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嘉靖帝 > 第二十九章 巡按臬宪临安陆 黄锦细说御史威

第二十九章 巡按臬宪临安陆 黄锦细说御史威

小说:嘉靖帝作者:翡翠辣白菜字数:2666更新时间 : 2020-12-28 19:23:37
  时光荏苒,若白驹过隙。

  距离九峰山古槐掘尸之事,已经过去了足足十余日。

  当日,朱厚熜昏厥后,免不得一阵鸡飞狗跳,被送到了王府在张集的庄子里。

  王府良医所的周文采,星夜兼程飞马而来。

  在周文采的精心调理下,直到两三日后,朱厚熜方才逐渐好转。

  这些时日,蒋王妃因朱厚熜昏厥,日日以泪洗面。

  几番按捺不住,欲要来张集的庄子里,王府诸官好生规劝,这才安分下来。

  却说九峰山事发,附郭长寿县大尹亲至现场。

  判官余珊素来刚正不阿,当日便出了孙府,直驱九峰山。

  当是时,此事在整个安陆城,已经是闹得沸沸扬扬,无法遮掩。

  等到三日后,巡按湖广监察御史王相、湖广按察使聂贤联袂而来,安陆州衙诸官,在难坐视。

  当日王府侍卫遇袭之事,黄锦已经去过州衙一趟。

  待得湖广巡按监察御史和一省臬台(明代按察使的别称)亲临,王府奉承正张佐张公公,连夜将王府侍卫张荣的棺椁抬至州衙。

  言说:张玖等辈地头蛇,勾结流贼,为祸乡梓。王府侍卫遇袭,顺藤摸瓜,这才牵扯出了此等大案。

  一番斡旋之下,将兴王府摘了个干干净净。

  然而兴府在此事里,终究是有所谋划的。

  理亏之下,在这等烈火亨油的时候,自然需要愈发的老实本分,谨守宗藩之道。

  朱厚熜身子骨好转的当日,便在黄锦诸人护送下,匆匆回了安陆兴王府,称病闭门不出。

  以此为由,来跳出风暴中心,置身事外。

  中正斋

  仲夏时节,暖风愈发熏人。

  朱厚熜斜倚在卧榻上,不言不语。

  古槐掘尸之事,虽已过去了十余日,但岳老三放歌自缪的场面、古槐下尸骸累累的场面,仍旧是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也将他心中,太平盛世的观念,彻底的粉碎都一干二净。

  以至于,朱厚熜一向飞扬跳脱的性子,短短几日间,便陡然间沉静内敛下来。

  九峰山之事的见闻,对于朱厚熜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可以说,兴献王朱祐杬对他磨砺目的,已然是达到了。

  正所谓知耻而后勇,勇自然是谈不上,不过如今朱厚熜已经能正视自己。

  昔日,他自诩早慧过人。

  前些时日,看到智脑上“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讳厚熜”时的欣喜,如今早已荡然无存。

  都说是修身、齐家、治国而平天下。

  修身而言,他尚且是不谙世事的少年郎,虽有名师教诲,却也算的上是“不学无术”,心性手腕更是谈不上。

  当日的昏厥,便可见一斑。

  至于齐家,休说区区安陆兴王府一隅之地,便连王府仪卫司诸人,都能弄他与股掌之间。

  修身齐家尚且如此,更遑论治国而平天下了。

  如今,清醒的认知自身后,原本那诸般不切实际的念想,现在看来,全都是好高骛远,不知天高地厚。

  斜倚着软塌,朱厚熜胡思乱想着,心里默默的复盘整件事情中的利弊得失。

  黄锦侍立在侧,眼眸里全是忧虑之色。

  这几日间,世子情绪低落,日渐沉默下来。

  他虽着急,却也无计可施。

  休说是世子了,陆炳那小子回来,也是病了一场。

  而他自家,同样是直到如今,方才缓了过来。

  轻手轻脚,端起一盘瓜果糕点,踱步朱厚熜身前,递了一块桂花糕过去。

  “世子爷,进些糕点吧。周文采嘱咐过,世子爷需好生将养些时日才好。不吃不喝的,若是让王爷王妃知晓了,又该恼怒了。”

  朱厚熜接过糕点,咬了一小口,意兴阑珊,提不起半分胃口。

  “黄伴伴,如今城里风声如何了?”

  风声?

