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全真教主 > 第十回英雄豪杰未逢面相见尽在笑谈间(上)

第十回英雄豪杰未逢面相见尽在笑谈间(上)

小说:全真教主作者:沂山不肖生字数:3161更新时间 : 2020-08-17 04:00:00
害风人问有何凭,

    法术俱无总不能。

    每日作为只此是,

  上头喫饭下头登。

  这是王重阳在宁海乞化时做的一首诗,虽然表面貌似嘻戏,但是内里却大有文章。看来,质疑他能耐的大有人在,在这种环境下,如果王重阳仅凭说教而没有真实本领的话,显然是不能服众的。

  闲话少说,书接上回。话说,王重阳使一招“手挥琵琶”,运用内功,将自燃的符咒甩出,点燃了大堂两边的两盏大型油灯,登时,大堂内一片明亮。

  这一手法,立时让众人惊叹不已,麻真人看了更是心惊。原来,这麻真人也是道门中人,对于道术的各种法门也是样样精通。其实,符咒无火自燃也并不神秘,无非是朱砂配以易燃的药石粉而已。但是,随手一甩,便能将这轻薄的符咒如同箭矢般掷出,这却需要高深的内力修为了。如果,一个人全力将一块小石头扔出很远,这是正常人的体能所为。但是,如果将一张轻而薄的符纸掷出同样距离的话,那内力的修为必须要超出正常体能的数倍才能做到,至少要有几十年的内功修为才能使然。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麻真人不由脱口赞道:“好!王教主深藏不露,果然是大家风范!”于保正和僧净大师本来以为,王重阳只不过是个普通道士,自谦之词也只不过随口说说而已,并没有多大的本事。二人也都是武术名家,一见王重阳露了这一手,立时吃了一惊,对王重阳也刮目相看了。

  王重阳微微一笑,谦虚道:“雕虫小技,不足挂齿!”

  “王真人过谦了,你这一手飞符点灯用的不错啊!”一位客座上的老年道人,也不由拍掌赞道,“王真人出手不俗,敢问师承何方高人门下?”

  王重阳闪目观瞧,见说话的老道年约八旬左右,身高六尺有余,头戴黑色道冠,身穿青色道袍,脚下白袜云鞋,看身形有些微胖,面色红润,长眉朗目,颌下三绺花白胡须,飘洒前胸,一派仙风道骨。

  麻真人赶紧引见道:“这位是陕府鸡足山的‘紫贤真人’薛道长,乃是金丹悟真派紫阳真人的谪传。两派一是悟真,一是全真,道法同源,教议相通,应该多亲多近!”

  王重阳闻言不由心头一震,心里亦是又惊又喜。原来,他的传艺恩师元妙先生,在“五篇灵文”中,对于本派的由来和发展早就有所概述:元妙先生俗家姓林,原名灵噩,字通叟,乃温州人氏。少时,曾为诗人苏东坡的书童,后来,机缘偶获一部道家奇书“道家灵文五篇”,于是遂改名灵素,弃俗出家为道,云游天下。最后,在蜀中遇到一位自称名叫赵升的道人,拜其门下数年,并授得《五雷玉书》一部。其实,《五雷玉书》共上、下两部,赵升道人授林灵素的仅是下部,书中俱是符咒灵文和道家的一些幻化之术;上部早已授于他的大弟子紫阳真人张伯端,书中主要是“五雷霹雳掌”和炼气养丹之法。故此,林灵素多以幻化之术示人,被宋徽宗赐号通真达灵先生,加号元妙先生、金门羽客。世人不知其中原委,故传言林灵素善施妖术,迷或众人,并视其为邪门异教之流。后来,宋徽宗见林灵素引起众怨,又恰好得罪太子,于是贬其返乡,不再重用。故此,林灵素亦看破世俗,荒称身死,隐居终南山。而张伯端则凭借上部《五雷玉书》开宗立派,自创南宗悟真一派,成为一代宗师。为此,林灵素引以为怀,苦寻多年,终于找到了王重阳,于是倾囊相授,并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开宗立派,传承门脉。

  鉴此原由,若按门派辈份来说,王重阳和张伯端的大弟子“翠玄子”石泰是平辈,而这位薛道光老道长却又是石泰的弟子,江湖上人称“紫贤真人”,虽然年龄居长,但是却要称王重阳师叔了。

  想到这里,王重阳不由莞尔一笑,答道:“若按门派之分,我们两家尚有渊源,个中原委,薛道长日后自知!”

  薛道光满脸狐疑,知道王重阳不肯细说,心里暗自揣摩道:“若论门派渊源的话,就只有师叔祖林灵素这派分支了。但是,听师父经常提起,林叔祖早已仙逝多年,门下也并无弟子传人,难道……他是刘师伯的传人?”这个刘师伯,便是张伯端的记名弟子刘永年。其实,他才是真正的大弟子,只因他主张在家出家,性命双修,并贯用“御女术”,是以让世人所不耻,张伯端虽未将他逐出师门,对外却不愿承认师徒关系,只认石泰为大弟子。这是道派南宗内家事务,外人却少为人知。

  这时,坐在薛道光下首的一位中年道人,忽然打了一个哈欠,怪声怪气地吟道:“言者不知知不言,高谈阔论万千般。虽然眼下无人辨,恐汝终身被自瞒……”

  麻真人莞尔一笑,赶紧介绍道:“这位是薛道长的贤徒陈楠陈道长,道号‘翠虚子’,不仅道术高超,而且医术精湛,江湖上人称‘圣手怪医’,又叫做‘妙手华佗’陈泥丸,修为突飞猛进,自成一派,已不在其师之下!”

