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万里归来年更少 > 第三十八章 牢狱

第三十八章 牢狱

小说:万里归来年更少作者:戴启红字数:3490更新时间 : 2021-04-19 17:58:09
  洪浩无奈回家,只想着王巩之语乃一时意气,谁知费尽周折再去看他,仍是要退婚,柔奴见伯父和哥哥每日出门打探,回来时脸色却有些悻悻的,柔奴问时只说没找到人,接连多日,柔奴看家人脸色越来越难看,忍不住央求方强相告实情,方强踌躇半晌道:“只怕不太好,御史查到苏大人与王巩私信来往密切,且有人密告王巩蔑视朝廷法规,暗中送信给苏轼让其逃跑,王巩可能要贬到外地了。”

  柔奴先是默然,见方强皱眉无奈的样子,反而松口气安慰道:“外地也好,天下之大,哪里不能安身了,我在灵州这些年不也过得好好的,只是又要离开伯父伯母,好在有王巩大人相陪,哥哥莫要担心。”

  方强使劲揉揉脸,无奈道:“王大人说下月不能成婚了,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

  柔奴轻轻点头道:“那也没什么,他去哪里我就去哪里,不成婚也一样。”

  见柔奴痴痴的样子,方强忍不住心酸,狠下心道:“妹妹,王巩要退婚,他比你大十多岁,本来配不上你,妹妹青春年少,哪里没有好人家了!”

  柔奴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颤声道:“两家已交换婚帖,过了礼,有媒有定,谁说要退婚了?是王巩亲口说的么!我去问问他!”

  方强抱头道:“爹爹和我去王巩府上探望老大人,门役说主人吩咐不让进,好不容易见到王巩,解释苏轼书信并非父亲交给李定,而是有人私自从府中拿走,王巩也不知信也不信,后来便说自己已是犯官,不愿连累妹妹,定要退婚。”又道:“我和爹爹想方设法又去探视,费尽口舌,王巩只是这句话,定要退婚。”

  御史们这些日子越发忙碌,随着苏轼诗案的审讯,牵扯到的人更多,初次审讯时,李定见舒亶何正臣言辞上无法押服苏轼,命他们改了策略,有意打击苏轼的意志,先是故意延长审讯时间,翻来覆去的挑苏轼诗文中的毛病,牵强附会,逐句盘问,后来竟时不时半夜提审,令苏轼无法睡眠,又一日半夜牢房顶忽的掉下瓦片,虽未砸到人,却把苏轼吓的不轻,最近却又不再提审,给了苏轼纸笔令其自书其罪,一连数日除牢役拿来饭菜,日夜不见他人,牢房老鼠又忽的多了起来,每日白天黑夜到处乱窜,啃食衣物饭食,苏轼坐卧不宁,他虽豁达,却也是富裕舒适之家生活惯的,从未经过这种折磨,搞得苏轼心神疲惫,日渐消沉下去。

  如此差不多快两月过去,这晚苏轼见饭食又被老鼠啃食,无法下咽,刚朦胧睡去,忽听有人叫道:“走水了,大家快醒醒!”

  苏轼奔到牢房门口,见四处漆黑全无人影,唯西南似有火光,使劲推那牢门,牢门竟然开了,他心里惊慌,独自奔到院中,刚要呼喊,迎面过来几个牢役,不由分说将他按到在地,跟着一顿毒打,却避开头脸,苏轼大叫:“你们怎么随便打人?”

  那几人仍不住手,轮番上来拳打脚踢,一盏灯笼过来,跟着有人道:“怎么回事?有人意图越狱逃跑吗?”

  殴打苏轼的牢役中有一人道:“回禀大人,这人正欲逃跑,被我哥儿几个活捉,请大人示下。”

  那人挑起灯笼看了一下,却是这片管事的狱官,他惊奇笑道:“这不是苏学士吗?没想到竟还有破门逃跑的本事,可真是让咱们佩服!”

  又一牢役道:“这人刚才逃出时跑的可快,还打伤我们弟兄,就要翻墙过去了!”

  苏轼见他几个信口胡诌,赶忙分辨道:“苏某听有人喊走水,这才撞门出来,又何曾翻墙逃跑?”

  一人笑道:“明明你已经翻上院墙,就要逃走,不承认怎的?”

  那狱官故意道:“苏学士竟然功夫在身,这可是文武全才了,你听谁喊的?哪里走水了?”几人哄笑不已,将苏轼重新押回牢房。

  苏轼情知自己中了圈套,气的身体发颤,心中忿闷沮丧,又兼身上疼痛,整夜无眠,天刚放白,关押苏轼的牢门打开,差役呵斥一声:“苏轼出来听审!”

  苏轼慢慢走出牢门,到了院中,一缕阳光照到他脸上,久未见阳光,苏轼不由咪起眼睛,心道:“天可怜见,我一生风雅清白,如今落入这些人手里,不知还要受多少折辱,不知家里人现在哪里,李定还会使出什么招数?”

  进了大堂,见何正臣舒亶坐在旁座,今日堂中却是李定端坐,见苏轼脚步蹒跚,李定沉着脸道:“久不见苏学士,怎么路都走不稳了?有人私下用刑了么?”

  苏轼只哼了一声,何正臣道:“下官刚才得报,该犯昨晚意图越狱,捉拿时反抗伤人,被几个兵役扭住,可能挨了几下。”

  李定心中暗自得意,嘴里却道:“竟有这等怪事?这些牢役好生大意!此事不可传出,苏学士乃当今才子,说出去岂不有辱斯文!”

