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古都之恋 > 第六十章 地摊儿

第六十章 地摊儿

小说:古都之恋作者:塞北飞雪字数:4837更新时间 : 2020-12-24 20:48:00
八月底,大同的天气凉了下来,秋高气爽,天空一片湛蓝。偶尔的一次降温,有的人便慌忙套上了秋衣;还有没看天气预报的小姑娘,仍然穿着短裙出来,被冻得瑟瑟发抖,但在众人的目光中,强装出一副高傲的样子。

华严寺广场上,人们观看着北魏冯太后出巡,华服盛装,气势威严,在那萧瑟的秋风中,那些塞外儿女愈发精神抖擞。

然而林风的心情却有些沮丧,晓彤的这种若即若离的态度让林风觉得她还是喜欢他的,但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拉着她,让她摇摆不定,踟蹰徘徊。林风准备看个究竟,心想:晓彤,如果是你父母的原因,我会坚持到底,但如果是你自己的决定,那么就让一切结束吧,我尊重你的选择。希望你幸福!相当这里林风不由得心胸激荡,热泪盈眶。

林风托人从外地捎回两盒精致的茶叶来,他准备去书院看一看晓彤的父母。

书院的几进院落的门面经营着各种古董文玩,有字画类,陶瓷类、青铜器、金银珠宝器、竹木牙骨器等等,院内的地摊摆满了文玩杂项、古玩、钱币、邮票、红色收藏、玉石、古旧书籍、古董钟表、古旧物品等,热闹非凡。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旧书地摊,淘书的人也着实不少。林风是喜爱读书的,早在京都上学的时候,他就经常去王府井的中国书店去买书。他向店员询问卢梭的《爱弥尔》这本书,问了几次还是没听明白;这便增加了店员的敬佩心和林风的虚荣心。林风也买了很多旧书,其中有《马克思选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经济学》、《20世纪西方伦理学》、《理想国》、《世界史资料丛书近代史部分》、《1815年至1870年的英国》、《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旬子》……当然这么多书,他也未必全看完的。林风看书也是有选择性的,喜欢的特别爱看,不喜欢的再不去翻了。

林风老去买书,以至于书店那里的管理员已经和林风成了朋友,可惜有很久没有联系了。

林风回了家乡以后认识的同宿舍的万哥,万哥是要“学海无涯苦作舟”,他对林风说:“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是最难的,既然你无法认识自己,那么你就不能确定你到底喜欢看什么书,所以只有你把书都看一遍后才能确定你喜欢看什么书,这就是逻辑。所以要看书,我就在图书馆里的索引目录里从A一直看下。”

“可是不喜欢的书,你看不进去呀。”林风说。

“你所谓的喜欢或不喜欢,不过是习惯而已,当你习惯了看某一方面的书,你就容易看进去,你便认为是喜欢。”万哥说。

林风引用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这是不看书的理由吧,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去实践啊。”

“我觉得吧,你还是在爱情中多多实践吧。”林风打趣道。

“你呀你呀,你怎么就知道我没实践呢。”

“至少有两年了吧。”

“实践不一定非要谈几个女朋友,吃吃饭,看看电影,游乐游乐,关键是你要有明确的目的,你要找一个什么样的?”

“你要找一段理想化的柏拉图式的爱情。”

“呵呵。”万哥笑了。

“难道你是被爱情伤了心。”

“呵呵呵,我看你才是被爱情伤了心吧。”

书院这里所谓的旧书不过是从书店下架搬到这里的便宜的罢了,最老旧的小人儿书被当作宝贝似的放在玻璃柜里无人问津。

只有一个书摊儿上围了好多人看别人买书。那摊主从编织袋里掏出两摞书来,一摞新书是二十四史,另一摞是各地方县志。一中年男人花了四百多元买了几本县志,林风便对这个人起了兴趣,但看到那个男人搬着一摞书回到他自己的地摊儿上,才明白他不过是倒卖罢了。林风追到他的地摊上翻看着。有几本是关于大同的书,书并不旧,介绍大同以前的巷子及美食,这些知识都可以上网查出来的,作者并没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老板,这书多少钱?”林风只是问问。

“十五元。”

地摊上也有卖书画作品的。

“这幅作品多少钱?”林风看了一副不怎么样的条幅说。

那男老板懒洋洋地看了一眼说,“三十。”那眼神他自己都没有骗人的底气。

林风也失落起来,书法作品没有什么市场,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好的作品,即便有一两副真正的作品,能卖得出去吗?林风望了望对面那个“馨艺书画社”,没什么人。这个浮躁的时代谁能懂书法呢?

