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燕乐寒枝 > 第六十六章 同心且同折

第六十六章 同心且同折

小说:燕乐寒枝作者:玄时蘩字数:4146更新时间 : 2020-12-10 01:10:22
  韦珪那日求见世民,遍是想要与之商量笼络宇文昭仪的事。宇文昭仪现下是李渊身边得宠之人。近日她刚刚生下皇子,名元嘉,更深得陛下欢心。

  韦氏与宇文家族也是故交,两人从小姐妹相称,很是亲厚。长成之后,论及相貌才学两人不相上下,但宇文一族势力更盛,荣极一时。

  韦珪年仅十五岁便出嫁生女,不久便孀居在家,也算是命运飘零,如今虽然为秦王府孺人,但与位居昭仪之位的昔日姐妹差距越大。毕竟是女人之间,不见面还好,一旦见面相互作比,韦珪心中多少有些感慨。为了世民,她忍住心中一百个不愿。

  这一日韦珪整理心情,进宫拜见昭仪。

  宇文昭仪身着织金绣凤六幅石榴裙,长长的上等丝绸披帛摇曳生风,梳着反绾髻,插一只鎏金百合梳,一对五彩珠线并蒂莲花步摇,眉心用花钿装饰,一副荣华富贵的样子。

  韦珪心中滋味复杂,还不等她缓上一缓,便按照宫中规矩向昭仪下拜行礼:“妾身秦王孺人韦氏拜见昭仪。”

  宇文昭仪见到韦珪,倒很高兴,连忙说道:“好姐姐,快快请起。你我姐妹多年不见,不要这些虚礼,快来坐下,我们好好说说话。”

  韦珪答道:“谢昭仪娘娘。”

  两人方才坐下,亲厚之余,总觉得寻常的嘘寒问暖有些尴尬,一时也不知说些什么。

  韦珪便拿出带来的礼物献于昭仪,一盒东海珍珠和一块上好的羊脂白玉:“这盒东海珍珠是秦王东征之时偶然得到,色泽光滑,珠圆玉润,很是珍奇。昭仪如今正得盛宠,这样的东西才配得上昭仪。这羊脂白玉是西域天山脚下埋着的宝物,也是秦王西征薛举之时求得的。特地赠送给元嘉小殿下,还望昭仪效纳。”

  韦珪一面说着,一面隐忍自己心中的起伏。这般拘束,这般奉迎,每一句话都让她说得艰难。但她仍然是一字一句,满脸笑意。

  昭仪见状,花容绽放,笑道:“姐姐还这么客气。如此贵重的礼物,我无功受禄,怎么过意的去?”

  韦珪笑道:“这也是秦王殿下和秦王妃对昭仪的心意,妾身今日只不过是借花献佛,还望昭仪日后多多在陛下面前为秦王美言。”

  宇文昭仪自然知道韦珪来意,也对世民、建成和元吉兄弟之间的斗争心知肚明。元嘉年幼,自然不可能是储君之选。自己和元嘉的未来也只能系在这三个已经成年的皇子身上。所以自己必得慎重。若选错了人,押错了宝,未来难免累及元嘉。

  其实,宇文昭仪心中感爱世民风姿,本就有些偏心。如今见到昔日姐妹如此卑躬屈膝逢迎自己,心中也有几分快意。虽不外露,但她内心的优越却藏也藏不住。

  她虽然觉得押宝秦王的确有些风险,但又深知,其实就算是选择支持建成也只有一半胜算——秦王可不是等闲之辈。而建成一向只顾笼络尹德妃和张婕妤,从不在自己身上用心,如今既然秦王有意,不如就此押宝在秦王身上。

  于是,她便开口:“秦王有功于社稷,陛下心中有数。秦王多年在外征战,这宫中与战场不同,只怕还要劳烦姐姐多劝劝秦王,无非是多花些心思揣摩圣心。以秦王、秦王妃还有姐姐的睿智,有什么不能化解,又有什么是不能有所助益的?”

  韦珪眼见昭仪说得如此直接,礼物已经奏效,陪笑道:“昭仪说得极是,秦王能得昭仪的支持,再好不过。昭仪若有吩咐,妾身愿为昭仪效劳。”两人又一阵闲话,韦珪便退出殿中。

  一日,世民在文学馆议事,杜如晦并没有前来。世民问及原因,无人得知。过了一会便有侍从来报,说杜如晦骑马经过尹德妃父亲门前的时候,因为没有下马,竟然被尹父从马上拉下来,令家仆殴打,还断了一根手指。

  世民大怒:“什么,竟然有这种事,这尹德妃的家人也是在太过嚣张了。”尹德妃在宫中听说此事,自知得罪了秦王,便与建成商议如何处置,左思右想,决定先发制人向陛下告状。

  只见她扑在陛下身上,李渊还以为她受了什么大委曲,赶忙扶起她来:“爱妃,你怎么了?”