  黄锦略一思忖,便明白了世子所问何事。

  不外乎是九峰之事的首尾罢了。

  迟疑片刻,黄锦还是事无巨细的禀道:“好教世子爷晓得,自巡按湖广督察御史王相和臬宪聂贤到了咱安陆城,上至知州王槐,下至六司皂吏,可谓是一日三惊。

  事涉一应人等,包括在武昌府的张玖,系数拿问下狱。如今安陆城里,谁人不赞一声,世子爷嫉恶如仇,急公好义哩。”

  黄锦言语着,朱厚熜不可置否。

  倘若换作以往,听了这般奉承,朱厚熜定然是欢喜的。

  可经历了九峰山之事后,再听这些奉承,他只能报以苦笑自嘲。

  黄锦素来善于察言观色,瞧着世子神色不对,当即话风一转,“聂贤,性情刚直峻整,官风廉正,是个顶顶好的官儿。来了安陆的几日,除了公事,等闲不与人私下相交。”

  话未说完,朱厚熜便轻咦一声,打断了黄锦的言语。

  听闻这位湖广臬宪,不与人私下相交,朱厚熜大奇。

  如今安陆城里,发了这般大案,上至知州,下至长寿县,俱是要吃挂落的。一个处理不好,丢官弃职都是轻的。

  越是这等时候,安陆州诸官定然是竭力奉承。而此人能洁身自好,不与州官私下相交,却叫朱厚熜来了兴致。

  “哦?聂贤?黄伴伴且细细说来。”

  黄锦放下瓜果糕点盘,笑道:“聂臬宪,单名贤,字承之,号凤山,湖广上下都称其一声凤山公。据说凤山公乃是弘治三年进士,历官武昌知县,山西道监察御史,云南按察副使。

  正德九年,调任咱湖广按察司副使,前岁升了按察使。

  究竟是风宪官出身,在咱湖广任职五年以来,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官声极佳。”

  朱厚熜颔首,暗暗记下了这个名字。

  旋即便听黄锦话风再转,嗤笑道:“凤山公这几日深居简出,咱湖广巡按监察御史王相,却是长袖善舞,下榻之处门庭若市哩。”

  朱厚熜眉宇一蹙,“巡按御史不过区区七品,何以与凤山公并称?又何以门庭若市?”

  “世子爷有所不知,巡按御史虽不过区区七品,实则是位卑而权重。”

  “哦?愿闻其详。”

  与薛侃、余珊等人,有过一段相交后,朱厚熜对于这等官制之事,愈发的感兴趣了。

  他虽晓得风宪官位卑权重,却不晓得,区区巡按,何曾能与一省臬台相提并论了?

  黄锦也在笑着,心念转动间,忽而生出一个念头,暗忖:此时,何妨给张佐上上眼药,顺手为之,何乐而不为呢?

  一念及此,黄锦笑的愈发谄媚,道:“御史巡按制度,乃是起于太祖洪武年间,大成于太宗永乐年间,有遣御史分巡天下,以为定制的说法。

  早些年,巡按御史,虽也是代天子巡狩,位卑而清贵。然而其职,一则乃举廉黜贪,戢暴锄强。是以,故吏部尚书王恕曾言:天下贪官污吏强军豪民、所忌惮者,唯御史尔。

  二则,咨访民疾,上达下情。

  三则,释疑平冤,整饬法度。

  倘若仅限于此,也不过是位卑而清贵罢了。

  然而弘治朝之后,朝廷定制,命巡按考察举劾布、按(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二司官。如此一来,除了巡抚之外,巡按御史亦有了对布、按二司的举荐之权。

  是以,时下人称:巡抚主拊循(拊循,安抚、抚慰、调度的意思),巡按主纠察。”

  朱厚熜在软榻上坐起,若有所思,“如此说来,如今巡按御史,委实是位卑权重了。”

  黄锦嘿嘿笑着,眼眸里异色一闪而逝,笑道:“何止如此,世子可知,如今咱皇明十三省,凡御史按临,不分州府县正佐官,皆跪迎道旁。若遇风雨时,即知府,亦要陷膝于淤泥之中。

  各府推官,也不复理本府之刑名,专门随侍左右,少拂其意。

  世子爷,王相下榻之处,门庭若市,前两日咱兴府的张公公,还曾代王爷千岁,登过门呢。”

  眼药上了,黄锦深知点到为止之理,当即略过“张佐”不提,又补了一句:“咱安陆城的推官崔辛,这几日,便随侍在王巡按左右,如臂指使哩!”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