还有‘号称’二字。”旁边车队里有个公子哥儿也来凑热闹。

        书生脸色涨得通红,他忽略那两个字,是为了令听者更加感慨,然后他借势抒一通再做诗。夸大其词怎么了,诗篇里面的千啊百的,也不是个具体数目。

        “陈朝当时背水一战,楚军迫不及待要攻下太京,双方都压上了全部兵马,这场大战没有一百二十万人,也有八十万人参与!”

        面对书生的振振有词,孟戚叹了口气。

        他为什么要跟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辩驳?

        书生把他的无奈当做词穷,便义正辞严地说:“如此惨烈之战,难道因为死得不够多,就不值得叹惋了吗?八十万与一百万有何区别?战火连天,逐鹿权柄,而后家家举丧,岂不痛哉?”

        有墨鲤在旁边,孟戚觉得这次不开口不行了。

        ——他不想跟这个书生一般见识,可是对方不依不饶。

        “你可知青江宽几许?一艘战船长几许,可载几人?八十万大军乘上战船,在江上一字排开,能延绵多少里?如果仅限太京这一段水域,陈军与楚军陈列完毕,两军能相隔多远?”

        那书生瞪圆了眼睛,想要说什么,却实在找不出话。

        “这世上有人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安.邦.定国,然而有人就只会背背书本上的数字。”公子哥哈哈大笑,还叫了附近不少人也过来看热闹。

        书生顶不住压力,黑着脸说:“阁下说得这般头头是道,想来是知道答案了,我愿洗耳恭听。”

        “不敢。”孟戚没揭露答案,只是说,“有心人去查,想得出答案并不难。青江不是长江,它没有那么宽,如果八十万水军登上战船。这场大战就要从水战变成了6战,因为这段江面已经被挤满了,船挨着船,不分彼此。”

        “阁下如何确定船只大小与长短?”书生极力挣扎,强辩道,“难不成当时你在不成?”

        “我自然不在。”

        孟戚这话出乎墨鲤预料。

        然而孟戚说的是实话,青江之战他没有参与。

        “……但世人都知道一件事,大军行进,需要携带辎重与粮草,遇山开道遇河架桥。一路大军,人数实打实地过五万,然而真正能上阵打仗的可能连一万都没有。楚军昔年号称四十万大军,实则只有二十万人,精锐更是只五万。这五万大军不仅仅是水军,还有骑兵步卒在岸边扎营。陈军数量可能多一些,然而参战人数也不会过两万,陈朝气数已尽,还要留有守城之军,去哪儿找那么多人?”

        孟戚作为打过仗的人,他可以摸着良心说,号称四十万大军的,全军上下连伙房厨子都算上能有二十万人就算很老实不瞎吹的了。

        想当年孟戚守城的时候,几千人愣是被他吹成了几万。

        那可是十倍地吹。

        陈军八十万大军,楚军四十万,这两方乍听差距悬殊,实际上两军之间可能就差那么三五十个人吧,差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书生被挤兑得面无人色,他的同伴没说话,可也嫌丢人。

        一行人灰头土脸地走了。

        那公子乐够了之后,冲着孟戚看了几眼,拱手道:“吾家乃城东穆氏,我观阁下有才学在身,非凡俗之辈,若有难处,可到穆府来寻。”

        说着扔出一块玉佩作为信物,也笑着上了马车离去。

        墨鲤看了看玉佩,不由得问:“这人倒也奇怪,不知你名姓,不知来历,就敢随意结交?”

        “穆氏是太京富,也是秦中富。”孟戚心想,哪里是什么才学打动人,分明是看了自己的脸,就想结交了。

        楚朝虽亡,楚朝的风气至今难改。

        不分男女老少,太京人人爱美色。

        倒不是说长得丑就寸步难行了,而是生得好看的,去买东西都要便宜几分银子。

        孟戚不能说这个穆公子可能是看脸给玉佩,他镇定地说:“有钱人总有几分怪癖。”

        “……”

        墨鲤想说孟戚没钱,性格也没好到哪儿去。

        可见怪癖与否,不是钱的问题。

        “被那书生一搅合,倒忘了原本的话题。”墨鲤看着一半焦黑的柳树,问道,“这些树难不成是陈军败退之后,放火所焚?”

        “不错,为了阻挡大军,太京城外的良田房舍都被烧得一干二净。”

        柳树生在水边,看似焦黑枯死,第二年居然出了新芽。

        楚朝重整帝都,清理到这边的时候,众人不住地称奇。

        “当年有传言,说是真龙天子坐镇,万物回春,山河复苏。”孟戚边走边说。

        千柳道就成了焦柳道,有楚一朝,没人敢挖走这些柳树重种新树。

        “没想到6璋把这些保留了下来。”

        墨鲤以为齐朝皇帝一定会把这些柳树刨掉,毕竟是楚朝气运的象征物。

        “谁得了太京,谁就是真龙天子,柳树究竟是谁的还说不清呢!”孟戚唇边泛起嘲讽的笑意,他不在意地摆了摆手,“走罢,青乌老祖估计早就到太京了,我们不能落后太多。”

        沿着焦柳道走到尽头,果然看到了高大的城郭。

        城墙延绵出去很远,墙身由坚固的灰石垒造。

        这就是五百年以来的天下皇城,太京。

        墨鲤遥望的不是这座大城,而是远处隐隐绰绰的山脉轮廓。

        数座高峰并起,高低错落有致,透着一种古朴苍浑的美,侧看仿佛一条昂巨龙盘踞在太京后方。

        上云山,古称嵏山。

        嵏,是形容数峰并立的模样。

        嵏山共有十九峰,水源充足,最不缺的就是飞瀑清泉。

        据说每到晴日,入山中便能看到天挂虹光,分作七彩之色,衬着漫山浓翠,美不胜收。

        历朝文人墨客,留下诸多诗篇称颂,其山之美,纵然远观,也可见一斑。

        墨鲤情不自禁地抬步,想要往山的方向走去。

        “哎,那小郎,进城要排队的!”旁边有人叫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