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嘉靖帝 > 第十六章 负气纵马九峰山 凉亭对坐诉因果

第十六章 负气纵马九峰山 凉亭对坐诉因果

小说:嘉靖帝作者:翡翠辣白菜字数:3050更新时间 : 2020-12-15 20:32:31
  九华山,又名九峰山,坐落于安陆州之北。

  时值四月孟夏,阳光和煦,暖风熏人。

  放眼望去,远山层峦叠翠,交相掩映;近处则桃红柳绿,燕舞莺啼。

  如此美景,仿若置身于画中。

  倘若是换了他时,如此撩人美景之下,必然是身心陶醉。然而此刻,朱厚熜却沉着脸,胸中似积蓄着一股莫名的戾气,挥之不去。

  想他堂堂兴府世子,宗室近枝,身份已算的上贵极。

  生而贵重,兴府上下极尽奉承。

  恰也是年少青春、意气风发的年纪,朱厚熜何曾受过这等委屈?

  被州衙皂吏弄于股掌之间,知州、同知、推官冷落推诿,这一切,令他恼怒以极。

  如此想着,朱厚熜脸上冷意愈浓。

  一行四十余骑,出了安陆城,纵马疾趋九华山而去。

  不过未时,诸人已过了张集镇地界,九华山赫然是遥遥在望。

  此时正是农闲之时,放眼望去道路两侧阡陌纵横,满目氤氲绿意,却少有人烟。

  山脚下极远处,一座凉亭,隐隐约约映入眼帘。

  此时已纵马驰骋一个时辰,朱厚熜只觉唇齿干涩,疲倦以极,当即令诸人直奔山脚凉亭歇脚。

  待得接近凉亭,忽闻亭内笑谈不绝。

  诸人下了马,黄锦往亭内望了片刻,踩着碎步踱步朱厚熜身前,轻声道:“世子爷,亭内有一人奴婢识得,乃是咱安陆判官余珊余德辉。”

  顺着黄锦所指望去,但见亭内三人,两人对坐谈笑,一人侍立凉亭飞檐斗拱之下。

  对坐两人,一人高冠博带,精神矍铄;另一人却是竹杖芒鞋,蓑衣素服。

  黄锦遥遥所指,正是那蓑衣素服之人。

  “余珊?”

  朱厚熜眉头一蹙,依稀有点映像。

  忽而想起父王昔日与袁宗皋,藏否安陆人物,余珊便在其列。

  他犹记得父王言:余竹城,为人落落,多见闻、有风节,不避权贵、遇事敢言,方毅严明,直臣也。

  偌大的安陆州,能入父王与袁先生之眼的,便也只有通判余珊和前户部尚书孙交二人而已。

  至于为何区区一通判,能与前户部尚书相提并论,朱厚熜至今仍旧疑惑不解。

  好在黄锦素来善明上意,思及前番在知州衙门的遭遇,黄锦暗恨着冷笑,当即凑到朱厚熜身侧,轻声耳语道:“世子爷有所不知,竹城先生与知州王槐等尸位素餐之辈不同。

  竹城先生,字德辉,乃是正德三年进士,擢御史,曾授北直隶山东巡按。后因巡盐于长芦,揭中官之不法,谮之下而锦衣狱,杖几毙,谪判安陆州。是以人皆称其律己清严,性方毅。”

  谮而下诏狱?

  忽闻此语,朱厚熜顿时肃然起敬,当即令诸侍卫亭外候着,领着黄锦疾步凉亭之中。

  山风拂面,未入凉亭,便听得笑谈声不绝。

  “昔年竹城先生谪安陆,顾学士作诗云:

  郢客歌阳春,希声入寥泬。

  和者不数人,千秋竟消歇。

  君今郢中去,感我生素发。

  冰霜只自许,白日谁担揭。

  恐先生由此失声,朝野扼腕。未曾想先生悠游林下,笃志不失,真幸事也。”

  高冠博带之人飒然轻笑,语态温和,闻之如沐春风。却好似也把余珊的思绪,拉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里。

  遥想当年种种,历历在目。

  有蟾宫折桂的意气风发,有同知良友的志趣相投,旋即又回想起与阉宦的斗智斗勇,以及诏狱之中的种种凄惨。

  一时间,种种思绪缱绻,最后化作一声喟然长叹,“不怕尚谦笑话,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之奈何?”

  一声叹息,内里有着道不尽的落寞。

  高冠博带男子再欲复言,忽而闻得亭外远处一阵喧嚣,当即笑而不语,闭口不言。

  片刻之后,朱厚熜带着黄锦迈入山脚凉亭之中,躬身一礼,笑道:“见过竹城先生。”

  复又拜向那高冠博带男子,见过礼,正犹豫不知如何称呼,便听见余珊捻须淡笑道:“原来是兴府世子当面。”

  侧过身,一指高冠博带男子,“薛侃薛尚谦,师从王伯安,丁丑科进士第也。”

  “王伯安?”

  朱厚熜神色一动,口称:“见过先生。”

  旋即施施然落座,拱手道:“竹城先生所言王伯安,可是王守仁,阳明先生?”

