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相称帝 > 第三十一章共赏红梅司徒瑄表露心迹,误解彼意他二人小闹矛盾

第三十一章共赏红梅司徒瑄表露心迹,误解彼意他二人小闹矛盾

小说:女相称帝作者:笔墨书春秋字数:3268更新时间 : 2021-03-06 13:49:00
  两派争得水深火热之时,孝安帝和顾文譞静静看着并不言语,孝安帝虽然明白了利害关系可是现在并不能在朝堂上直接就昨夜与顾文譞所谈诉与众臣,最后孝安帝只能指名让顾文譞说看法,要她解决。顾文譞并不依两派的意思表明观点,而是另辟蹊径,只将安排何瓀所查的信息公之于众。

  她表示大理寺推丞陈律(崔庆安排的诬告萧王的官吏)奏告萧王谋反乃是栽赃陷害之举,继而又一一列证。最后顺理成章地表明萧王谋反乃陈律诬告,萧王既无谋反之罪,又何须定罪?世子为救父不得已行下策情有可原也不该责怪。而孝安帝也趁机呵斥陈律,又明确表态萧无罪不可罚,于是众臣不再言语,崔庆虽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

  孝安帝即表示不日送萧王回燕地,且将陈律下狱待斩,可怜陈律枉为他人作嫁衣裳,白替人家忙活一场不算,到死前他还想着只要他守口如瓶,那么崔庆一定会救自己的。哪知最后那碗有毒的粥也是崔庆命人下的,崔庆命人送的。

  处理完萧王的事后,孝安帝又提及顾文譞往边关之事,先是称赞她收复燕林,继而又询问她遇刺之事。顾文譞却只说并不知刺客为何人,因为她明白既然无法凭此扳倒崔庆,那么就不必现在惹出这一事来,也是怕狗急跳墙之意。

  于是孝安帝就顾文譞之功加封其太子太傅之衔,增赐她采邑两千户,另外为防止刺客刺杀,又增其护卫三百人。顾文譞一一领旨谢恩。继而顾文譞又就独孤拓于押送回京路上被杀一事为吴守泽等辩护。顾文譞因急忙回京所以没安排好独孤拓之事,后来吴守泽派人押送独孤拓回京时,独孤拓暴毙而亡,于是孝安帝下旨责问吴守泽之过。而顾文譞明白独孤拓之死必是崔庆所为,只是并无证据。于是如今便为吴守泽等做了些辩护之词,孝安帝也给足了她面子据她所请。

  接着,顾文譞就楚云魏阳邦交一事提出见解,认为既然前日楚云命人送来缔约国书,那么楚云不如趁此与魏阳结盟,同时返送双方质子。朝臣对此有同意的也有不同意的,各有己见,孝安帝也正举棋不定,因此此事只是提起话头并未做决定。

  接下来的几天顾文譞一方面要忙着处理政务,一方面还要忙着应酬。先是自己的一些心腹之人前来府中请安,另外还有一些如卓元敬等这类贤良的大臣,再者也有一些求访丞相的官吏,而且寇颖和成王也几番邀约,他们因为明白崔庆和澶王已经跟顾文譞结下了梁子,所以他们认为这是他们拉拢顾文譞的最佳时机,况且因为顾文譞在边境时曾私写信要寇颖在军饷方面多费心,而寇颖又给足她面子,在军饷一事上帮了她大忙,所以他们以为如此则顾文譞一定会因与崔庆澶王结仇从而帮助自己,因此更是频繁对顾文譞示好,而顾文譞也只得应承一番,只是给足表面面子,却从未跟他们同谋过什么。

  而寇颖、成王虽然一开始对此有所不满,但是因又想着如今争储路上最大的对手便是澶王,而澶王又有崔庆支持,而顾文譞是孝安帝的宠臣,是朝廷重臣,即使她不愿同自己同谋,但只要她能在孝安帝面前多为成王美言一二,多说说澶王的不好,那么不也是一件大好事吗,于是寇颖、成王对顾文譞也是礼仪周全,指望能与她建好关系。

  因为一系列种种事情缠身,所以顾文譞这几日都忙的不可开交,晕头转向的,况且她虽然伤势无碍了,可是总归并非大好,于是不免又要喝药,再加上一向稳重的朝云如姐如母般在一旁盯着她,不使她过于劳累,顾文譞因此也就无暇顾及他事。

  而司徒瑄自那日与顾文譞一别后因想着那日梅山中的事,总是满面春风,每每不觉喜上眉梢,就连南宫清黍也察觉到不对劲。这日南宫清黍来寻司徒瑄时,司徒瑄又独自一人呆坐着端着茶杯傻笑,那笑就好似春风拂面一般。

  “嗯?老冷面,我说你这几日是不是有些不对劲”南宫清黍支着头仔细地端详着司徒瑄。

  “有吗?”司徒瑄瞥了一眼南宫清黍喝着茶道。

  “嗯嗯嗯”南宫清黍笃定地点点头,“总感觉你一直在笑,而且笑得跟什么很像”

  “喔,有吗,像什么?”