  尹德妃哭诉道,“陛下,臣妾实在惧怕天策上将,怕哪日被上将所害,不能事奉陛下了。”

  “爱妃,你慢慢说,这是怎么回事?”

  “陛下,臣妾的父亲经过在街上走得好好的,走过杜如晦门前的时候没有下马,竟然被他的家人拖下马背,暴打一顿,父亲手指竟然被打断一根。臣妾不知哪里得罪了上将,父亲年事已高,怎么经得起呢”,然后就伏在李渊身上大哭起来。

  李渊听后很是气愤,连上之前张婕妤诬告的事一并发作。他立刻传世民来见,大声责难:“你的手下怎么可以如此放肆,目无法纪,连朕得爱妃的父亲都肆意凌辱,若是一般百姓,你们要骄纵到什么程度?你眼里还有没有朕,有没有大唐的江山和百姓?”

  世民被尹德妃这般恶告,实在是愤怒到极点,分明是她的父亲伤害杜如晦在先:“父皇,事实不是这样的,是尹德妃的父亲打断了杜如晦的手指,他现在还受伤在家……父皇明察。不如唤来如晦,看一看他的伤情便知。”

  李渊听后,并没有忍下怒火:“你还狡辩?我看你是自持功高,太过骄纵了吧!”

  “父皇,儿臣没有……”

  “住口……!”李渊没有让世民再争辩下去:“你给我退下,朕不想再见到你!”

  世民带着满心委曲和沮丧退出宫外。李渊心中不满,便召裴寂入殿叙话,说起尹父之事,李渊叹息说:“哎,世民已经不像从前的世民了,怕是常年在外统兵征战,军权在手,大权在握,又多和那些文儒书生一道,心思多了。”

  裴寂趁机进言:“陛下思虑甚是,现如今国土一统,四海安乐,我大唐人才济济,陛下也该给其他人一些立功的机会才是。”李渊点了点头。至此,他便定下心意疏远世民。

  宇文昭仪听说此事,便带着元嘉来到李渊之处。

  “拜见陛下。”李渊见到昭仪,心情缓和了下来。

  “陛下,元嘉几日没见父皇,臣妾特地带他来看望陛下。”

  李渊倒是很喜爱这个幼子,关切地看着怀中小子,露出疼爱的笑容。又见元嘉胸前佩带一块白玉雕饰:“这白玉温润,给元嘉戴着正好。”

  昭仪说道:“这是元嘉满月之时,秦王妃特地送给元嘉的,臣妾看着很是喜欢,元嘉也怪,只要戴着白玉雕饰,便不哭不闹,睡得安稳。秦王和王妃对幼弟真是疼爱。”

  李渊听了,默不作声,附和道:“世民夫妇倒是心疼元嘉。”

  昭仪轻启丹唇:“臣妾原来不能体会,这有了元嘉,方才知道有可心的儿孙承欢膝下,是多么快乐的事。”

  李渊将昭仪拥在怀中:“爱妃说得是,朕如今年过半百,又得元嘉这样聪明可爱的幼子,实在是幸事。元嘉能得到世民的照顾,朕就放心了。”

  “陛下,这也是臣妾的荣幸。臣妾陪伴陛下多饮几杯,如何?”李渊笑着,眉宇之间舒缓起来,似乎忘记了刚才的不悦,两人随即便欢饮起来。

  连日宫中府中表面无事,暗地里却难免此起彼伏。世民正与众人在文学馆中谈论,忽然听到来人禀报说宫里传话,请他和长孙无忌、房玄龄一同入宫议事。

  “哦?”三人有些差异。来人又说:“殿下,陛下让您带上盈盈姑娘一同前往。”

  盈盈吃了一惊,心想着不知是何缘故,但陛下传召,确也无法,值得起身跟随世民一行三人入宫觐见。

  一行人向陛下行礼后。李渊上上下下打量了盈盈一番,微笑着点了点头,倒让几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李渊向着世民说道:“世民,今日听到一桩故事,十分有趣,就想说与你听听,你莫要介意。”

  世民不解,但听这话似乎颇有由头,消小心问道:“父皇要说的是什么故事?”

