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等你在田园 > 第十七章 王家赶集

第十七章 王家赶集

小说:等你在田园作者:名流168字数:3547更新时间 : 2021-04-11 13:34:09
  
赶集的日子,在王宝儿殷切的期盼下,终于到来了。
这天清晨,村里的公鸡,刚叫了头遍,天还没露出鱼肚白,外面灰蒙蒙的,冷风习习。
王宝儿早就醒过来了,唉!!穷人啊!!享不起清福呀!!
她在破旧的木箱里,找出一件还算得体,补丁少一些的旧衣服,然后,喜滋滋地,快SHOU快脚的穿好。
王张氏也早已起了床。
堂屋里,点了一盏微弱的油灯,王张氏就着微弱的昏黄光线,她手脚麻利的,将拌好调料的冬笋,用二个大木桶装好。
王宝儿则将一大包,削好的牙签,放入背篓里,她低头认真想了一下,又拿出了,二个干净的大粗碗,用旧布包好,也一并放入背篓里。
王张氏走到院子里,哈了一口气,搓了搓双手,她紧皱着秀眉说道:“唉,今天的寒风,怎么这么大?这天气实在太寒冷的!”
这个时代,乡下人家没有热水瓶,据说,是有钱人家,才有的稀罕用品,更没有现代的热水器。
正值深秋时分,冰凉的清水,一碰到脸上的皮肤,顿时让人一阵激灵。
等到王张氏娘俩人,刚走出院门口时,刮得让人肌骨刺痛的冷冽寒风,迎面吹过来。
顿时,王张氏不由的,激灵灵的打了一个寒颤,果真是起寒霜了,院子里的柴堆上面,全是一层白霜。
王张氏转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女儿王宝儿。
“女儿,天气已经很冷了,你出门时,要多穿一些衣服,小心感染了风寒。”王张氏说着,忍不住又打了一个喷嚏。
“娘亲,我没事,衣服穿得够多了,不过是刚起床,感觉有些冷,过一会就好了。”王宝儿抿唇浅笑道,她早已感受到了,寒冷的气温。
此时,她忍不住瑟缩了一下,又搓了搓,冰冷的小手。
薄雾袅袅,冷风阵阵。
这么寒冷的冬天,王张氏娘俩人,早早的就要出门,到镇上摆摊做生意。
王张氏原本极心疼女儿的,毕竟,女儿才十岁的小姑娘,若不是为生活所迫,王张氏真舍不得,年幼的女儿,这么辛苦操劳。
山阳村,通往镇上只有一条大路可走,需翻过一座大山,再步行近十里路,才能到香田镇,如此来回一趟,最少得大半天时间。
所以,村中人很少到镇上,除非是每个月赶集的日子。
王张氏挑着,满满的二大木桶的冬笋,大跨步的走在前面。
王宝儿则背着小背篓,紧跟在娘亲王张氏的背后。
王张氏肩膀上挑着,二个木桶的冬笋,大约有一百二,三十斤,看着挺沉重的。
饶是王张氏,做惯农村粗活的妇人,一路上,也不得不驻足,歇息了好几回。
古代没有公交车和出租车,出行,真的十分不方便。
而且,现在的王家,连简单的牛车也没有,娘亲王张氏,挑着一百多斤的东西,走二十多里路,更是汗流浃背,辛苦无比。
当然,如果现代,也不过,就是半个小时的车程。
王宝儿,再次感慨,古代的交通,真是不发达。
嘿嘿,等有钱了,姐也要买一部牛车,或马车过把瘾,到时,我也算是有车簇了。
某女一路上,沾沾自喜的,暗自思忖道。
“宝儿,你走快一些,我们就快到了。”走在前面的王张氏,大大的喘了一口粗气,她回头招呼着,拉下自己,好一段距离的女儿。
“哎,娘亲,我就来了。”王宝儿在后面,脆脆的回应着,前面的王张氏招呼声。
她暗想,原主的这副身子,要不是经过前些天的风吹日晒,走这么远的路程,恐怕,早就累趴下去了。
天气,注定会越来越寒冷;生活,一定要越过越红火才好啊!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小时,王宝儿一路狂汗。
一大早,王张氏带着她,走了差不多二个多小时的路程,难怪她的脚底,感觉都起水泡了。
王宝儿一路走得,双腿直打颤,这具刚刚大病初愈的身子,居然能走这么远的山路,真是令人难以想象。
王宝儿擦了擦,额头上的细密的汗珠,她使劲的又揉了揉,饥肠辘辘的小肚子。
今天,一大清早,娘亲王张氏和她,二人在家里,滴水未沾,还走了几十里的山路。
不知不觉得,王张氏娘俩人,就快到城门前。
王宝儿远远地,就看着古城门,高约数丈,青砖朱门之上,写着大大的“香田镇”三个古汉字。
她站在古城墙的外面,头抬得高高的,看着高大威武的城墙,令她惊叹不已。
高高的城墙,和记忆中的一样,大门边站着,几个穿着统一服装的人,应该是官兵之类的,他们仔细查看着,每一个过往的行人。
城墙的颜色,还是比较灰的,看得出经历了风雨的洗礼。
王宝儿站在城墙下,感受着历史的文化气息。
这可是历史文物啊!王宝儿长叹不已着。
王宝儿的眼角抽了抽,她看到娘亲王张氏,正站在前面不远处,静等着自己呢。
王宝儿立马回过神,乖乖地,收回了快掉到,地上的下巴,一路小跑着向王张氏走去。
她可是平生第一次,来到古代赶集,能不吃惊,能不好奇吗?
王宝儿心里暗自嘀咕着,同时,她也满怀希冀,自己能在镇上能寻找到,发家致富的途径。
现在,她满怀着,激动地心情,走进了香田镇。
香田镇,我来了!王宝儿深吸了一口气。
银子,我来了!
“娘亲,我们进城,需要交费吗?”王宝儿依稀记得,以前在电视上看过,老百姓进城门,好像都需要交钱。
