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万历陛下 > 第九章 第一次朱张洽谈

第九章 第一次朱张洽谈

小说:万历陛下作者:老鳖戏水字数:4333更新时间 : 2020-01-23 02:46:45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像偃旗息鼓的行伍,一点都不撒泼。雄伟壮观的皇城,在渐渐暗淡的阳光中,散发着一股难以名状的气息。慈宁宫的飞檐投射在朱红的宫墙上,渐渐拉长。

  冯保跪在李贵妃的面前,

  体似筛糠,

  一颗心扑通扑通的剧烈跳动着,仿佛下一秒就要跳出嗓子。

  谁都没有想到,高拱以不经“凤台鸾阁”不为诏为由封驳了朱翊钧的中旨。

  他现在任然记得清晰,高拱把圣旨放回自己手上时,那种恨不得寝皮啖肉的滔天恨意。

  出了内阁后,一脸怒气的冯保,就要去乾清宫找皇帝告状。

  可是没走两步突然一顿,脸色刷的一下变得煞白。

  冯保也算是在权力场呕心沥血,摸爬滚打多年的高手。

  稍微冷静一下他发现,高拱封驳了圣旨,纵然是下场堪忧,可是自己的下场怕是比他还要凄凉。

  这个中旨可以算是自己鼓动小皇帝下的,内容牵涉到陈皇后和李贵妃的名分大礼。本想让高拱吃个哑巴亏,可是万万没想到高拱“梭哈“了。

  新皇登基后的第一道圣旨竟然被先皇顾命的内阁首辅封驳了!(《罪己诏》的性质不同)

  就好比***上台后签署的第一道行政命令被参议院驳回了。

  活脱脱的打脸,打的还是皇帝,李贵妃,陈皇后的脸。

  不提高拱,单说这罪魁祸首,却是他冯保!他不鼓动皇帝,这娘仨就不会挨这么一下。

  想通了其中的关节,冯保也不去乾清宫告状了,直接左转到慈宁宫请罪来了。

  “胆。。大包天,简直是。。简直是欺人太甚!”

  李贵妃听了冯保禀告之后,完全没有了往日的慈眉善目。

  一张俏脸气得铁青。她本来出身低微,皇帝一死,一直怕外人把自己和皇帝当成孤儿寡母看。

  前两天因为宫人非议日蚀之事,前后打死了七八个宫女太监。

  堂堂的内阁首辅,先帝的老师,顾命的大臣竟然一点脸面都不给他们留。

  传出去了自己的脸,往哪里搁?

  难道自己苦心教导的儿子是一个行事狂悖的无道昏君?

  天下人怎么看自己?

  冯保跪在那里,绞尽脑汁祸水东引,哆哆嗦嗦的说道:

  “老奴该死,该死,

  宫里宫外都说贵妃娘娘是观音菩萨在世。

  张阁老把建议和奴才一说,奴才只想着娘娘平日里吃斋念佛,清心寡欲不愿意争这些名利。

  可是老奴看着心疼,就大着胆跟皇上说了。

  皇上致孝,又怕大臣作梗,就命老奴去内阁下了一道中旨。”

  说着就以头抢地,恐惧战胜了疼痛,每磕一下都通通作响。就像死了爹一样哀嚎道:

  “现在内阁忤逆万岁爷,君臣不合,错在老奴,老奴明天就去南京守陵。”

  李贵妃心里想着自己和儿子相依为命,孤苦无依,越想越心酸,越想越愤恨。

  再加上冯保在一旁哀嚎不断。一张俏脸一会青一会白的,张了张嘴一时说不出话来,拿着手帕竟然轻轻地抽泣起来。

  朱翊钧在乾清宫里和荣儿还有几个小太监耍了一会,感觉没什么意思。

  一群未成年玩什么都觉得幼稚。

  干脆坐在宫门口看着夕阳和他们聊起了天,天南海北的一顿乱扯。

  眼看着差不多到饭点了,就摆驾去了慈宁宫,一来可以蹭顿饭,省点钱。二来可以去拍拍老娘马屁,争取早一点把持大权。

  一进慈宁宫朱翊钧就感觉气氛不对,也不让通报了,直冲冲地就跨进了门槛。然后就看到这样一幕:太监跪地哀嚎,少妇依榻痛哭。

  “????”

  朱翊钧一加速一只脚刮了下门槛,一个踉跄就要狗吃屎,他干脆往前一跪,脆生生地问道:“母后,出什么事了”

  冯保,慌忙膝行到朱翊钧面前,把高拱封还圣旨的事情说了一遍。还不忘加了一句:

  “高拱还说,皇帝还是一个冲龄幼童,知道什么是中旨?都是我们这些阉人教唆!”

  李贵妃听了又是一惊,厉声问道:“他果真这么说的?”

