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峨嵋岭 > 第三章 罢饭

第三章 罢饭

小说:峨嵋岭作者:易木风语字数:4350更新时间 : 2021-03-13 11:42:51
  王通中学位于县城最北边的王通镇,这里地处峨嵋岭北麓尽头,平缓的坡地行至此处突然下坠,形成了一片陡峭的山崖,千百年来被洪水冲刷地沟壑纵横,零星的村子便点缀在其中地势较为平缓的高地上。

  山崖的底部是自西而东的汾河。

  这条发源于管涔山的河流几乎纵贯了全省,它艰难地爬行了700多公里,到达这里时已经精疲力尽,时隐时现,却依然倔强地转过最后一个弯注入黄河,伴随着翻滚的泥沙,也许还能奔流入海呢。

  汾河北岸便是河口县,河口县古称龙门,它位于黄河与汾河交汇的三角地带,地势平缓。

  站在王通镇的崖顶,整个河口县几乎尽收眼底。

  河口县往北为吕梁山脉的南麓,当地人称为北山。

  王通镇是隋末唐初大儒王通的故里,因而得名。

  王通出身于书香门弟、官宦之家,其父王隆曾任隋太仆国子博士、昌乐令,王通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十多岁即作《元经》,19岁赴长安向隋文帝献《太平十二策》,力主“尊王道,推霸业”,文帝大喜,“得生几晚,天以赐联也!”却因群臣反对而退居故里,隐居北山著书讲学,教化世风,唐开国重臣房玄龄、杜如晦、李靖、魏征等皆为其友人,其孙王勃更是以一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千古传唱、名噪海内。

  若论名气,王通是无法与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相比的,然其乡里独尊王通而不知王勃,概因王通教化乡里,有裨益于民风吧?

  作为乡人,不在乎你名气之大小,在乎的是你能否为乡里带来福祉。

  薛峰此刻就站在王通镇通往学校的路口处。

  王通中学不在镇子上,准确点说,是在西边距离镇子一里地开外之处。

  那里四周都是农田,有一条石子小路,可以通到学校,其间要经过一座民办的养老院和一个乡镇卫生所。

  石子路边种着两排整齐的白杨树,树干粗壮高大挺拔,枝叶繁茂,路上散落了一些零星树叶。

  时间还早,看不见行人,显得有些荒凉。

  但薛峰喜欢这路上的风景,觉得有些诗意,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当薛峰扛起编织袋背上馍布袋,踏上这条通往校园的小石子路时,耳边隐约飘来了歌声,一开始他并没有在意,只以为是镇上哪家小饭馆在招揽生意。

  后来,当他到达小路旁的养老院时,就开始怀疑起自己的直觉来,不自觉地停了下来,因为他发现那歌声来自不远处一圈破败的围墙里,而那里正是自己要去报到的校园。

  这里,他能清楚地听到扩音喇叭里一直在循环播放着的歌曲:

  “很远的地方有个女郎,

  名字叫做耶利亚,

  有人在传说她的眼睛,

  看了使你更年轻,

  如果你得到她的拥抱,

  你就永远不会老,

  为了这个神奇的传说,

  我要努力去寻找……”

  这个年纪的薛峰对流行音乐还没有概念,更不知道有个叫童安格的台湾歌星,已经凭借这首歌,在一年里红遍了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

  16岁的他,只是觉得校园里不应该播放这样的歌曲,那悠扬的曲调他从来没有听见过,仿佛自天堂倾泄而下,充满了仙气,特别是那直白的歌词,字字撞击着他的心肺,“咚咚”作响,让他感觉有些眩晕……

  是的,这歌声对薛峰的冲击是巨大的。

  自小到大,他几乎很少离开过村子。

  虽然,初三时家里有了一台录音机,他已听过几首台湾的校园民谣,比如《外婆的澎湖湾》,再比如那首他叫不出名字的“草鞋是船,爸爸是帆,奶奶的叮咛载满舱,满怀少年时期的梦想,充满希望的启航、启航……”

  在他的眼里,那些远离祖国的台湾同龄人是那样的幸福,校园的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而这一切,距离他的生活,是那样的遥远!

  可是现在听到校园里播放的《耶利亚女郎》时,薛峰还是感到非常意外。

  怎么会呢?一所高中的校园里,怎么会播放这么一首歌呢?是广播员放错了曲子吗?还是这就是它的日常?

