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迎接彼岸的爱 > 07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07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小说:迎接彼岸的爱作者:爱唠嗑的可乐字数:1667更新时间 : 2020-09-01 06:40:05
  说起伏龙路四号,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王德润牧师,家族中的第四代基督徒,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毕业,青岛长老会的传道人。

  1935年,王牧师决定自建礼拜堂,并拒绝了市长同意赠送给教会的一块地,骑着自行车走遍青岛的大街小巷选择适宜建设礼拜堂的地址,最终在面朝大海的山上(现今的伏龙山)选中了一块地。那时候,王牧师一月的收入是三十元钱,可是建教堂需要的费用大概是一万元。现实中天与地的差别令人望而却步,但王牧师却坚持着没有放弃,并且每天祷告,期盼有信徒一起为教堂来奉献一份力量。

  许是神明真的听到了王牧师虔诚的心愿。有一天,一个年纪甚小的姑娘找到了王牧师。小小的她推了一辆玩具车,上面放了一块砖,她说她的奶奶有病不能前来,所以让她代替来送砖——这便是信徒们筹建同道堂的第一块砖。这件事令王牧师大受感动,也令其他得基督教徒受到启发,很快筹齐了建教堂的钱财、物资。

  大概用了一年的时间,1937年5、6月间中华基督教会同道堂建成了,这是青岛第一座完全由中国信徒自己集资兴建的礼拜堂(当时有外国基督教徒集资,都被王牧师一一拒绝)。可惜,建堂不久,“七七事变”爆发,王牧师说日本人要打中国,所以不献堂(基督教徒因爱主,圣所建造完成后,当高举主名以欢乐的心情,将其奉献与神)。直至1947年建堂十周年,局势稍稍稳定一些,王牧师才决定献堂,以明“抗日战争,不胜利不献堂”之志。

  大家原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没料想,1950年12月初公安局找王牧师借礼拜堂开大会。因着礼拜堂是敬拜神明的地方,王牧师提出不能抽烟、不能挂旗等要求,公安局的人当时一口应承下来,同意了王牧师的各项要求,于是王牧师借出教堂。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事情也皆因这次借堂引起。

  1950年12月中旬,王牧师外出归来,顺道去看了看开会现场,这一看怒从中来,很是气愤——开会的人并没有遵守当时的承诺把教堂搞得乌烟瘴气。于是,王牧师做了一件惊人的举动,走上会场舞台斥责他们的行为。当即,台下就有人高喊要逮捕他!

  事过两周后,市宗教事务处在会议上报告了王德润的过激行为并宣布于1951年1月3日在第三公园足球场召开控诉大会。从这天开始,公安局的人就日夜轮流守候在王牧师的家门口,以确保大会的顺利进行。但此时又发生了令人倍感神奇的事情,开会当日公安局到王牧师家中找人,居然发现他已经逃脱出走。直到现在也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是怎么在众目睽睽之下出逃的,恐怕也算是历史上众多未解之谜之一吧。

  话说回来,出逃的王牧师。他从同道堂出来后,连夜从火车站逃走,于1951年1月3日凌晨抵达上海。随后,其大儿子王明理也做出了跟父亲同样的选择——投奔上海。到了上海,他与父亲汇合,从此开启了南下的新征程。

  其后的一年时间里,王牧师与大儿子辗转去到了香港。此后,他们用了将近七年的时间,与申请入港数次才通过的妻子、二女儿、小女儿以及小儿子陆续团聚……

  说起来王牧师一家人都是极为充满智慧与能力的。因为信仰,让他们的选择更加坚定、有力,甚至为整个事情的发生披上了一层崇高而神秘的外衣。

  所以,当我和小伙伴得知这栋建筑精彩而神奇的故事后,对于这座教堂、这个房间,我们油然起敬且更加喜爱并暗暗地下定决心要好好爱护与守护。也许选中我们来这个有神灵庇佑的地方并不是单纯的巧合,而是隐隐之中的命中注定,并赋予了我们新的历史使命——尽自己有限而微薄的力量去延续王牧师一家的虔诚意志,通过真挚地情感与爱意把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讲给有兴趣的旅人们听,让他们带着从这栋建筑中领悟到的新认知新感触漫步于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看清这个城市的历史与变革,沉淀与美好,同时也能拥有像王牧师一家人那样无论遇到怎样的坎坷都难得的坚持和坚定的信仰,最终赢得属于自己人生的美满与幸福。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