  “老奴哪敢胡言乱语,当时高仪高阁老也在场,还有很多入值的官员都听到了”

  听着冯保这么说,李贵妃更伤心了,一把抱住朱翊钧哽咽了起来。

  朱翊钧一颗小脑袋挤在两座山峰之间,心里慌忙连声道:

  罪过

  罪过

  他稍一用力,抽出身来,从伺候的宫女手中接过拧干的热毛巾,一边给李贵妃擦眼泪,一边对着她说:

  “母后,这不是什么大事!

  当年皇爷爷初登大宝,下的旨意不也一样被杨廷和那老小子封驳过。

  他封驳归封驳,让大伴再拿过去下一次呗。

  母后别哭了,妆都花了,还有这么多下人呢

  万事有咱担着,母后宽心”

  听着朱翊钧的话,李贵妃噗呲一下破涕为笑,明明说话的声音还有一股奶气,偏偏摆着一副大人的模样,说话老气横秋的。

  “大伴,你也起来吧,什么大不了的事,

  你也一把年纪了,看额头都紫喽”朱翊钧看老娘心情好了一点,不忘安慰一下冯保。

  又朝宫女努了努嘴,小宫女慌忙上前递给冯保一只毛巾。

  “这样!现在太晚了,大伴你明天一早再去内阁把旨意宣一遍。

  等会用过膳,你去把张居正给朕喊进宫来”朱翊钧一副处乱不惊的样子,有条有理的吩咐着。

  李贵妃一看儿子这幅老成持重的样子,仿佛看到了当年裕邸时的丈夫,那时他还是裕王,那时他还心系天下,处事条理分明,勤恳有佳。

  果然不愧我李彩凤的儿子!

  李贵妃分明有一种错觉,现在的儿子已经可以依靠了。分明还是个儿童,可是有他在身边,再大的事都可以解决。

  有他自己就可以心安,他就是那天!

  张居正昨天去天寿山视察陵寝工程,今天上午又主持祭祀了一番历代陵寝,意思是跟下面几个老爷打声招呼,老朱家又去了一个。

  等他回到府里太阳已经下山了,刚吃完饭带小儿子允修在院子里玩,宫里来人召他入宫。

  昨晚他让游七回京安排人到处放风,把文福楼事件炒的沸沸扬扬。

  又怕他亲家息事宁人还特意派人去打招呼,只等着高拱和冯保狗咬狗,他好去拔毛。

  接着又炮制“两宫并尊”,一可以交好冯保,二可以讨李贵妃欢心,从而内外合围高拱。

  至于高拱封驳皇帝旨意的事情因为高拱命令众人不得伸张,言辞及其严厉,再加上他刚回府,所以还不知道。

  张居正一路思考,皇上召他的原因,可是想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

  不知不觉就到了乾清门,过了乾清门就是乾清宫,此时朱翊钧正翘着二郎腿半个身子都躺在塌上,李贵妃因为要避嫌,不方便和张居正见面,坐在隔帘后面。

  等冯保在宫门口迎了张居正进来,朱翊钧才放下脚,慢腾腾的坐起来笑着对张居正打招呼:

  “张先生免礼”

  说着,就站了起来,亲自搬起下午搬给冯保坐的那个红木凳子,放在御榻旁边。

  “张先生请坐”

  张居正初时看见朱翊钧没有坐相,心下就是不喜。可是看他摇摇晃晃地亲自给自己搬凳子,又感觉到欣喜。

  相由心生,脸上当即有了笑脸,

  “皇上隆恩,臣愧不敢当”

  “爱卿说这些干嘛!

  你本是朕的先生,客气什么”

  张居正心里一阵惊疑,这还是自己这个学生第一次称呼自己“爱卿”,往常都是张先生长,张先生短的。

  心里虽然嘀咕,嘴上却毫无迟钝,屁股往前挪了挪,身体微向前倾:

  “不知皇上连夜召臣所谓何事?”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几日不见,想和先生谈谈心。

  对了,先生去父皇陵寝看过,现在工程是个什么进度了?不会耽误父皇的梓棺入土吧?”