  南宫清黍摸着嘴唇一副认真思考却不得的模样,继而看着蹲着一旁吐舌头的来宝,“对对对,就是它就是它”,南宫清黍拍着手高兴地蹦着说道:“就像来宝春日里在漫花丛中踏着四个蹄子,傻笑着奔腾一副思春的模样”,南宫清黍话音刚落还未笑完,只见司徒瑄脸色一黑将茶杯掷在桌上,然后一运功,南宫清黍的嘴就被一块大糕点给堵住了,“真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司徒瑄说完又慢悠悠地喝起茶来。

  这时钟慎来请司徒瑄前去书房。书房里红巾早在那里等候,她来传宁惠帝的意思。宁惠帝已经派遣使臣持书再次到楚云来了,希望能与楚云达成盟约。而且宁惠帝的意思是,此次楚云若是答应结盟最好,两国军事互助,共抵夷辱,同时放回晗王。可若是楚云无意结盟,那怎么的也要设法把晗王接回魏阳,于是在使臣持国书到楚云之前,宁惠帝先命谋士许圤持重金珍宝到楚云来。

  许圤擅长游说,宁惠帝的意思是若楚云魏阳不能结盟,名正言顺放回晗王,那么就退而求其次让许圤游说贿赂孝安帝身边的重臣信臣,从而达到目的。如今许圤已在松露堂等候(司徒瑄的书房除了一些他指定的人,其他人无令不得入内,故而许圤未随红巾入书房)。及至见过许圤后,许圤便把宁惠帝的意思又讲述一遍。

  “晗王,放心,就算楚云魏阳不能达成盟约,下臣也有把握通过游说让您成功返回魏阳,您就早做回国的准备吧”

  可是,司徒瑄闻言却并没有太大欢喜,反而沉思犹豫着。

  “王爷,您还犹豫什么,回魏阳不是您一直以来的心愿吗,如今就要实现了,您为何却并不开心呢?”红巾见司徒瑄的神态有些不对劲便问道。

  “此事我知道了,你们先退下吧”晗王冷冷地道,并不多作言语。

  于是在魏阳使臣到达楚云前这几日,司徒瑄一直很烦闷。若是以前,那么他恨不得立刻回国,可是如今……,如今有她在这里,他不想就这么离开,如果他这么离开了,那她怎么办,她会伤心,会失落吧,会…,可是回国这也是必行的,他隐忍多年,不就盼着这一天吗?自己这些年身在楚云,除了要应付楚云这边的人不说,还费尽心机,暗自培养势力,身在楚云,手却要伸到魏阳,步步为营。这么辛苦所做的一切不就是为着能回魏阳,为着查明真相而做吗?如今好不容易能回去了,自己又怎么不回了?

  可是如果回了,那她……种种顾虑挥之不去地在司徒瑄脑中打架。他本来想去跟顾文譞说这件事的,可是许圤又来缠着他。而顾文譞呢,因为刚回朝既忙于政务也忙于应酬,也不得空。所以二人这几日竟都没有见面。

  好不容易熬过这最忙碌的几日,顾文譞把手头的一些积着的政务和该往来的应酬都弄完了。而这时,魏阳派来的使臣也持旌节到楚云了,但因为孝安帝对结盟之事,并无打定主意,且此事也不是迫在眉睫之事,因而虽然接了使臣的国书却未做答复,而是让使臣先留住四鸿邸(楚云招待各国使臣的地方,有时也为官吏寓居之处,在凌安帝京的名为四鸿邸,在地方的名为四鸿驿)。

  而招待之事自有礼部和鸿胪寺协商操办,于是顾文譞倒是可以闲下来。不过因为她一心促成楚云魏阳联盟,于是倒也是在想着怎么说服孝安帝。而这时西蛮的一封国书却成了促进楚云魏阳结盟的最大助力。

  原来自百年前大乱后,天下分成楚云、魏阳、韩章三个中原之国,同时还存在北戎、南羌、西蛮、东羯四个中原外的部落国家。而除了中原三国的利益交织外,楚云最常受北邻的北戎的骚扰,而魏阳则常年和西蛮、南羌作战,韩章则与东羯多有矛盾。

  而如今因为顾文譞与吴守泽刚收复燕林,给北戎打老实了,所以楚云最近并无外夷困扰之忧。而魏阳则与西蛮、南羌频频交恶。因而魏阳就想联合中原其他两国一起对付蛮夷。

  但是因为北戎安定,所以面对魏阳请求结盟的意思,楚云君臣并无多大热衷。但是不料最近西蛮、南羌、东羯(北戎因与楚云日前一战,元气大伤,又签订条约,且可汗新即位,急需稳固政权,所以并未参与)愈发猖狂,竟然有要联合起来一起攻打中原的意思,虽然还没有正式结盟,可是已有这个苗头。

  所以魏阳就想着抢先一步联合两国,共卫中原,先抵外蛮,再谈论他们三国的事。因此这番派遣使臣便是邀约楚云、韩章两国君主联盟,且共到魏阳商议对抗外蛮之事。韩章身受东羯之困,自然是愿意的,而楚云因北戎安定却不欲参与此事,谁料西蛮的一封国书却改变满朝君臣的想法。让楚云感受到了威胁,明白了西蛮、南羌、东羯等人的野心,是想联手吞并中原。于是楚云君臣一致决定与魏阳联盟,孝安帝也要择日赴宁惠帝之请,共到魏阳,商议抵抗蛮夷之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