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嘉靖帝 > 第六十五章 草萤有耀终非火 荷露虽团岂是珠

第六十五章 草萤有耀终非火 荷露虽团岂是珠

小说:嘉靖帝作者:翡翠辣白菜字数:3281更新时间 : 2021-03-30 20:21:21
  狂雷骤雨,足足持续了一天。

  这一天,朱厚熜总算是体会到了,何为偷得浮生半日闲。

  自得智脑之后,先有妖道以蟠桃酒、红铅、心头血炼丹,敬献父王。

  之后,便有了兴府侍卫遇袭殒命。

  顺藤摸瓜,亲眼见证了古槐之下的尸横累累,又巧合间窥破兴府对于九太岁历年所得脏银的谋算。

  紧接着,兴府的天,塌了。

  这半年,朱厚熜可为是身心俱疲!

  因暴雨之故,他躲在中正斋足不出户,观雨、品茗,赏诗,又因解开心结,心绪可谓是前所未有的舒畅。

  解开心结,朱厚熜开始反复思量起,心中不足为外人道的谋算来。

  踱步轩窗之前,朱厚熜目视雨中摇曳的缱绻灯火,负手喃喃自语道:“得知宁王会在丙子后谋反,闲时落子救孙燧、许逵等人,一则顾念二人慷慨赴死、不畏权贵的烈性;二则,意图与此二人结下善缘。

  此番令骆安远赴江西,虽未料到骆安能将健斋公带回安陆,但同样是为了结下善缘。”

  收回目光,朱厚熜踱步茶案之前。

  俯身提起紫砂茶壶,又复回转轩窗之前,背靠依栏,斟一盏茶,闻着紫笋的幽幽清香,忖道。

  “如孙九峰、费健斋、竹城先生、孙燧等人,俱是为了日后,能引为奥援,添为臂助。

  用察言、观行、识心,以御下,是为了甄选日后的潜邸之臣,乃是自丰羽翼。

  丰羽翼,添奥援,引臂助,俱是为了日后的大礼议之争。令奉承司戴永,暗中搜罗日后那护礼派官员的阴私,同样是为了那一场旷日持久的大礼仪之争。

  若来日皇帝大行,我欲以藩王之身,小宗而祧大宗,这大礼仪之争,便是绕不离、解不开的死结。”

  说起大礼仪之争,朱厚熜曾无数次怀疑——原本历史上,尚未除服的小小藩王之世子,视凭什么能与以杨廷和为首的文臣集团抗衡的?

  要知道在大礼仪之争初期,护礼派可是囊括了包括内阁首辅在内的,绝大多数外臣。

  休说是杨廷和、毛澄、乔宇这般重臣,自朱宸濠见识了湖广巡按的“虎威”之后,他便已然晓得。。。区区巡按御史,便可令地方官吏、治下藩府,去趋炎谄媚了。

  犹记得当日黄锦细说巡按官时,言:凡御史按临,部分州府县正佐官,皆跪迎道旁。若遇风雨时,即知府,亦要陷膝于淤泥之中。

  区区巡按,便可职权之内,将藩府拿捏的死死的,遑论是皇明首辅以及满朝朱紫?

  朱厚熜可以预料,未来他将面临何等险恶的局面!

  凝眉沉思,朱厚熜踱步书案前,俯身提笔挥毫,重重的写下了几个名讳。

  孙九峰,官至大司农,善兵事。

  费健斋,致仕阁臣,门生故吏遍天下,挟江西文萃之地、一省之望。

  杨一清,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致仕阁臣,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堪与唐代明相姚崇媲美。

  落笔,朱厚熜细细端详片刻。

  忽又在末尾,挥毫写下了“王守仁”的名讳。

  提起宣纸,吹干墨迹,朱厚熜忖道:“九峰先生,有兴府两代人的香火情意,足堪为用了。何况孙京倾慕永福妹子,无意于科举经制之途,可为兴府仪宾。”

  如此想着,朱厚熜不禁想到了孙府的女公子,心头没来由的一热。

  不自觉的手探入怀中,取出一卷透着淡淡幽香的锦帕,一阵出神。

  良久,朱厚熜收回旖旎遐想,目光略过“孙九峰”三字,视线落在费健斋和杨一清之上。

  据他所知,杨一清昔年因钱、江之乱政,受攻奸而致仕。

  如今正闲居京口。

  智脑明史之上,这一位媲美唐代明相姚崇的邃庵公(杨一清,号邃庵),正是“议礼派”的支持者,足可依为肱骨。

  然则镇江京口,远隔万重山水。

  他如今又尚未除服,委实是鞭长莫及。

  而且以他区区藩王世子的身份,也未必能入得了这一位的眼。

  挥去心中杂念,朱厚熜顾自换了一通新茶,目光落在费宏的名讳上,心里却委实是苦恼。

  “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智脑《明史》之上有言:国初馆阁莫盛于江西,故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单单一句朝士半江西,足可见江西之文萃昌盛。

  费宏携江西一省之望,门生故吏更是遍及朝野,未来冲龄践祚,若有健斋公为肱骨,则大事可期。”

  如此想着,朱厚熜苦恼愈浓。

  前些时日,骆安虽救健斋公于水火,却也有强行裹挟此公背井离乡之芥蒂。

  只怕这位健斋公,对于兴府的观感,不会比逆藩宁王,强上多少。

  如何化解健斋公对于兴府的芥蒂,这便是朱厚熜苦恼的根源!