穿过朱红的有门钉和铺首的大门。

二进院子里卖的是古玩,右首第一家地摊上竟然摆着甲骨文,大大的牛肩胛骨上写着一些看不懂的文字,具体是不是甲骨文就不得而知了。林风觉得好笑。不过如果上面是真正按甲骨文来刻的,抱着学习的态度也是不错的;但林风怀疑是否有这种严谨的态度。

再往前走,有几幅旧字画。其中两副对联上边都破旧不堪,好像是因为长年保存不当被潮湿啊磨损啊而造成的破败不堪。林风也不懂得这些纸张是何年何月的,他只从文字书写的拙劣便能看出这是现代人的伪作。现代人的通病便是急功近利,毫无精气神可言。林风抬头看那卖书画的年轻姑娘,冲她笑了笑,那意思是,“你对这个懂行吗?”

那姑娘穿着一件白色夹克,梳着长长辫子,很是清纯,又有一丝腼腆。

上面的一个横轴是赵孟頫的字,也是做旧的。小字写的倒是不错,只是不像写上去的,好像是印上去的,再经过做旧让人很难分辨。林风蹲在地上认真地看了看,然后直起身子来,盯着小姑娘问,“这个多少钱?”

“这个啊,两千。”小姑娘轻声地说。

“哦。”林风笑了笑,走了。

小姑娘显出一脸无辜的神色。

然后,林风看到一个中年男人正和摊主搞价,手里拿着两张相片儿。

“这也有人买啊。”林风好奇地凑上去一看,照片上是一座塔,另一张是一湖边的楼阁。

“两张照片三十元钱。”摊主说。

“这塔是雁塔吗?”买主问。

“背后有字。”摊主说。

那中年男子翻过相片儿来,上有两行字,但模糊不清,

什么什么舍利塔,字写的不错。

        “大约买主就是看见这‘舍利塔’三个字才愿意买的吧。但就是不知道是否是当事人写的,也许再怀疑的彻底一点,怀疑这张照片本身就是做旧合成的,后面那个字也是做上去的,现在的技术什么都能造假的;不过,如果真是几十年前留下来的,那倒很值啊。”林风心想。

“就喜欢这个。”那人小心翼翼地把两张照片用一方手帕包好,再放进了上衣的内口袋里。

对面还摆有一些砖雕,显得也很有年头了。不过林风看到那些雕刻粗糙拙劣的线条,便认定那不过是浮躁的现代人伪造出来的。

再往前,有个摆满坛坛罐罐的地摊。摊主指着一个黑色的长颈陶罐跟旁边人说:“这个没有收藏价值,你再藏几年,它的价格也不动;不像钱币收藏,人家是有价有市,八百元买的,明年就涨成一千了。”

不过有人安慰他说,“也许哪天这陶罐就涨起一波行情来。没有行市也有好处啊,那个可以有参考价,最多给你一千元,这个没有参考价,也许能赚大价钱呢。”

“说的也是。”摊主听了这话高兴起来。握着那长颈,又仔细地端详起那个陶罐来。

不远处是卖铁家伙的,什么铁家伙都有。一个人问一对哑铃怎么卖。

“一百六。”

那人摇摇头准备走了。

“里边卖一百八呢。”

那人走出几步。

“那你说多少钱?”

那人没回头走了。

摊主也不恼,大约是这种讨价还价太平常了吧。

“这锅咋样?”另一个买家指着一个小锅向。

“这锅可不错,日本货,前两天我卖了一个,二百二。”

“瞧这价钱。”

“不讲究那个。你再看我这把刀,这把刀可好啊,同样的材质。”

“那个可不能称为刀,刀哪有那么厚的,都有半厘米了。再说,我要那个有什么用?”

“也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好东西啊。一百五。”

“一百。”

“一百五。”

“不要,我就看对这锅了。”说着那人便端起了锅来。

摊主把那把刀放在锅里,“拿走,拿走。”

林风转了一圈儿,心想,“有点儿意思啊。”

下一进院子是卖玉的。一个地摊上两人砍着价,很有几个人围观,林风急忙过去看看。凑热闹是人的心理病吧?一堆人围着地上摆的平安扣(玉)。买家和卖家在那里激烈地讨价还价,一时无法成交。卖主一不小心说可能少了一个,蹲在地上的围观人群一哄而散,生怕自己有嫌疑。

林风也不敢问那人,在旁边的摊上,他捡起一个平安扣仔细端详了半天,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是大同玉吗?”

“是大同玉。”

“这个多少钱?”

