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无限美食计划 > 102、乱世华容17

102、乱世华容17

小说:无限美食计划作者:江千里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7-02 13:46:37
春耕开始,  大家忙的热火朝天,杜长秋可以预计到八月份的时候,整个华融会迎来大丰收。

        届时每个人的碳水化合物都会超标,  根本吃不完,  于是杜长秋觉得可以开始布局养殖业了。

        毕竟到时候红薯叶子、玉米杆等等作物的附带品如果没有牲畜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而养殖畜牧则是可以完美消耗掉这一部分。

        最主要的是,人活着需要动物蛋白,  需要吃肉,  长期沾染不到荤腥对身体并无益处。

        于是没几天,县衙门外就贴上了通知。

        “粮食换小猪崽和小鸡仔小鸭子,  小猪崽换杂粮,  半石粗粮换一只半个月大的小猪崽,  一个月大的小猪崽,可换一石杂粮。”大部分百姓是不识字的,  并看不懂通知,  但是安排了衙役在门口跟大家一遍遍地说,这贴的到底是什么。

        大家听到这个价钱,  一个个开始都不信。因为杂粮一石一百文钱,等于是一个月大的猪崽可以卖出一百文的价格,  这谁信啊?

        哪怕春天大家的家里确实都没啥粮食了,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家伙儿都没动,  一个个地在门口嘀咕。

        猪崽明面上价高,但是养猪不易,营养不足,母猪也生不了太多,或是生太多,  只能忍痛做小乳猪宰杀吃掉。

        没办法,实在是养不活,粮食真的不够。

        这些年,华容县的人饿的时候,连稻草都会煮了煮吃,豆子的壳都能生嚼了充饥,野菜和草更是拿来做盘中餐,谁有富余的粮食给猪吃?

        长身体的小猪一天恨不得喂四五顿,顿顿还得煮的半干半稀,人都吃不了那么稠,挨着饿猪就催不出肉,到头来也是白忙。一年到头能养的数字都是固定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的关系。

        县衙往年也没收过猪,何况是这个价格,大家开始不信。但是总有人胆大的,比如张屠户。

        张屠户也是没办法,他们家养了四五头母猪,母猪四个月怀胎,带小猪崽个把月,总体来说一年可以生两胎。但是他家虽能养多一些,可总有生的太多的时候,比如今

        年,几十头小猪崽,他们可没办法养活。

        因此虽然内心十分怀疑,但是张屠户还是打算试试。当然,他还是十分机警的,试探着,只抱着一头猪崽上门换粮食。

        抱着小猪崽进去,空着手出来,外面围观等着的人都吓到了,个个问:“是不给粮吗?”

        张屠户也不答应,飞速回家,大家都觉得这事儿黄了,但是又有人觉得谢大人可王大人可不一样,保不齐是什么误会。

        两方正在低声讨论的时候,就看到张屠户全家挑着空担子,当先张屠户那担里面放着十几头小猪崽,全挑了进去。

        “这、这张屠户干啥呢?猪都不要了?”大家迷惑了。

        没一会儿,张屠户全家陆续挑着满担粮食出来了,都是粒大饱满的新粮食,栗米,也就是毛板栗,个个光滑饱满;粟米,也就是小米,看着一整担都金灿灿的,看着让人眼馋;菽,也就是各种豆子,那也是不同颜色,红豆黄豆黑豆,都是十分新鲜,看着就知道,没什么坏豆子骗人。

        这都是好粮食啊,比金家粮铺和赵家粮铺卖的所谓新粮可还好多了!

        “狗/日的,张屠户是怕我们兑的人多了,衙门不收了!”当场有个老人家一甩烟锅袋子,丢下一句,立刻转身往家里奔。

        老人这么一说,大家都反应过来了,顿时做鸟兽散,全部往家里飞奔——谁知道县衙收多少啊?还是先去,把粮食搞到手再说!

        毕竟养猪的人不多,养猪消耗大,但是哪家哪户都有鸡鸭啊!

        小鸡小鸭,两只一升粮食,把家里的小鸡小鸭全抱过来,先换成粮食,自己再抱一窝,也不多费事,这可都是新鲜的好粮食!