  苏轼心中愤怒,大声道:“李定!你也是诗书之人,如何做这些下三滥的手段!”

  李定只是冷笑,旁边舒亶大声道:“苏学士,还是自己给自己脸面,痛快招供!‘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这两句是不是讽刺朝廷盐法的?‘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难道不是讥讽朝廷水利难成!再不承认,只怕罪上加罪!”

  苏轼忿然道:“你们日夜折辱与我,公理何在!随你们的便吧,我诗句在此,天下自有公论!”

  舒亶怪笑道:“苏才子都承认了,让他画押!”两个衙役拿了写好的供状让苏轼画押,苏轼心中悲愤,这些日子的屈辱再难忍受,不如承认了事,早日上达天听,强于在这些小人手中受罪,他一笔划过,舒亶几人大喜,李定却道:“别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这两句诅咒当今圣上,包藏祸心,也一并让他画押!”

  苏轼惊怒道:“苏轼从无诅咒圣上之意,如此罪名,就是当场打死我,也绝不能认!”又大声道:“李定,你不孝不义,有何脸面坐在堂上!”

  舒亶几人见苏轼竟敢直斥长官,不由变了脸色,李定却冷冷道:“苏学士牢饭还没吃够,带他回去清醒清醒,只怕他还会逃狱,大家可看紧些!”

  半夜时分,御史台监狱其他犯人被突如其来的一阵阵惨叫惊醒,大家隐约听得那惨叫带着四川口音,伴着的还有拳打脚踢的呼唤,一个声音恶狠狠道:“让你牙尖嘴利,给我狠狠打!”

  苏轼狱中受苦,朝廷民间也是流言纷纷,有说苏轼无碍,因大宋朝没有因诗词杀文人的先例,也有说苏轼定死无疑,因他蛊惑民心,动摇国之根本,就在此时方强吉日已到,宇文洪浩家办了一场冷清的喜事,宇文方强娶了方都尉家的小姐,刻薄的人说喜事比丧事还冷清,柔奴强打精神,帮着料理家中事务,不过她和王巩的婚事无望了,人人道洪浩李定勾结陷害苏轼,王巩猜疑洪浩,不肯回头,苏夫人王闰之已带家人入京,方强去找了苏过,解释半天,苏过倒也相信了,只是父亲已在狱中,是不是洪浩告密也无所谓了,他每日在城中奔忙找人,写信给朝中大臣求助,方强什么忙也帮不上,只得怏怏的回家。

  王巩在牢里度日如年,他只盼苏轼能从轻发落,这天柴婶送饭刚走,一个婀娜的身影走到王巩牢房门口,静静站立,王巩抬头一看,险些叫出声来,那正是柔奴,只见她默默流泪,满面爱怜的看着自己。

  王巩赶忙移步门口,隔着门栏道:“你怎么来了?你一个人来的?”

  柔奴泣不成声,勉强忍住悲伤,问道:“大哥身体可好?为何定要退婚?”

  王巩心中不舍,待要去握她双手,又觉不妥,硬着心肠道:“我沦为阶下囚,你也看到了,跟着我毫无前程,你赶快走吧!”

  柔奴哽咽道:“你我已经交换名贴,三媒六聘具全,怎能说退婚就就退婚?我虽不是名门闺秀,以后如何自处!”

  王巩心中怜惜,嘴上却冷冷道:“宇文姑娘身家清白,青春美貌,定有良配,此事也是无奈,姑娘还是回去吧!”

  柔奴摇头道:“你是怕我跟你吃苦吧!我自小流落他乡,并不是畏惧艰辛之人,只要和你相伴,再怎么辛苦也是不怕的。”又道:“我爹妈都不在了,伯父伯母虽对我好,总也不是自己家,我想有自己的家,把允姑姑接过来一起住着,王大哥,你娶了我,我定...我定一生一世爱你敬你。”她虽豁达大方,说出这些话来也早涨红了脸,一般大宋女子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对丈夫说这些话。

  王巩这些日子思前想后,最不放心的除老父老母就是柔奴了,见柔奴如此更是心痛,心道:“她正当大好年华,如何能被我耽搁?既无法照顾与她,只好让她死了这条心了,别无他法。”

  柔奴期盼的看着王巩,见他忽的冷笑道:“宇文大人眼看青云直上,姑娘何愁没有好亲事!”柔奴脸色变得惨白起来,王巩又道:“此次案件并非关乎我一人,苏轼因何入狱姑娘难道不知道吗?苏轼乃我挚友,”顿了一下,狠心道:“我如何能与宇文家结亲!”

  柔奴大声道:“那些诗稿并非伯父交给御史,有人从家中私拿了出来,此事伯父再三解释,你怎的不信!”

  王巩心道:“当断不断,定受其祸。”向柔奴道:“空口无凭,让人如何相信!”

  柔奴心中恼怒,本来怜惜他,心疼他,谁知这人如此无情!世间男人果然都是铁石心肠,她停止哭泣,毅然道:“大人如此认定,我再无话可说,请君保重。”说完转身而去,行了两步又回头道:“你以为大义为友,我看不过是胆小,不敢面对危局罢了!”

  王巩见柔奴恼怒而去,他从未看过柔奴如此绝望激烈的神情,柔奴总是泰然自若,她笑语嫣嫣,活泼俏皮,王巩见惯京城大家闺秀,贵族小姐,没有一人让他如此倾倒过,如花美眷成了泡影,王巩颓然坐到地上,他本不是儿女情长之人,心里如今却心痛欲裂。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