  让薛峰没有想到的是,这首《耶利亚女郞》将要陪伴他整整三年的高中生活。

  王通中学的生活,却远远没有如同她播放的歌曲那般美好。

  这是一个四周被残垣断壁包围起来的校园,西侧有五排坐北朝南的土坯瓦房,每一排有几个三间房大小的教室,教室中间隔着一个单间,用作老师的办公室,老师们一家子便在其间办公和生活。

  与很多没有操场的乡村中学不同,王通中学的东边有一个土质操场,这多少提升了点她的品质,使她看起来有了一丝高中的样子。

  操场和教室之间靠北的部分,建有一排平房,它们看起来,明显要比那几排教室建得稍晚一些,这里是学校的食堂。

  食堂前面有一小片空地,空地的中央有一口井,供应着全校的生活用水。

  开饭的时候,女生们多数会把饭打到宿舍里吃,而男生们便会三三两两地围着井沿或蹲着或站立,或者干脆席地而坐,一边聊天一边用餐。

  王通中学每年招收的学生不多,没有专门的宿舍,校方便把其中三分之一的教室充当了宿舍,房里围绕着内墙,砌了一圈一砖多高的大通铺,足足可以睡下五六十人。

  校园的东南面,与食堂相对的地方还有一个废弃的池塘,池塘东边有一株粗壮的柳树,池塘很深,池坡上长满了没膝高的蒿草,它是全校雨水的收集地,雨水好的时候,池塘会变得满满盈盈。

  不过,对于这个常年缺水的地方来说,多数情况下,池塘里只会有一池底子死水。

  由于此处位置较为偏僻,所以,池边的柳树下,甚至池坡,都成了学生们早起晨读或傍晚约会的绝佳场所。

  开学不到一周,发生了一起轰动全校的罢饭事件。

  其实,关于学校食堂的饭食,学生中间已经流传了许多段子,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水煮白菜”了。

  白菜是当地人过冬的主要蔬菜,下霜之前,人们把地里的白菜收回家,整齐地码放在南墙根蒸发水分,之后便把它们放置在阴冷的屋子,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或者把白菜和萝卜叶子混在一起,窝上一大缸酸菜,就够全家人吃上一个冬天了。

  白菜的做法多种多样,当地人最喜爱的是“熬白菜”,把白菜切成块状,与豆腐、粉条一起熬炖上一大锅,如是再放上几片猪肉或是几个肉丸子,那热腾腾香喷喷的滋味,别提多美气了!

  学校里餐餐吃白菜本来无可厚非,但王通中学的熬白菜却是独树一帜,学生们把它叫作“水煮白菜”。

  有些学生还能会声会色地描绘“水煮白菜”的做法。

  “水煮白菜”唯一的用菜便是白菜,烧一大锅开水,切上几盆白菜,待水开后,把白菜往锅里一倒,撒上一把咸盐,快熟得时候,再热上一勺滚油,往上面一泼,一大锅“水煮白菜”便做成了,这也是王通中学每餐唯一的菜品。

  食堂有两个打饭口,每到用餐的时候,学生们便争先恐后地往食堂跑,因为大家都明白,去得越早,“水煮白菜”里的白菜越多,到了末尾,可能就只有喝菜汤的份了。

  当然,作为新生来说,一般情况下都是只能喝菜汤的。

  因为他们是不敢和老生们去挤窗口的,往往都是等老生们打完了饭,已经开吃了,新生们才拿个搪瓷缸子小心翼翼地去窗口打饭。

  “水煮白菜”虽然在学生中间,被当作笑话一般地流传,但每到饭点,他们还是争先恐后地去抢这五毛钱一份的菜食,因为偶尔在“水煮白菜”里,是能够找到一小块白肉的!

  薛峰倒是挺喜欢吃学校里的“水煮白菜”,这味道合他的口味,尤其是水面上飘着的油花花,看着都让人眼馋。

  吃饭的时候,捞完了里面的白菜叶,他会把从家里背的馍馍泡进汤里,囫囵地吞进肚子,让人觉得无比地满足和舒畅。

  罢饭事件和“水煮白菜”并没有关联,而是因为老鼠。

  那天清晨跑完操,薛峰回到宿舍待了一会儿,才从馍布袋取了一个馍放在缸子里,向着食堂走去。

  到了食堂门前,薛峰发觉今天的情况有点不对劲。

  因为这里虽然围满了人,但大家都站在那里,完全没有以前人挤人的场面。

  几个高年级的学生霸住了打饭窗口,大声喊叫着:“今天谁也不准打饭!我看谁敢打!”