        县里的人忙着换鸡换鸭换猪,挑砖的女人们走到半道上休息,吃着家里带的杂粮饼子和馒头的功夫,也在讨论大早上贴出来的新告示。

        “县令大人贴了告示,说是找些有力气的女人养猪养鸡鸭,你们要不要去试试?”圆脸的女人最先开口说起这事儿。

        “我男人不许我去,我说都是女人,怕啥。”有个年纪大点的婶子也

        知道这事儿,早上还跟自家男人说起过,这会儿就忍不住开口说,“他偏说,到时候还不是得和县衙里那帮男人打交道。”

        “才不是呢,这些都是谢大人自己的产业!”巧娘听着不像话,连忙开口说话。

        她们最近一直结伴挑砖石,这活计虽然辛苦,但是小户人家的女人没有一个娇气的,主要是没那个条件娇气,田里地里、家里家外,论起干活来,只怕比男人干的还多,还要杂。

        这一石砖石两文钱,如今下山挑盐也有钱,很多人都当成了正经的营生来做。

        虽然检查的严格,抓住了偷盐,就会毫不留情地赶走,再也不许接这个活计,但是若是规矩一点、不想着歪门邪道,领一石盐还有两文钱,这一加一减的,来回一天下来就是四文。

        这日日挑下来,比钱大人也赚的差不多了。就是盐出来的不多,排三天才往往能挑到一回,这方面赶不上砖石。

        自从开始换成红砖之后,那出窑的速度可就快的跟女娲娘娘甩泥点子一样,一窑一窑几千匹地出砖,熬盐那地方已经都修起来了砖瓦房,还又招人去专门挖沟砌围墙,看着都能做个好几年的功夫。

        大家都在私下偷偷说,这镇子要能建好,只怕比如今县衙还气派。

        如今大家都知道,这活计至少能干好几年,都非常珍惜这个活计。她们这个队伍十个女人,都是互相作保的,她因为是钱大人的媳妇,说得上话,便是这个组的担保人。

        因为之前有个脑子不清楚的,被人说动了,挑盐的时候自己私扣一些,开始觉得是抓不到的。

        一开始确实没抓到,但是人的胃口是越来越大的,他们那组人个个每天挑到一半抓一把盐回去,后来有人就忍不住越偷越多,不免就让在山下核查的李攒点给找到了猫腻,很快一审就发现了,那组人全部都不许再挑砖挑盐了。

        被赶走,没了这个赚钱的活计,他们才都怕起来了,全组的人都磕头痛哭,宁可几倍赔回去也不想丢了这份活计,但是怎么可能有第二次机会?

        扣了钱赔了损失,最

        后没有占到便宜不说,还没了活干,一组男人回去天天被爹娘痛骂,还有把媳妇气的回了娘家的,那个据说是拿了盐偷偷给了相好。

        反正现在还闹得鸡犬不宁呢。

        因此自那之后,这主动结成一组的人,都是非常相熟的姐妹和亲人,大家都不敢擅自和别人结对了,生怕一个人出事,全组监督不力,直接被赶走。

        巧娘也是如此,这会儿她们都是亲密的手帕交,还有是亲姐妹的,比如说话那个女人,就是巧娘的亲小姨,也是他娘的妹妹刘四妹。

        因此巧娘说话也不藏着掖着,反而说:“小姨,你别听小姨父说的,这些都是县令大人的私产,我听有为跟我说,大人说是让大家先一起学,他亲自教呢。”

        “什么?”巧娘这么一说,大家顿时都感兴趣了,有年轻的女孩眼睛都发光了,连声问,“县令大人亲自教啊?!”

