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唐朝奇女子之鱼玄机 > 第十四章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第十四章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小说:唐朝奇女子之鱼玄机作者:半柳斜阳字数:3137更新时间 : 2020-12-23 20:54:10
  温歧教导幼薇十分尽心,将平日的所思所想倾囊相授,幼薇也学得仔细。二人都不是循规蹈矩的人,名义上虽是师徒,相处起来却更像是朋友。幼薇见温歧也不像寻常儒生那般迂腐,便大着胆子问道:“几年前我曾师从李季兰的高徒,从那位夫子处听闻您尽做些浓词艳曲,连歌女都羞于吟唱,不知此言可真?”

  温歧哈哈大笑,你果真爽利,不是个扭捏的。我只答你,是真名仕自风流,像他们假清高,又有什么趣儿。嘴上一个个都是正派君子,背地里却去干些欺世盗名的勾当,就说这位歌女的吧,她伯父一家子都生是伶人,外人看来她们的出身是极低微的,可她们始终自立自强。从前的参军戏都是男人演的,她娘(即刘采春)不仅改了戏本子,还女扮男装亲自出演,更妙的是歌声如黄莺般婉转,绕梁三月,动人情肠。她虽是伶人,却比那些文官武将更让人钦佩。

  那元大官人以一首悼念之妻亡作博尽了好名儿。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看起来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可这位从来就不是个专情的,暂且不论他抛弃青梅竹马的表妹崔莺莺,且看这桌上的红筏,你可知是谁所创?不就是元稹曾赞为“锦江滑腻峨眉秀”的薛涛吗?他贪恋薛的才情,与之花前月下,骗得薛以为终遇良人,谁知他在越州为官时乍见到刘采春,就将薛抛到了脑后,还酒后大言不惭地说“因循未归得,不是恋鲈鱼”。谁人不知他为的不是鲈鱼,而是美人的春色。

  “如此说来,天下男子尽是些不可依靠之辈了?”

  “也不尽然呐,男子中也不乏忠贞,往远的说有柳下惠,往近的说有长孙无忘,不可一概而论。”

  幼薇似懂非懂:只盼我来日得一个知心人,他敬我,我敬他,夫妻恩爱,白首不离。

  没几日就是春闱的日子了,这也是温歧在内所有的的大事。温歧才高八斗,但却屡试不中,这其中是有缘由的。早年他曾在乡试中得中第二名,眼看着就要金榜题名了,但他却称病缺席了下一场考试,面上缺席的理由是生病了,但知情者都明白其实是因为他卷入了前太子庄恪的斗争中,太子被害死后,温歧也受到了牵连,能保住一命已经很幸运了,哪里还能应试呢。

  至此之后,温歧流连风月场所,也不正经读书了,倒是做的词曲因用词华丽、心思奇巧而名声大作。

  这年主持科考的是侍郎沈询,他早听闻温歧的大名。一则好奇,一则爱才,因此想了个法子,命他单独在自己面前应试。

  为防止他作弊,沈侍郎单等其他考生都坐定了,才叫温歧入内。谁知温歧不紧不慢,信手拈来一篇文章,洋洋洒洒,千字有余。这还不算什么,更让人称奇的是沈侍郎对他的大作十分欣赏,不时地问他某些词句该当何解,他趁着这机会,看似在回答沈侍郎的提问,实则以口授的方式替考官席近处的八名举子答了卷子,声音之大,响彻考场,令沈侍郎哭笑不得。



  因他舞弊在前,落第自然又是清理之事,但沈侍郎到底惜才,不忍他这样的文采被埋没,便向圣上进言,给了温歧一个“方山尉”的官职,命他九月初上任。虽然是出仕做官,但这不仅是个小官,还要离开繁华的京都,一时间温歧也喜忧参半,竟不知是福是祸了。

  待到八月底,秋意渐浓,离别的日子也一日日近了,这一年多来幼薇与温歧往来应和,好不痛快,如今知他要走,心下万分不舍,这日清晨见菊花盛开,想到温歧不日便要离开,悲从中来便赋诗一首,希望他可以托鸿雁锦鲤代为传言。诗曰:

  嫩菊含新彩,远山闲夕烟。

  凉风惊绿树,清韵入朱弦。

  思妇机中锦,征人塞外天。

  雁飞鱼在水,书信若为传。

  温歧见幼薇诗中不舍之情极重,也勾起了他的愁绪,也作了一首相和,诗曰: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他日离开长安也不知还有没有知己相伴,便纵有千中风情,更与何人说。

  李大人的寿宴过后没几日,李小姐就从学堂退学了。只说是她再有两年便及笄了,家中给她说定了一门好亲事,让她回家安心待嫁。众人起初并未在意,只道这李家也太着急了,身量还没长足就给她定了婆家。不过氏族之中多有以儿女之事攀亲的,这也不算什么丑事。