  学生中间,有些窃窃私语,却真得没人敢上前去打饭,大家都在相互观望着。

  薛峰向周围同学一打听,才弄清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开始打饭没多久,一个高年级学生看到米汤清的如同白水一般,便讨好地让师傅给捞点稠的,打饭的师傅看他是高年级的学生,倒也给面子,就从锅底捞了满满一勺米花子,刚要往那位学生的缸子里倒,却发现勺子边掉着一根长长的黑尾巴,便转身顺手倒在了身边的泔水桶里。

  那位学生正乐滋滋地伸着缸子准备接米汤,看到了这一幕,便问:“刚才倒掉的是什么?”

  师傅嘟嘟囔囔地不回答,这学生就觉得不对劲,吵闹着非要进灶房里一看究竟,师傅便堵住门不让他进,外面的学生起哄着一起推搡。

  师傅一个人哪抵得住这么多人?

  学生们一起哄笑着进了灶房,那位学生把泔水桶提到了外面的空地上,当着围观学生的面,把里面的东西倒了出来。

  学生们顿时傻眼了,只见一只黑乎乎的老鼠,如同刚洗过澡一般,张着嘴呲着牙瞪着绿豆小眼,“跐溜”一声从桶里滚了出来!

  周围几个刚喝了米汤还在回味米香的学生,只觉得肚子里一阵咕噜,“哗”地一声,把肚里的食物吐了个底儿朝天。

  这下学生们不干了!吵闹着非要师傅给个说法,师傅自觉理亏,干脆关上了门,任你再吵再闹,就是不吱声。

  有几个胆大的学生,把刚打的米汤朝着打饭窗口泼了进去,师傅站在锅边躲避不及,被泼了一身,顿时只觉得心头火苗子乱窜,喊了一句:“你们这群小怂!”

  顺手抄了一把炒菜用的铁锹,就要往外冲……

  学生们看见这师傅还要打人,更是乱成一团。

  混乱中,就有人开始往打饭的窗口里扔砖头、木棍、缸子……

  师傅眼见学生起了火,自己反而怂了,他反锁了门,躲在了屋里,任外面骂得再大声再难听,死活不露头了。

  这时学生群里就有人喊:“罢饭!”

  那几个刚吐了个干净的学生,便堵在了打饭窗口。

  “今天罢饭,谁也不许打饭!“、”学校要给我们个说法!”……

  这样一来,外围那些不明缘由还在往前挤的学生,便都驻了步,外人似地看着这场面该如何收拾。

  薛峰在人群里张望着,心想:这场景,饭肯定是打不成了,还是回宿舍馍镆就辣子酱吧。

  辣子酱是母亲做的,临出门时薛峰还不愿意带,嫌东西多,是母亲硬塞进铺盖的,这下子正好用得着了,再对付着喝口开水,一顿饭也就成了。

  他刚要转身往回走,突然看见同班的申怡心站在一个角落,踮着脚尖,使劲地往打饭窗口处张望,眼睛里充满了焦急和无助。

  薛峰知道申怡心没有从家里背馍,不能打饭就意味着没饭可吃,便走过去从缸子里取出馍馍,塞进了她的手里。

  在她一怔的空儿,转身跑了……

  罢饭事件只坚持了两餐,就宣告结束了。

  学校调查的结果是,那位做饭的师傅为了早上能多睡一会,前一天夜里就把米汤熬好了,只是,他离开时忘记了盖锅盖,结果老鼠掉进锅里去了。

  学校给学生的答复是:立即开除那位师傅,并保证以后加强食堂的卫生管理,绝不允许再发生同样的事儿。

  学生们又有哪个能挨得了饿?!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  号【书友大本营】  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那些没有从家里背馍的学生硬顶了两顿,到晚饭时再也撑不下去了,也就又开始打饭了。

  没过两周,有学生看见那位师傅又重新出现在了食堂里,只是不在窗口打饭了。

  还有人传说他是某位校领导的亲戚。

  不过,事情已经过去了,学生们也没有再去追究,罢饭事件就此结束了。

  但是罢饭事件后,倒是在学校引起了些许变化,催生了一些新事物。

  比如,有的老师家属会在屋里炒一些菜,有辣子炒粉条、尖椒土豆丝什么的,到了开饭的时候,便摆在老师办公室的门口,手头宽裕一些的学生,会拿上或是从家里背的凉馍或是从食堂打的热馍,掰开来夹上一勺或一毛钱的素菜或两毛钱的肉菜,也算是改善伙食了。

  学生们称此为“夹小菜”。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