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我本虫生 > 认知心理学改良刍议

认知心理学改良刍议

小说:我本虫生作者:寒渊客字数:2151更新时间 : 2020-06-30 16:49:54
  认知心理学改良刍议

  摘要:人机类比、信息加工模式的固有束缚、控制实验绝对支配的研究模式、个体关注缺失及实践问题解决能力低下成为认知心理学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人机类比、符号主义、联结主义、控制实验、个体问题关注及实践问题解决

   

  一、人机类比

  人机类比,即把人类比为计算机似的认知加工系统,是认知心理学方法论上的一条重要原则。H.A西蒙[①]认为人知心理学的趋向就在于“用严格限定的程序去描述人这一系统的行为,而程序是用基本信息过程的术语定义”。[②]

  首先,从人机类比的可行性上进行分析。人机类比一个最大的相似点就在于智力和智能。一些认知心理学家(诸如H.A西蒙等)认为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是一样的。而心理学大百科词条却将智力或智能解释为“使人能顺利地从事多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其中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仅从主体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就不能等同于人的智能。再则至于人机类比也就更需斟酌。而且,计算机往往不具有人类所有的一系列冲动、情感情绪等心理活动。计算机缺少人在应对突发状况时的心理过程机制。这一点也是依靠命令行执行的计算机难以启及的。除此之外,人类的现实认知过程总是基于一定的语境,以大量不明显和隐蔽的背景知识为基础,对于这种背景知识的接受,人类基于其经验可以默会,而计算机却不可能识别。[③]

  其次,从人机类比的必要性上进行分析。以计算机隐喻为核心假设的传统认知心理学以及联结主义心理学均不能克服离身心智(disembodied  mind)的根本缺陷。身心关系上,认知心理学往往坚持生理等同于心理充分条件的立场,陷入生理还原论的危险中。计算机隐喻造成了不可调和的人机类比的弊端。它使心理学研究走向人性的对立面。用计算机来模拟、比拟人的心理活动有它的优势,而过分地将关于人的认知的设想,放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验证,突出强调人和机器的相似性,则会简化人类的心理活动,逐渐呈现出机械化的特征,使其失去本有的能动性。

  二、信息加工模式具有固有束缚

  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解释划分为符号主义与联结主义两个方向。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应该有六种功能:输入符号、存储符号、建立符号结构,条件性迁移、复制符号和输出符号。[④]人脑也与之类似。人类就是应用这些功能对符号信息进行表征以及加工,从而实现人的认知过程。符号主义由于前文所说的计算机隐喻的一系列问题,而无法通过人脑的符号操作系统完整模拟出人的信息加工模式。联结主义较之符号主义做出了一些改进。它突出系统单位之间的联结。其认为具体的计算加工处理过程,不是分布在人脑的某个特定部位而是分布在人脑神经元组成的整个网络中。联结主义模型与人脑的实际神经网络基本一致,这样就克服了符号主义模型仅仅从功能上对人的认知过程进行模拟。它加入了有限程度的对人脑生理结构的模拟,但仍然缺少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的考量。[⑤]此外,联结主义没有突破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弊端。认知心理学家在初期采用了笛卡尔的二元论的观点,即精神实体与物理实体共同存在。它错误的坚持了认识论上的个体主义和方法论上的元素主义。[⑥]据此种种原因,联结主义距离真正模拟人脑高级认知功能的目标仍然相去甚远。

  三、控制实验支配研究模式。

  心理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方法是心理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从冯特建立心理学起,控制条件下的实验就是心理学中沾支配地位的研究模式。认知心理学正是继承了这样的传统。控制条件下的认知分析强调的是抽象表征和符号加工,“外部世界并没有进入我们的大脑影响行为,即使感觉数据也是借助神经传导的物理刺激。因此,研究的重心在抽象水平上的表征经典的假设是,信息的储存是极其抽象的,所以它才能跨领域的使用。”[⑦]这样一种研究模式的直接结果是,心理学的研究脱离情境、脱离现实、脱离生活,认知心理学成为象牙塔中的科学。近几年虽然也有过对情境分析研究模式的探索,但终究未能成为主流。曾被称之为“认知心理学之父”的Neisser就放弃了实验室的抽象分析,转而在真实课堂情境中研究学生的阅读和记忆。但其具有的情境分析的不可重复性和自然条件下无关因素干扰等问题的缺陷,为情境化研究模式的推广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四、缺少个体关注及具体实践问题解决能力

  其一、认知心理学将个体认知同宏大环境紧密联系,缺少对个体本身的关注。它强调,认知过程并非发生于个体的内部,而是通过实践活动,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这样一来,个体的认知就被放到一个更大的物理和社会环境中。知识情绪意志变成个人与环境相联系的一种属性,是一种动态的建构和组织,是基于社会环境的一种互动。

  其二、一般认知机制难以解决个体具体的实践问题。认知心理学试图寻找适合于所有认识活动的一般认知机制。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认知发生于特定的时间场合,受到认知的目标、任务、环境条件的多重影响。因而每个认知都是特殊的、具体的,是目标和任务导向的。

  [1]  A纽埃尔,HA西蒙。人的问题解决理论的要素。心理学评论英文版1958

  [2]王谦。认知心理学中的人机类比问题。2009

  [3]王黎楠、马高才。认知心理学:困境及其变革。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

  [4]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贾林祥。认知心理学两种研究范式的争论与反思。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6]叶浩生。认知心理学:困境与转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

  [7]美国科学院院士William.  E.  Dietrich讲演录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