  李渊道:“你征讨刘武周,功劳盖世,听说在军中、民间声望颇高。士兵为你做鼓吹曲,又在宴会中做歌吟唱,广为传颂。以至于众人只识秦王,不识皇上,可有此事啊?”

  世民一听这般添油加醋的编造,肯定是建成和元吉在背后构陷,但又不好明着发作,于只好平心静气地解释:“父皇,军中流行乃军士所创的小调,并未做什么鼓吹之乐,还请父皇明察。”

  李渊没有理会,问道:“盈盈,听说你也献了一首琵琶乐,是怎么回事啊?”

  盈盈一听,顿时明白了其中深意。所庆幸之事唯有自己当时留了个心眼,若任由此曲在民间流传,天下皆颂秦王,岂不是给世民留下了罪证。李渊和建成怎么会轻易放过?

  她听道李渊质问,便走到庭中跪下,柔声回话:“陛下怕是误会了,此事奴婢最清楚不过,请陛下允许奴婢细细讲来。”

  “盈盈……”世民不由自主地唤了一声……

  李渊抬手制止了世民,看着盈盈,脸色威严:“你便说说看。”

  “陛下,此曲最初为奴婢所作。昔日陛下率秦王、太子、平阳公主晋阳起兵,驻军龙门,欲取关中。正逢秦王生辰,奴婢便信手写了一段旋律送于殿下作生辰贺礼。大约是军士们觉得此曲能够慰藉征战之苦,便哼唱起来,从此传入民间。后来,秦王奉命征讨刘武周,收复晋阳失地。奴婢眼见秦王殿下征战辛苦,数日不卸甲,两三日无饮食,身先士卒,将生死置之度外,敬佩万分。听闻晋阳一带竟也流行奴婢当年所作之曲,便又填上些段落,新制一曲。并非歌颂军功,只是略表奴婢对殿下征战沙场的敬慕之心。也想以这清歌片刻,宽慰殿下和将士们征战辛苦。”

  世民和无忌开始还有些担心盈盈,不知她会如何应对。后听她委婉诚恳,一气呵成,只说此曲为一己所献,并无阿谀奉承,又多提世民自晋阳起义以来的辛苦卓绝,想来李渊定会为此而感怀。今日之事对世民来说已经并无危难。

  李渊听了,果然点点头:“你对世民的情意,朕都知道。既然如此,可见传言不真。”

  “奴婢不知会给秦王殿下带来这样的麻烦,还请陛下赐罪。但奴婢只请陛下相信秦王,他日夜只为大唐政事思虑担忧,一心只想为陛下平定天下,竭尽忠诚,再无其它。”

  李渊说道:“你既如此明理懂事,又何罪之有?对了,你不如将此曲再弹一遍。让朕也听听。”

  “是,陛下是琵琶圣手,奴婢怎敢班门弄斧,只好献丑了。”

  侍从给盈盈拿来一把玉颈横抱螺纹琵琶。盈盈便跪于殿中,调了音弦,低眉信手,细细弹来。

  殿中四个男人,眼见此幕,皆无言语,各怀心思的欣赏起来。李渊贵为天子,一生之中无一女子为他献过此曲,心下竟然有些羡慕世民。倒把这些天来耳边道听途说的关于世民的谗言抛到脑后。

  世民眼见盈盈如此聪慧,滴水不漏,那种独自为他而战的勇气让他感爱万分,恨不得马上到堂前把她扶起,拢在怀中好好安抚一番。

  无忌一直为了无茵留心盈盈。但此时也只能心中感慨,世民身边正是有了这样的女人才能如日中天。眼下世民又过一关,更是减去了一些陛下对世民的猜忌不满,又是盈盈的功劳。

  玄龄则默默欣赏眼前此女,不知还会有多少令自己惊叹之处。自打进了太极殿,他就没有担心过,倒认为这是个绝好的机会,盈盈又可以为世民赢得圣心了。果不其然,盈盈没有令他失望。

  一曲弹完,李渊啧啧点头,说道:“此曲和那些传言相去甚远。朕只听出了世民用兵的智慧和你的仰慕之情。写得好。想来世民多年征战辛苦,有此曲在军中传唱,军士们荒山野岭,风餐露宿,听着能得安心啊。朕感念你的一片深情,起来吧。”

  盈盈起身:“谢陛下”。她也松了口气,总算又为世民赢得一场无声又坚定的获胜。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