  谁知这事情没过两天,就在整个学堂里传得沸沸扬扬,甚至小半个长安城的人都有耳闻了。说李大人自那醉酒做出那等糊涂事后,有平日与他不和者将此事上达天听,本来只是斥责几句就完了,并没有什么大罪,毕竟朝廷官员们平日劳苦功高,偶然寻个乐子发泄一下也情有可原,但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个穷书生,还牵扯出一桩旧事,令他因此丢了官职。

  原来这李大人刚与夫人成亲之时只是个小官,李大人素来爱好广泛,歌舞娱乐样样擅长,常常将已有身孕的妻子一人留在家中,自己在外寻欢作乐,美其名曰:“有公务在身”,李夫人也不敢多问,一日李大人夜半未归,李夫人心焦不已,独自打着灯笼外出寻找,谁料遇上流寇,险些一尸两命,危机关头一壮汉拔刀相助,保全了他们母女,李大人第二日清晨从花街柳巷中回来时得知夫人遭遇,也后怕不已,若因此使妻子之故,他的官声和仕途算是无望了,当即携妻子登门拜谢,情辞恳切:先生保全了贼内,等于保全了在下一家,我无以为报,若内人腹中是女儿,便与先生的公子指腹为婚,永结秦晋之好。

  后来李大人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离开了那个小郡县,一步步来到了官城,早将昔日那段往事抛诸脑后了,他也没想到,一个草民之子竟真敢携一纸婚约千里迢迢找到京城,要与他的女儿履行承诺。本来这书生来到京城,已经月余,因李大人家的门禁太过凶恶,一直不敢登门。偏巧赶上李大人做寿那日,他见李府门庭若市,本想趁机混入,谁知还是被门房发现,回禀李大人后给了他十两银子就要退婚,书生不肯,下人们将他打了一个皮开肉绽,抢来婚书,把人丢了出去。

  事做得虽然隐蔽,但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呢?李大人的宿敌得知此事后如获至宝,将书生接至府中,为他疗伤,并指点了他去状告李大人的门路。这书生虽穷,却像他父亲一样嫉恶如仇,李大人如此小人行径本就令他不耻,如今得了能治他的房子如何肯放过呢?当即带着一身伤,敲了登闻鼓,一纸诉状将李大人告了上去。人证物证俱在,李大人百口莫辩。

  圣上听闻大怒,如此行为不检,背信弃义之人,如何当得了国之栋梁?当堂发落,夺了他的官职,贬为庶民。李家遭此横祸,皆因李大人平日不知惜福,如今圣上发落,他不但不知悔改,还生怕从此没了好日子过,便经人牵线,将女儿卖给了一个年近花甲的商贾做填房。虽是明媒正娶,可那商人年岁大不说,家中更是姬妾成群,可怜李小姐一个闺阁女儿,平日只知吟诗作画,哪里懂得妇人之见的勾心斗角!嫁过去不过几日光景,便精神萎靡,形容枯槁,半点不见当日奚落幼薇时的风华了。

  有时被侍妾奴仆们欺辱得紧了,他也会向夫君求助,怎奈那奸商竟道:你别跟我这里摆什么小姐的款儿,还真当自己是正头夫人呢?我且告诉你,原是你那黑心的爹,怕自己没银子挥霍,两千两银子将你卖给我的。若不是看你肚子里有点墨水,给我提鞋我都不要。你自己瞧瞧,干瘪得跟个破布一样,一点儿风情都没有!一番话令李小姐如坠冰窟,心知此生算是完了。

  刘梅听说此事后,本不想插手。是幼薇几次劝解,刘梅无奈,只得依了她。二人商定了时间,去探望了李小姐。李小姐见到她二人,先是惊诧不已,继而掩面痛哭:我来了这些日子,家中亲人都不曾探望,只看着我自身自灭,不想竟是你二人还肯来瞧上我一瞧。我如今这番处境,不知是不是当日嘲讽你的报应,若是,便是我咎由自取,倒怨不得旁人了。

  刘梅尚好,只劝了她两句说,若夫君此刻心不在她身上,倒不如擅自保养,待得他日羽翼丰满,再收拾那些姬妾。或者这商人终有归西的一日,到那时,这府中合该是正室夫人做主,断没有侍妾作威作福的道理。只是幼薇见往日一个千娇百媚的大小姐成了如今的样子,泣不成声。

  出了门,刘梅不解地问,她昔日仗着自己的出身,百般刁难你,你不记恨她已属难得了,怎得还哭得如此伤心,竟像是哭你的亲姐妹似的?

  幼薇轻叹,“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我实在是有些心惊了。李小姐父母俱在尚且落得如此下场,何况我哉!”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