  “非也!非也!”陈泥丸摇头晃脑地道,“我是雷部辛判官弟子,干道光和尚甚事?”

  闻听此言,众人都是一怔,唯独薛道长兀自手捻胡须,微笑不语。原来,陈泥丸自知性情古怪,得罪江湖门派太多,唯恐连累师门,是以故意否认师承,免受牵连。又因,薛道光原先曾经出家为僧,法名紫贤,人称毗陵禅师,后来遇到二祖石泰,得授金丹口诀,才又出家为道的,是故才有道光和尚一说。

  王重阳听这陈泥丸出言不俗,仔细打量此人,只见他年约四旬左右,中等身材,身形瘦削,一双卧蚕眉,一对眯缝眼,颌下一部乱蓬蓬的络腮胡,蓬头垢面,道袍褴褛,背负竹笠,腰悬酒葫,一副邋遢模样。心中不由一动,暗想:“江湖中奇人异士居多,相貌古怪者更甚,看这陈泥丸年龄仅是不惑之年,外表邋遢,虽然光华内敛,但是双目中隐透精光,绝非等闲之辈!”想到这里,赶紧打个问迅道:“原来是江湖盛传的‘圣手怪

医’陈道长,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幸甚!”

  “非也!非也!”陈泥丸仍就摇头晃脑地道,“世人皆称我‘圣手怪医’,又叫做‘妙手华佗’,陈楠愧不敢当,只不过是山野草芥一根,土中泥丸一粒而已!”

  “陈道长说笑了……”王重阳笑答道,“世人也多有问我道行修为的,故此贫道曾做一首七绝笑答,‘害风人问有何凭,法术具无总不能。每日作为只此是,上头喫饭下头登’……”

  “妙!妙!”陈泥丸拍手笑道,“先生此诗,正合我意也!”言辞之间,大有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之意。                                                                                                                                              

  众人听罢,也尽皆莞尔。王周臣却心中暗想:“三叔什么时候做的此诗,我怎么不知道,只怕也是玩笑话而已。”

  正在这时,忽叫“扑嗤”一声,有人翁声笑道:“哈哈,原来你们俩人一个是泥丸,一个是吃货,真是可笑啊!”

  众人均是一怔,循声望去,却见发笑之人是来自对面客座下首的一个中年大汉,只见他年约三旬上下,身高七尺有余,生的是肥头大耳、虎背熊腰,一张黑不溜秋的大脸盘,暴头环眼,狮子鼻,大海口,双臂粗壮,因为后背微驼,显的要比常人臂长,下垂过膝,远远看去,活脱脱就象一只没毛的大狗熊。只见他正自咧着大嘴,自顾“哈哈”地傻笑。

  王重阳看了忍不住莞尔一笑,赶紧用手掩住了嘴。陈泥丸却用手捏着鼻子,连声叫道:“哎呀,好臭!好臭!”

  黑脸大汉收住了笑声,脸色一沉,怒道:“你说什么?”

  陈泥丸用手在脸前扇了几扇,皱眉道:“刚才不知谁放了一个屁,好臭,好臭啊!

  黑脸大汉吸了几下鼻子,四下看了看,疑惑地道:“不可能,我怎么闻不着臭味?”

  这时有几人忍禁不住,不由笑出声来。陈泥丸笑道:“自己放的,当然闻不着臭味了!”清风和明月两个小道童再也忍禁不住,不由“咯”的一声笑出声来。

  黑脸大汉立时省悟,怒声道:“你……你敢骂我?”陈泥丸“嘻嘻”笑道:“我是说放屁之人,又不是说你,难道你是放屁之人?”

  “我……我自然是放屁……,不是,我不是放屁……”黑脸大汉嘴笨口拙,一时转不过弯来,竟然憋了个脸红脖粗,不由大怒,猛然站起身来,身形一纵,使一招“猛虎跳涧”飞身扑了过来,伸手便向陈泥丸抓去。

  “哎呀!”陈泥丸大叫一声,突然反转身来,双手抱住椅背,猛地往前一扑倒地,却将屁股高高翘起。黑脸大汉收势不住,手掌便抓向了他的屁股。不料,刚刚碰到他的衣服,黑脸大汉便“哎呀”大叫一声,急忙缩回了手,定睛看时,手掌却如同抓了火碳一般,赤热红肿,火烧火燎,疼痛难耐。黑脸大汉如见鬼魅,心惊胆寒,赶紧一个倒纵,飞身退回,捂着受伤的手,再也不敢言语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