  一夜暴雨,直到卯时方才停歇。

  翌日清早,朱厚熜用过早膳,径直去了长史司,欲寻袁宗皋,求解心中之苦恼。

  到了长史司时,却被兴府应礼舍人告知,袁先生唯恐暴雨有碍于千岁陵寝的修建,在雨停之后,便带人去了松林山。

  乘兴而至,不免悻悻而归。

  经过西府时,朱厚熜略作思量,直趋张宣平素里垂钓的湖心岛而去。

  。。。。。。。。。。。。。。

  安陆张集,孙府

  竹林摇曳,蝉鸣悠悠。

  一夜暴雨冲刷,万物清新。

  却说费宏抵临安陆张集之后,两位昔日的故旧,时隔十余年后再见,一时间竟是唏嘘不已。

  接风洗尘罢,自然少不得曲水高歌,林前论道。

  一夜抵足而眠,次日便相约林下悠游,观雨后九峰山之盛景。

  过了辰时,孙九峰与费健斋二人,在孙京骆安诸人服侍下,换上竹杖芒鞋,出了孙府竹林,径直朝着九峰山行去。

  一路所见,官道两旁阡陌纵横,鸡犬相闻。

  有农夫耕于田,有稚童嬉于野,亦有善男信女早早的结伴行于官道,朝着九峰山云峰禅寺而去。

  费宏驻步,手搭凉棚,四下观望片刻,不由赞道:“好一副太平之景。”

  旋即面目便黯然下来。

  行至九峰山脚凉亭时,费宏拄着竹杖,望着四野,魏然叹息一声。

  所思所想,却全是江西乡梓那兵荒马乱的末世之景,心里不免更添几许忧愁。

  不多时,随行诸人在亭内摆下瓜果高点,泡好香茗,便纷纷退了出去。只留费宏从弟费寀、孙府二公子孙京,以及骆安,在亭内作陪。

  孙交拄杖坐下,宽慰道:“健斋公何须叹息,江右逆藩之乱,不过疥癣之患尔!各路勤王之师云聚,平之反掌之间。”

  孙交所言江右之地,便正是费宏之乡梓,江西。

  瞭望片刻,费宏摘下斗笠,坐于孙交对面,温声笑道:“离乱之人,心里难免有些愁思,倒是叫九峰兄见笑了。”

  孙交年长费宏十余岁,但致仕之前,致仕官至户部尚书。而费宏之履历,比之他,却又要出彩许多。

  二十岁蟾宫折桂,四十以文渊阁大学时入阁,礼绝百僚。

  在官场上,速来有个不成文的规则,便是达者为尊。

  是以孙交只称呼费宏为健斋公,而费宏则称其九峰兄。



  两人相视一笑,费宏抚须叹道:“原也以为宁逆之乱,便譬如昔年安化之乱,旋叛旋平,昙花一现。然则此番逆宁兵陷江西泰半,实出人意料。

  只是建昌、广信两府之地,兵乱之下,盗蜂四起,民生凋敝。自江西远来,一路所见,虽不至于饿殍盈野,却也相去不远矣。”

  一时间,亭内诸人,齐齐沉默下来。

  孙交亦是一声叹息,免力宽慰道:“我辈习先贤圣人之道,学有所成则游宦天下,是以当不拘出身,不拘泥于一地,胸怀黎民天下。”

  费宏微微颔首,接过其从弟递过来的茶水,饮了一口,苦笑道:“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话音微顿,又淡然笑道:“终究是乡梓之地,终究是于心不忍。”

  便在此时,侍立在侧的孙京,一改先前垂手敛目的姿态,暗忖:自家老父,致仕乡梓,终究是耳目闭塞。

  时至如今,那江西宁王之乱,已然是僵持之局。

  当即对费宏躬身一礼,郑重道:“还请赎晚辈唐突,昔年安化之乱,有邃庵公(杨一清)运筹帷幄,乃有了安化王之旋叛旋平;如今江右之地,宁王骤然谋逆,而杨阁老所遣使者,却刚过镇江。朝中明旨未下,逆藩已然兵陷江西泰半。

  于北,安庆守备与九江兵备之争由来已久,孙中丞占据九江月余,仍未得一兵一卒之援兵,便可见一斑。于东南,广州福建,山高水远,又未有兵部咨文,轻易不会出兵。广西乃是夷狄虎狼之地,桂西北之地动乱由来已久,是自顾不暇。

  此番逆宁之乱,怕是要旷日持久了。”

  此言一出,亭内诸人神色各异。

  费宏愕然看着眼前的少年郎,目露奇光,颇感惊奇,心忖:九峰兄这幼子,倒也有几分见底。

  反倒是费寀,面露不悦之色。

  费寀此人,字子和,号钟石,乃是成化十九年生人,正德六年中进士第,授翰林院编修,昔年亦升经延讲官。

  虽因钱、江之故,被费宏牵连,辞官归乡,胸中却仍有几分傲气。

  听闻那少年郎之语,费寀一则暗恼此子不善察言观色,徒惹兄长伤心;二则只觉此子年少轻狂,敢在诸位嗜老当面,口出大言。

  当即冷哼一声,道:“少年郎不知天高地厚,大言不惭。逆藩之变,疥癣之患尔。待得天兵一至,一触便可破之。”

  这一刻,孙京亦是被激起了胸中怒意。

  淡淡然转身,恭敬一礼,言辞却倏忽之间,有了几分冷哂之意。

  “逆藩若不能速破,待其全取江西之后,南京或许难破,湖广却是危矣。钟石先生,且拭目以待便是!”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