  一声轻咦,薛侃笑了。

  其实对于这位兴府世子,薛侃初见时感官不佳。

  盖因朱厚熜这一行数十骑,鲜衣怒马,疾驰于官道。

  此处虽少有人烟,铁蹄践踏之下,却是尽显跋扈之态。

  方才回头一望之间,只见朱厚熜虽面貌稚嫩,却含着一股戾气。薛侃下意识的将之归为了纨绔一流。

  在他想来,区区一十三四的纨绔,正是飞鹰逐兔的年纪,如何能知王守仁之名?

  当下面也来了兴致,笑问道:“哦?世子也知吾师耶?”

  朱厚熜笑意微顿,下意识的便要脱口而出“如何不知”,旋即便又生生咽了回去。

  他得闻王守仁之名,乃是因智脑。

  智脑上明史有书:丁巳,守仁败宸濠于樵舍,擒之。

  宁王谋逆兴兵,起于六月丙子,七月丁巳时,不到两月,便被王守仁平定,一网成擒。

  当时朱厚熜便有种荒诞、却惊为天人之感。

  荒诞是因一场筹谋经年的叛乱,哪怕是袁先生所言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可区区两月时日便被平定,岂不荒唐?

  而王守仁一介书生文士,竟能克敌定乱于旬月之间,如何能不惊为天人?

  如此,他焉能不知王守仁之名?

  只是智脑此物,犯了天大的忌讳,难与人言。

  略一犹豫,朱厚熜索性将黄锦那日所言,抛了出去,“南赣之地贼盗蜂起,十数年不能治,乃至于巡抚文森托病去职。

  阳明先生一至,便止戈定乱。如此大贤,岂能不知。”

  一语出,亭内两人愕然,旋即眸泛异彩,心下大奇。

  余珊谪安陆数载,亦数次拜见兴王朱祐杬,却从未听闻兴王世子有何出彩之处。

  如今一见,实则令他颇感惊讶,抚须笑道:“总角之年,能有这番见地,着实不易。不愧是常甫兄的高足。”

  “常莆?莫非是湖广提学副使张邦奇?”薛侃听闻余珊所言,不禁问道。

  见余珊轻笑颔首,心下讶然。

  当即便对这少年世子,愈发好奇起来,“我观世子来时,面含怒气,却不知所为何事?”

  随着薛侃一问,凉亭内安静下来。

  薛侃饶有兴致的盯着朱厚熜,朱厚熜同样如是。

  亭外一瞥,只觉此人高冠博带,风采绝伦。

  此时相对而坐,但见这位王守仁弟子,丰神俊秀,眉目慈和,颇有几分出尘之意。唯独一双眸子极亮,似能摄人心神般。

  这让朱厚熜不禁联想到了王府的袁先生,继而脑海里蹦出了一个词——君子儒士。

  鬼使神差之下,便将如何发现蟠桃酒、紫河车,如何撞破泼皮献人血以炼丹,王府侍卫遇袭等,细细说了一番。

  言到最后,便连一直擒着轻笑的余珊,也变了脸色,神情倏忽之间便阴沉起来。

  拍怒道:“贼辈猖狂!常闻丹石之道靡费,取材有伤天和,不料竟真有人以心头血做引子,殊为可恨!”

  待得怒意稍缓,余珊冷声道:“倘若真是心头血,便非是有伤天和了,实乃草菅人命。昨日在衙署听闻有王府侍卫武穆祠遇袭,本以为是寻常腌臜事,却不料原委竟是如此。”

  言语间,余珊已然是将此事前后,以及个中关碍之处,想了个通透,继而胸中怒意不减,反倒是剑眉紧蹙沉思起来。

  薛侃见状,心底也有了几分猜度,也不点破,反倒笑着接过话头,道:“那泼皮寻而不得,世子所言酒楼亦是人去楼空,如今我却好奇,世子欲如何行事?”

  如何行事?

  朱厚熜嘴角一抽,那九太岁,料来没有官身,也无功名在身,有何可惧?

  在安陆州这一亩三分地上,这种地头蛇是龙也得盘着,直接寻上们去,搜捕拿人便是。

  “不瞒先生,我兴府尚有一侍卫不知所踪,黄伴伴已经去过州衙,如今正欲寻上门去。”

  薛侃负手轻笑,眼眸里竟是有了几分考校之意,“哦?如此寻上门去,既无人证,又无物证为佐,贼辈一句莫须有,世子如之奈何?”

  莫须有,如之奈何?

  朱厚熜沉思片刻,忖道:堂堂兴府,要拿捏个把人,岂非是手到擒来?

  莫说是使些腌臜手段,便是公然去破门搜捕,料来也不会有人多做置喙吧。

  思及此,朱厚熜正色道:“不拘是以追拿逃奴为名,亦或是索要贼人,当不是什么难事。”

  薛侃闻言,捻须一笑,便不再言语。

  山风袭过,暖风把薛侃余珊二人须发吹的迎风乱舞,林间草木瑟瑟作响。

  猛然间,朱厚熜想起骆安所言:九太岁盘踞安陆经年不倒,水深的很。

  旋即看向沉默不语的竹城先生,果然发现余珊一脸肃容,似有关碍掣肘。

  朱厚熜心念一动,忽然起身一礼,道:“许是我想左了,应有些关碍未曾思量周全?敢请竹城先生教我。”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