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三国之最强上将军 > 第67章 随天子,还是随曹贼?

第67章 随天子,还是随曹贼?

小说:三国之最强上将军作者:三杯不倒字数:2099更新时间 : 2020-09-21 23:19:31
  赵云率领第一批文家军入城,和城中的老弱守军开始了巷战,战线在迅速推进。

  很快,堵门的土石沙袋被搬开,文家军骑兵为先导,开始大举入城。

  许昌城,终于被攻破了!

  许昌城此时,只有几千老弱残兵,能征惯战的将领,也都被抽调到了官渡,根本抵挡不住文家军的大举攻杀。

  “哒哒!哒哒!哒哒!”

  文家军骑兵在长街驰骤,赵云带着一部骑兵直扑许昌城的要害之地:司空府。

  许昌城四门被封死,导致城内的达官贵人,想要逃走都做不到。

  值得一提的是,司空府还有一个实力不错的武将,那就是曹操的第三子曹彰。

  只不过,曹彰才十一岁,一直养在司空府,还没有轮到他发光发热,面对杀上门来的文家军骑兵,即便他自小习武,也构不成太大的威胁。

  赵云率军击杀了司空府的卫队、擒获曹彰后,又留下两百骑等候文丑的到来,他本人率领剩余骑兵直扑皇宫。

  按照文丑的说法,司空府是实际的指挥中枢,占领它就等于夺取了许昌城。

  天子,则是正统的象征,得到天子就等于拥有了天下大义。

  不多时,文丑骑乘黑风宝马,来到了司空府。

  荀彧等一干谋士、文吏,以及曹操的亲属家眷,都已经被控制了起来。

  文丑扫了一眼,最后的目光,落在了曹操的几个儿子身上。

  曹彰被铁链捆缚得结结实实,自不必说,曹丕显得有些胆怯畏缩,而曹植则是强自镇定,但眼中还是流露出了一丝恐惧。

  曹操共有五个儿子,除了早天的曹熊外,现有的四个儿子,擒获了三人。

  文丑走到了战战兢兢的司空府僮仆们的面前,开口问道:“本将军听说曹操有四子,丕、植、彰、冲,为什么这里只看到了三个?”

  一群僮仆抖抖索索,不敢发言。

  忽然,城西北角有烟火大起,火势熊熊,连半边天空都被染红。

  文丑皱眉,他破城之后,并没有下令纵火,那这把火,是从何而来?

  荀彧看了看起火位置,叹息说道:“天子脚下,居然被贼寇破城,纵火劫掠,荀某之罪也!”

  文丑冷声反驳道:“荀彧,本将军都已经破城了,又有什么必要纵火?你不用平白诬陷,将本将军与寻常盗匪马贼相提并论。”

  荀彧闻言,微微皱了皱眉头,他话题一转,质问道:“文丑,你作为大汉臣子,为何强攻许昌城,惊扰天子?”

  文丑暗暗撇嘴,荀彧这是明知故问,曹文两方大战多场,已是生死之敌,他来抄曹操的老家,有什么问题?

  但文丑并不能这样回答,否则就落了下风,以地方对抗“中央”,荀彧很快就会扣上一顶反叛的帽子,虽然对形势无关紧要,但被人占了大义,在这个时代会很不爽。

  好在文丑有一个杀手锏,于是朗声开口道:“荀彧,你辅佐曹贼已有数年,应该知晓,曹贼劫持天子,政由己出,托名大汉司空,实为汉贼。”

  “本将军奉天子血书‘衣带诏’讨贼,迎奉天子归位,何错之有?”

  “你祖辈都为汉臣,你本人也时常领取大汉俸禄,为何不思报效天子,反而逆助曹贼?”

  衣带诏的确是杀手锏,荀彧对此也无话可说,只能说道:“曹司空并非不忠于汉室,只是天下形势纷乱,必须由曹司空这等雄才大略之人方可镇压,等到四海清平,曹司空必会归政于天子。”

  顿了顿,荀彧又说道:“倘若这天下没有曹司空,则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本令君猜想,你也有称王称帝之心吧!”

  文丑没有直接接这一句话,转而揪住了荀彧的话缝:“荀彧,你真以为曹贼愿意归政于天子?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想法罢了!”

  “曹贼许田打围之时,僭越帝尊,受百官之贺,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哼,此事正是衣带诏的缘由,你不会不知道吧?”

  三国演义当中,许田围猎时,就是曹操的一次试探。

  当时曹操麾下的谋土程昱,劝说曹操“行王霸之事”,而曹操就设计了这次围猎,僭用皇帝的金批(  pi)箭,射中了一只鹿。

  群臣见到金批箭,以为是皇帝射的,纷纷高呼万岁。

  然而,曹操却是策马前出,抢在天子前面接受百官之贺。

  皇帝惊怒,密谋衣带诏讨曹,只不过,因为行事不密,以致事情败露,不仅衣带诏上署名的忠臣几乎死绝,就连有身孕的贵妃都没能保住。

  这件事,也让曹操意识到了汉朝气数未尽,再加上大敌袁绍未能消灭,就把“王霸之事”搁置了。

  荀彧闻言低头不语,其实荀彧心里也清楚,曹操并不是纯臣,但作为一个文土,他又能怎么办?唯有自欺欺人,盼望曹操满足于司空之位。

  文丑将荀彧的神色变化看在眼里,趁热打铁说道:“本将军此次前来,要迎奉天子脱离曹贼虎口,荀彧,你是随天子,还是随曹贼?”

  文丑这话有些诛心了。

  荀彧微微一愣,随即回道:“天子如果离开许昌城,在其余诸侯手里,处境必定会更加恶劣,留在许昌城,有本令君和群臣在,当可劝阻曹司空,忠诚汉室荀彧说的也是实话,自从汉室颠沛流离以来,皇帝历经董卓、西凉乱军的折腾,不论在谁手里,都没落得好过。

  在曹操手底下,虽然受制于人,但好歹能吃饱穿暖,还有表面上的天子排场,在其他诸侯手里,恐怕连命都未必保得住。

  一句话,荀彧不相信文丑。

  忽然,有文家军将士推搡着一群被捆缚的人,来到了司空府:“主公,放火的人抓到了!”

  不仅文丑转过身来,就连荀彧都有些好奇。

  荀彧察言观色的能力很强,从文丑的神色之中就能看出不似作伪,也就是说许昌城之火,确实不是文家军放的,再说,文丑也没有这么做的理由。

  那么,荀彧本人也没有下令放火,究竟是谁放的呢?

  被押送上来的,是十几个身穿僮仆服饰的男子,个个神色惊慌。

  文丑扫了他们一眼,问道:“起火的地方是哪里”

  有文家军将士答道:“回禀主公,据说是许昌城粮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