  朱翊钧也不谈别的,随口扯了个话题。

  “回皇上,根据臣的勘测,工程就快收尾了,断不会耽误”

  “嗯,有先生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咦?大伴,快给张先生看茶啊”

  朱翊钧看张居正可能赶路赶的有点急,额头上都是汗。冯保一听赶紧吩咐伺候的小火者拿茶来奉。

  朱翊钧今天让张居正过来有两个目的:一,让张居正把册封的事情办喽,事情本来就他挑起来的。二,历史上高拱很快就要被开除赶回老家,张居正接首辅的位子,自己不能让他上位上的太轻松,得趁机让他办点事。

  正在思索怎么开口,就看到小火者刚刚放下的茶盏。小小的眼珠一转,开口说道:

  “先生尝尝这茶怎么样,朕年纪还小,品不出味道”

  张居正拿起茶盏瞧了瞧,呷了一口,俄而看着朱翊钧轻笑道:

  “无梗无芽,甘泽润喉,味淡。

  皇上这六安瓜片当是谷雨后采摘的无疑”

  “哇,先生厉害,喝一小口,就知道采摘时间!”朱翊钧故作惊讶。

  冯保在一旁听的着急,他盼着皇帝赶紧给张居正下密旨,把事情圆了,结果皇上和张居正扯起犊子来了。

  “呵呵,皇上过誉了,小道而”

  “先生此言差矣!”朱翊钧摆了摆小胳膊,看着张居正正经说道:

  “朕听说李东阳当年品六安瓜片还写了一首诗,

  嗯,,嗯,,叫什么来着?

  想起来了:

  七碗清风自六安,每随佳兴入诗坛。

  纤芽出土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

  先生你听,这品茶还能品出文化来呢”

  朱翊钧一脸嘚瑟样,看着张居正笑嘻嘻的。

  张居正一听,这又是茶道又是诗词的,以为小皇帝爱上了文士风流。

  出于一个教师的职业操守,张居正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皇帝,不务正业是不行滴。

  “茶艺,诗词皆小道,皇上浅尝辄止即可。”

  冯保在旁边听的疑惑,插嘴问道:

  “敢问张先生何为大道呢?”

  “治国安邦,经天纬地之术方为皇上的大道”

  听着张居正这么说,帘子后面的李贵妃直点头。他觉得张居正说的不错,而且非常有职业道德。。。

  朱翊钧看张老师“开始了”,想到当年班主任语重心长,长达一个小时的谆谆教诲,心里有点发毛。

  “嗯,嗯,嗯,

  张先生说的有道理”

  张老师一看学生悔改了,又是一阵欣慰。可还没慰一会,只听朱翊钧若无其事地道:

  “芊芽出土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

  也不知道朕这个刚出土的芊芽皇帝,梦到哪里寻一把‘活火’,

  好烤化我大明这一摊积弊良多的夜雪”说完,故作深沉的叹了口气。

  乍一听,张居正惊的是目瞪口呆,呆若木鸡。他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十岁不到的孩子借一碗茶能说出这样一句话。

  同时内心深处还有一种,好为人师表却被人侮辱的感觉,没错他感觉自己被侮辱了。

  冯保:简直了。

  李贵妃:简直了。

  “想我大明,自太祖皇帝草建传到朕这里已经二百余年了,

  每每我翻阅史书,

  总感觉民生越来越艰难,吏治越来越崩坏,武备越来越废弛。

  当年成组爷驱除鞑虏,远征漠北,

  现在朕守着九边还怕别人来闹事!

  这两天朕阅览了几部存于内府的军户‘贴黄’,看着看着,总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

  爱卿!你觉得朕能找到那把‘活火’吗?”说完朱翊钧拿眼盯着张居正一动不动。

  张居正还未从震惊状态中醒过来,此时看朱翊钧盯着自己,目漏精光,突然有一种如芒在背的感觉。慌忙站起来,一撩官袍,跪下回道:

  “‘一世之才足够一世之用’,

  臣一直赞同唐太宗这句话,相信只要皇上能洞察微末,选贤任能,定能廓清吏治,中兴大明!”

  张居正这话说的比较扯淡,他很巧妙的把皮球踢回了朱翊钧脚下。

  电光火石之间,他也推测了小皇帝是什么意思,是看重自己?还是对现在的内阁多有不满?

  他是一个隐忍谨慎的人,在没有弄清楚皇帝的意图之前,不可能说那些有的没的。

  同时他心里也非常激动,皇帝能有如此抱负,不正是自己孜孜以求的吗?这些弊政不正是自己多年为官所深深痛恶的吗?

  “先生觉得,朕什么时候才能不畏九边生事,不惧民生多艰?”

  “回皇上,臣窃以为,民生在于吏治,武备在于整饬。

  因循成法定制,不如推陈出新。

  革除疲敝顽疾,必用猛火烈药!”

  张居正这次回答的到是真心实意,有些干货。

  朱翊钧听完,不动声色,慢条斯理地说道:“先生公忠体国,老成谋国”说完看向冯保说道:“时候也不早了,大伴你替朕送先生回府吧!”

  “臣告辞,请皇上也早些休息”

  张居正拜别,和冯保一起退出了乾清宫。

  等他们转过脸去,看着他们的背影,朱翊钧突然清脆的喊道:

  “慢点走,注意身体”

  隆庆六年六月十四日,张居正夜入皇宫,君臣奏对甚欢,万历维新后,称这次会晤为“乾清宫洽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