        想到县令大人那样貌,连巧娘她娘都罕见地露出了两份娇羞。

        这就是美男子的魅力。

        当然,这只是娇羞一秒,广源郡这地方穷,为谢大人的风姿娇羞一秒,就是这帮女人对谢大人美貌的最大尊重了。

        大家更关心的还是工钱的事情。

        听到养猪一个月一钱银子,一百文钱,大家都有些意动,只是大部分人碍于男女大防,觉得那地方天天得见到县令大人,到底心有芥蒂,都不许家里女人去。

        但是男女大防,到最后还是挡不住想赚钱的心的,杜长秋十分笃定。加上他安排了巧娘等县衙的家眷去透了口风出去,没多久,这几个工作还真陆续都有人开始报名了。

        只是到底不多,而且除了巧娘,关兵书的妹妹等杜长秋铁杆下属的家里人,其他竟然都像是过不下去的人家的姑娘。

        不过现在收上来的小猪崽和鸡鸭不多,这么多人也勉强够用了。

        杜长秋选定的厂址就在水泥厂的那后山上,三个厂房都是新盖的,都是敞亮的砖瓦房,姑娘们去上工的时候,有些地方水泥都没干。

        几个养殖区分别隔开,散养区

        都用麻绳编成网格围起来,猪是不会让出去散步的,鸡鸭倒是还好能稍微散散步,区域还挺大。

        不过三个场是品字型,三房间中间地带是姑娘们白天共同的休息处,当然,晚上女人离开,就会架起床铺,女人们回家,水泥厂的汉子们分一队伍人过来守夜。

        这地方杜长秋本来规划有女孩子们的宿舍,想说住的偏远一些的女孩可以选择住宿舍。

        这个想法是很好的,结果他发现来的人不够三十人之后,果断放弃了这个计划。主要是女孩子人数太少了,他实在是不敢让她们住在城外,要出了什么事情,后果不堪设想。

        反正这里离着县城十分近,清早出门,走两炷香就能到,晚上回家也不耽误什么。

        白天倒是不怕什么,北门虽然原本出来的地方都是荒山,但是最近人活动多了,加上养殖起来了,瞬间也就热闹起来。

        女工们一个月的工钱都是和力气活的差不多,一个月一钱银子,只是中午是自己架锅吃饭。

        这些事情都安排的很好,杜长秋是一点都没耽误,直接上班第一天就开始教导女工们怎么拌饲料、怎么割猪草、怎么配饲料,怎么熬煮,那人吃的粗粮连壳带肉直接剁吧剁吧搅拌,眼都不眨地做成饲料,把大家都心疼的差点没厥过去。

        但是大家都不敢说话,因为大家发现,平常看着温和跟仙人一样的县令大人,这种时候非常严肃,而且……奇怪的熟练。

        杜长秋都不需要自谦,他这会儿都有快十年的养猪养鸡养鸭经验了,一出手就镇住了女人们,很快就把女人们带上了轨道。

        当然,为了避嫌,他每回都带着不同的人和他一起来,赵宝儿、周师爷甚至关兵书都来过,生怕让人误会,杜长秋还请了对老夫妻在这边看大门,晚上更是日日让关兵书派人护送这些女人进城,免得水泥厂的兵丁们万一直接和女人们对上,出什么事情。

        要说以前两个世界还能有些生疏探索的地方,这回第三周目,杜长秋还真是没遇到什么特别棘手的事情,这养殖场和

        种植都有条不紊地安排下去,很快就到了第一茬收获的时候。

        当第一批早稻产量翻了一倍的时候,大家只是非常佩服小谢县令,没想到定点施肥和干湿分开施肥居然这么厉害。

        但那也只是感慨罢了,当第一亩红薯和玉米收获的时候,华容县里,所有领到了新粮的人顿时都沸腾了。

        “神兽!”

        “兽神!”

        “繁星大人!”

        繁星在大早上出门去散步,非常娴熟地叼着杜长秋给的钱袋子,去潘老新开不久的十味铺子买小肉饼,当做两人的早餐。

        结果回去的路上,突然就被人跪下,疯狂磕头!

        不但如此,随着从地里跑回来说稀罕事儿的那人疯狂宣扬那神粮产量多么地高之后,繁星一路走回去,那是跪了一地的叩拜之人。

        最后繁星基本是逃回家的。

        杜长秋当天很是大笑了一番,回头却还是带着繁星出去,很是多逛了几圈,大家也心情镇定下来了,只是全都是洋溢着喜气。

        这一次丰收,让大家对年纪轻轻的谢大人终于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再也没有人质疑谢大人的决定。

        盐的交易也顺利地归来,收完粮食,粮仓都不够用,县衙都堆满了。关兵书手下的兵丁也差不多都靠着经营盐场和水泥厂全部回来,并开始了半脱产的训练以及生产。

        与此同时,耶律青继承大汉之位,剑指中原王庭,战火起。

        “繁星,你注意点,要是遇到来偷谢永安的人,一律弄死,不用手软!”杜长秋到了此时,吃饭都不香了,戒备拉满,枕戈以待,就等着常飞两个月后大冬天来偷谢永安。

        “好!”繁星一脸郑重,举蹄和杜长秋击掌。

        两人都没想到,先来的不是常飞,几乎是耶律青刚打下十三座城的同时,戍边的莫家军来人了。

        找谢永安,目标是征粮。

        没错,不是买,是直接要。

        而且一开口,就要拿走五十万石的粮食,理由是他今年一直扣着粮食没交给朝廷,何太守要来了瑜王爷手令,这批粮草都给莫家军,所

        以他来直接提粮草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杜撰  5瓶;

        谢谢正版订阅的小天使,笔芯!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