“五十。”

价格倒是不贵,林风也不敢再问是真的假的。

往前走了走,林风又见有玉石的原石,他捏起来端详了半天。那一些石头没有什么玉的表象。

“这个多少钱?”他问。

“十元一块。”

林风又在那壳子里拣。

“都是圆形的。”他那意思是你不要挑了,都是一样的。

林风点点头,站了起来。

那一桩买卖,两人谈了好久价格,终究没有谈成。大约是不喜欢的原因吧。

这进院落里全是卖玉的店铺,地上也全是卖玉的小摊主,不过地摊上卖的全是当地的大同玉,大同玉以紫玉为贵。

前边的地摊上,有三位年轻女士打扮的花枝招展。

“她们在看什么呢?”林风过去瞅了瞅,原来是在挑大同紫玉。

“紫玉是极品的,个头也小,只能是一块儿小小的鸡心石嵌在戒指上,或做成耳坠。”那老板介绍着。

一个女孩问了问价格,是几百元。

“也有白玉镯子的。”那老板介绍。

林风喜欢简单的玉,像平安扣、方形玉佩。

一个地摊上摆了好多玉,有平安扣,有方形玉佩,还有珠串儿。

林风拿起一块方形玉佩来瞧着,玉佩中间有一些天然的纹饰。

“这个多少钱?”林风问。

“五十元。”

“这是天然的石头吗?”

“这是天然的大同玉,这后边就有我的工厂,哪天带你去看看。这一批原石都已做完,只剩下这一些了,所以便宜给你。你看那一堆儿,十元一块给你。”

“这是石头吗?我只想要一块石头,天然的就好。”

“当然是了,不信你可以去我工厂看一看。”

“可以加个好友吗?”

“可以。”

林风通过手机上的视频观看玉器的制作过程。然后把那几块玉佩都买了过来。

“那些平安扣也给你,十元一个,成本价一个还十几块呢,都是手工打磨出来的。”那老板说。

林风拿起这些平安扣来端详,中间的孔都打不够正。

“这一批就剩余这些了,马上要进下一批了。”

“平安扣有什么讲究吗?老板,为什么大同玉这么便宜呢?”林风问。

“其实,大同玉是不错的,只不过是人们还不太了解。每一种玉都有好坏之分,玉石本无贵贱,人心分高低,炒作而已。”

“说得好!”林风拍手道。

“《白虎通》中说:‘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轻,温不重,是以君子宝之。’这是同心圆平安扣,其外形和中间孔都是圆形,是形态最规整的一种,这种配饰不仅承载了平安的心愿,圆圆的造型更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能够让人平和安宁,胸襟开阔,还寓意圆圆满满、夫妻融洽、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说得好啊,老板。可是现在买玉的人哪懂得这些啊,绝大多数人反而是为了炫耀吧。”林风说。

“嗯,就是。”

林风把那些小玉片揣在兜里,继续往后边的院子里走。这里的东西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可林风对这些手工作品已经看腻了,基本上没有什么艺术美可言,倒是看着买家卖家的神态饶有兴趣。

一位老爷子拿着一个放大镜,在认真地观察着一个有蓝色西番莲的海碗,从里到外再翻过来看着,“大明什么?”

“边上凑过来一个男子,“明朝的不值钱,要是再往前些那可值了。”

林风心想:“就是现代的一个工艺品,刻哪个朝代的也没什么关系。”

但看那老爷子一副认真欢喜的样子,让林风的心里着实羡慕。

那老爷子看了又看,最后把那碗轻轻放在地上说:“晚清,不会太老。卖多少钱?”

“喜欢,您就出个价吧。”那摊主故意不报价。

“你能卖多少钱?”老爷子也不松口。

“看您,您给个价。”

林风也摸清了,卖家是绝不会给价的,真是会买的不如会卖的,卖家把底价装在心里,叫价越高越好,这叫捉鳖不在水深浅。

“一百元。”老爷子终于说出来了。

“那买不了,绝对买不了。”

看老爷子喜欢的样子,肯定是买不了。

老爷子不买也没走,蹲在那里,不一会儿,他从怀中掏出一个塑料袋子,慢慢地打开,露出一个铜炉来。

“看我淘的这个。”

边上围过两三人来看。

那铜炉是蚰耳炉,还有个炉盖,镂空雕刻龙凤,底款为“大明宣德炉”。

“现代仿品吧。”

“就是现代的,也就是给孙子玩儿。”那老爷子说。

林风也凑过来问,“这盖上雕的什么?”

“雕龙刻凤,这个一百元。”

边上人都说,“值了。”

“这个跟您那个差不多。”老爷子指着那个海碗说。

“那卖不了,您那是现代工艺品,我这是老物件,晚清的。”大约是摊主听到老爷子刚才念叨是晚清吧。

老爷子摇摇头,恋恋不舍地走了。那摊主也没说什么,大约知道他要是喜欢的话,明天还会来的吧。

林风想:古玩市场还挺有意思的,人生百态,总有一点东西能拨动你的心弦。

林风转了一圈儿,想想也该去那里了吧,他折了回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