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万里长宁 > 第六十九章 辽国篇23

第六十九章 辽国篇23

小说:万里长宁作者:深夜狂奔鹿字数:0更新时间 : 2022-08-09 09:29:54
  暮色将至,君仪的城门外,一路风尘仆仆的队伍终于在太阳西沉之前赶到。

  为首的男子鹰目剑眉,唇上留着着粗犷的短胡子,披风上还带着从边境带来的沙尘。

  城门前,李暄带着小队燕室禁军,正骑在高头大马上,看向来人,朗声道。

  “景大人辛苦了。”

  对方勒紧缰绳止住马,笑了出来。与粗犷的形象相符的声音,洪亮浑厚。

  “怎么是你这小子来接?”

  闻言李暄故作为难的说:“君上政务繁忙,禁军统领离不得宫,只能是本王来为太尉大人接风洗尘了。”

  太尉景战,和李暄同承卫老将军师门习武,比李暄长几岁,实打实的师兄,两人虽为官理念不同,但私下关系还是不错的。

  先王一直很敬重卫老将军,一直将太尉一职全权交给他,为老将军还乡之前亲点了景战为太尉一职,统领燕国防护和燕宫禁军。后来李暄要争权,景战二话没说先把禁军统领之职给了他。

  所以李弘承一直很不喜欢他,但暂且也找不到人动他的位子,再加上近年并无战事,充其量就让他管管君仪的边城防卫。

  “哈哈哈哈你这小子,别跟我说这客套话。”景战笑道,带着身后的辽国嫁妆,在例行检查之后,带着长长的队伍缓缓驶入君仪。

  景战同李暄并排走在队伍前面,景战眼角瞥了一眼身后寸步不离的燕室禁军,微微压低了声音,似是随意聊天之态。

  “这是怎么回事?”

  “如你所见,”李暄目不斜视的笑道,“不放心我。”

  景战顿了一下,也是笑,故作轻松的跟他交谈。——“都已经做到这个地步了,你不反抗一下?满朝官员属墙头草的可不少,当心有人故意落井下石。”

  “不反抗,我想看看他能做成什么样。”李暄心情颇为不错的样子,从容道。“落井下石更好,让我看看都是什么人,来日清理朝廷臭虫的时候还能有个参考名单。”

  景战唏嘘的摇了摇头,打趣他。

  “只怕你太久没发威,有些不长记性的会拿你这只猛虎当病猫。”

  闻言李暄侧眸看了眼他,两人皆是笑。

  四月底,太尉携辽国为宁郡主的大婚之礼完好无损的抵达君仪,朝拜燕君,称一声幸不辱命。

  燕君大悦,当即奖赏了太尉和一众护送队伍,并下令提前靖王婚期至五月十五。

  国婚当即,六部协商为靖王大婚忙碌,百官也纷纷准备重礼相送。

  至于辽国那位宁郡主身边还带着一个身份不明的孩子的事,并非一点口风都没有,只是知道的人皆看丞相的反应便知,于是也闭着嘴巴,在人前只字不提。

  而在寿康宫内,佛香袅袅从正殿前的香炉中弥漫而出。

  一个老嬷嬷端了茶盏奉在李暄手边,缓慢的福了福身——“靖王稍候,太后娘娘午睡还没醒。”

  “无事,多谢嬷嬷。”李暄温和道。

  老嬷嬷俯身退了下去,留李暄独自在殿中。

  太后是先王的王后,老庆敬伯的嫡长女,素来端庄温柔,先王在时便因为她性子软被后妃欺压过一阵,直到后来当时的先王母亲发觉,狠狠惩戒了一番后妃给她立威之后,这才好些。

  李暄和李弘承母妃亡故的时候年纪还小,先王曾想让太后将他们养在膝下,只是他们的母妃之死与先王母亲有些关系,李暄毅然决然的拒绝,带着懵懂的李弘承独自生活在母妃的宫中。

  后来太后唯一的儿子手段肮脏对李弘承下手未果,也是让李暄设计自作自受而死。

  左右他们与太后没有什么恩怨是非,但也着实亲近不起来。

  李暄端起茶盏,清香扑鼻,是上好的雨前龙井。他略微一顿,轻啜一口便放了下来。

  “君上。”

  这般候着,不多时便听到殿外传来李弘承的声音,只见那少年燕君抬脚进了殿中,与站起身的李暄打了个照面。

  “君上。”李暄拱手俯身施礼。

  李弘承一愣,旋即笑道——“兄长这是做什么,快免礼平身。”

  说着,他却擦身而过坐到了李暄旁侧的位子上。依旧是老嬷嬷奉了茶盏上来,重复了一遍方才对李暄说的话,这才退了出去。

  李暄自顾直起身,重新坐了下来。

  “国礼到了,兄长的婚期将近,还没向兄长道声贺。”李弘承道。

  李暄不咸不淡的应声——“君上客气了。”

  “同一个人成两次亲的,怕是只有兄长了。”他端起茶盏说道,品了一口茶,而后叹道。

  “母后此处的雨前龙井真是不错,只可惜不合兄长的口味。”

  李暄在一旁听着,没什么表情,只是摩挲着腰间玉佩,等他说完才缓缓道。

  “铲除党派要慢慢来,若是一如君上这般操之过急,很容易引起朝臣的不满,继而朝堂动乱。”

  “兄长成亲在望,还是多操心操心新娘子的事情吧,这样的小事孤会解决的。”李弘承道,声音中含着一丝冷淡,也有警告之意。

  李暄宛若没有听出来一般,笑着提醒——“哦对,宋丞相一向是个有主意的,有他帮衬,我是不需要替君上费什么心。”

  “不过人心也像是这品茶,合不合口的旁人记不住,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李弘承听出他的意思,冷然喝了口茶压住自己胸中的火气,便见这厢太后穿着一身得体的绛紫素衣,仪态万千的走了出来。

  “母后。”

  不论是不是亲生子嗣,但凡她坐在太后之位,李暄和李弘承都要尊称一声“母后”。

  “君上和靖王都在啊,快坐吧。”太后眉目温和慈祥,常年伴青灯古佛的人,身上和这殿中都萦绕着一股子佛香,垂眼间带着悲悯苍生之感。

  两人先是请了安,李暄上述了成婚之事,王室子嗣娶正妻是要提前一日告慰先人的,太后作为长辈,当日也是要到场。

  至于李弘承则就是打诨插科,聊了几句不痛不痒的事,问候了太后一番,便走了。

  李暄陪着太后坐了一会儿,便也起身告退。

  临走前太后喊住了他,说道。

  “听闻靖王妃带了个孩子,成婚之后若是有时间,便带来让哀家瞧瞧吧。”

  虽久处深宫,但太后也是个耳聪目明的人。闻言李暄身姿一顿,行礼时应了下来。

  “是,儿臣告退。”

  待他走后,老嬷嬷上前扶起了太后,只听她一边走进内室一边叹道。

  “这宫里啊,还是冷清太多了。”

  寿康宫院内的菩提树郁郁葱葱,随风摇摆着树梢,四周空无一物,着实孤单。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