“县城进城,才需要交费呢,但是,我们在镇上进城,是不用缴交的。”王张氏微笑着解释,她轻轻的,摇了摇头。
街道上,有挑着担子的乡下汉子,背着竹篓的老大爷,也有挽着篮子,牵着孩子的小媳妇,也有不乏,和她差不多的同龄人,……汇集成了,眼前的一派热闹景象。
王宝儿被古代版,小镇商业街的热闹景象感染了,她抛去赶路的辛苦,小脸上,扬起愉悦,欢喜的笑容。
倒底是镇上,街上的地面,铺满了干净工整的大青石板,虽然,看上去仍然有些陈旧,但比起乡下,农村的黄泥地而言,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走在古代的青石板,铺就而成的大街上,给王宝儿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听王张氏说,香田镇上,每逢初一或十五,就赶大集,平时,街上人很少的。呵呵,都当去庙里拜佛啊,还选初一十五。
等到王张氏母女来到,人流集中的农贸市场时,这里早已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现在,已是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
王宝儿感受到了,香田镇的繁华,人来人往的,小贩在做着生意,顾客在挑选着商品,一片繁华的景象。
此时,正是人流高峰,来镇上购物的人们,大家来来往往的,可真是很多滴。
路过小摊子时,王宝儿有时,也会好奇的凑热闹,去瞄了一眼,古代的东西,可一点都不便宜。
诸如一小盒胭脂香粉,竟然要价一百文,那可是五十个鸡蛋的价格啊,老百姓经常连饭都吃不饱,谁还有闲钱购买化妆品?卖家怎么不去抢!
娘亲王张氏说,隶属于香田镇管辖的,总共有十个大村子,平时,村民全都来这里赶集,因此,每次来香田镇上,赶集的人们都特别多。
还有好多乡下打扮的村民,他们都带着自家的土特产,鸡蛋鸭蛋,山上的木耳蘑菇,野果子,山鸡野兔,手工编织的篮子,还卖麻绳的,木盆的,卖种子的,卖菜的,还有挑着货担的货郎,遭到一群女人的围观,都是劣质的胭脂,水粉,线头针脑什么的,还有俗气的珠花……
不过,王宝儿最感兴趣的,是刺绣手帕,荷包,绣鞋等,这些精美的手工制品,若在现代,都是昂贵的手工艺品,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了不起啊!
绣工精致的荷包,不过才卖十文钱,技艺好的绣娘,则需要化费,一两天的时间才能绣好,相比之下,这纯手工的工艺品,算是很便宜的。
总之,赶集这天的集市,几乎应有尽有,吃的,用的,穿的,玩的......凡是生活中,所需要的东西,在这里基本上都可以买到。
还有不少铺子,面积太小的商家,因为铺子面积小,摆不下太多的货物,所以,就在门前,又搭起几块木板,上面摆放着,各种各色的商品,就是简单的布鞋,也是样式繁多,有颜色朴素,结实耐用的千层底布鞋,也有花色艳丽,精巧的绣花鞋等。
一路上,还有一些卖包子,馒头的摊子,热气腾腾中,依稀看见店家,淳朴的笑脸,迎进客人。
摊子旁边空闲处,还摆放着的几张饭桌板凳,颜色暗沉,却收拾的干干净净。
热闹的古街道,响起了人们各种交谈声,叫喊声,就像是一副,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只可惜的是,这里没有大运河。
王宝儿完全被古代,热闹欣荣的景象感染了。
她暂时忘记,一路走过来的辛苦,心情,也不由的,愉悦欢喜起来。
现在,王宝儿所站的地方,是小商贩的集中地,这里没有太多的商铺,但是,却有很多小摊子,也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农民打扮的人们,在马路旁摆起了地摊,售卖着他们的农产品。
王张氏也挑选了一个,做买卖的路口,她赶紧放下,肩膀上沉重的木桶,她长长的,松了一大口气。
趁着人流量不是很多的时候,王宝儿麻利的,帮着娘亲王张氏,从大木桶里,取出一些竹笋,整齐地摆放出来。
然后,她又拿出一个大空碗,装满了冬笋片,旁边,还摆放了一大包竹签。
王张氏有些好奇,她一直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女儿,如行云流水般,一系列的摆货动作。
王张氏不由的,暗自点了点头,女儿越来越懂事了。
自从女儿大病一场,痊愈之后,感觉她好像变得活泼了许多,而不像以前,一副怯弱小白兔的模样。
当然,以前自已家里,连一顿饱饭,都很少能吃到,女儿,哪里还会有精神活泼?
如今,女儿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再也不是那个,动不动就掉眼泪,一看见陌生人,就怯怯弱弱的小姑娘了。
王张氏眼眸里,顿时,涌起一道,满满赞赏的光芒。
看着赶集的人,越来越多,镇上的居民,也都出来购买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