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七十年代美娇娘[穿书] > 第40章 第 40 章

第40章 第 40 章

小说:七十年代美娇娘[穿书]作者:寒东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8-12 06:19:10
第40章

        吃过了午饭后,  苏玉兰也没有休息,哄睡了陆家宝和陆家美之后便直接便去了晒谷场。

        而陆志尧则要去翻地,开始下半年的开耕准备。

        到了晚上他们吃过饭后,  陆志尧便拿出了今天抱回来的木板,  开始刨。

        苏玉兰一边给陆家美擦头发,  一边看着男人伏着腰在处理手上的木板。

        那木板是原木黄色的,  看起来应该是樟木头,虽然是七十年代,  但樟木也是比较贵的一种木材,这种木材制作的家具都会比较贵一些。

        因为这种木材可以防虫防蛀、驱霉隔潮,而且这木头本身就有种淡淡的芳香气味,沁人心脾,  虽然价格贵,但要不是真的特别困难,大伙儿还是首选这种材质的家具。

        不过男人带回来的木板不算多,  是要做什么的?

        男人一开始干活了就无比认真,  目光全汇聚在手下的木板,  一会儿刨木,  一会儿拿出锯子解板,没一会便弄得全身上下都是那细碎的木屑,男人却全然不顾,然后又掏出墨斗拉线,  画线……

        一系列的工序下来,  男人都做得细致认真,过程中没有半点的分心。那黑眸晲着那木板,好像有一束光,明亮又炙热。

        陆志尧拿回来的这种板厚实坚硬,  虽然看着男人做工不算很辛苦的样子,但把那板全都磨好边之后,男人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濡湿了。

        夜渐深,苏玉兰把孩子哄睡之后便出来客厅看陆志尧干活。

        从吃了饭到现在,才短短3个来小时,男人已经做好了箱子的底座,剩下就是那翻盖了。

        男人感觉到女人坐自己身旁便说:“你早点睡吧,我没那么快。”

        “我还没困。”苏玉兰搬了张小凳子,坐在他身旁,然后问:“你这是在做什么?这是什么家具?”

        看起来只是一个小箱子,可是这年头的农民都是喜欢大且实用的,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才不会浪费钱,越大就越好,毕竟农村里地方大。

        陆志尧用锤子在已经成型

        的半成品箱子上锤了几下,回答道:“陪嫁箱,打算销去城里卖。”

        他也不藏着掖着,怕女人为自己担心。毕竟他决定跟周国强做一行,免不了整日里往外面跑,得让她知晓自己的情况。

        “还能销去城里卖?”苏玉兰有点儿吃惊,她其实已经猜到了一半男人要干的活儿,不过男人说要销去城里还是感到惊愕。

        这年头两地往来管制得严格,首先要解决的肯定就是要公社出证明,不是想去就能去,还得城里有关系。而且来往的交通工具也不发达,他们县里边还没有火车站,要坐火车还得去到清水市的另一个县,麻烦极了。

        陆志尧然后又给苏玉兰说起了周国强,还要周国强那当卡车司机的表哥。

        知道男人真的有门路之后,苏玉兰便仔细看了下陆志尧手上的木箱,便说了说自己的见解:“如果是销去城里卖,你说是不是钉些祥云状的铜件配饰上去好些?”

        苏玉兰瞧着这么小的箱子,倒像是女通知当梳妆箱用的,如果真的是,那么做得俏皮点儿,加些金色般的铜件配饰看上去会更引人目光些。

        陆志尧听到之后点了点头:“得明天去镇上才能买了。”

        随后,他又看向苏玉兰,女人此刻正举着一只手,撑着散落了一头黑柔光亮长发的脑袋,目光灼灼看着他,那眼神温柔得像是被微风轻轻拂过的湖水,荡起了层层波澜。

        陆志尧对上她那含笑的目光,喉结滚了滚,问:“你还有什么建议吗?”

        “要是可以的话,其实可以找个工巧匠雕些花纹上去。”苏玉兰离得比较近,说话时的气息都喷在了他的脸上,痒痒的。

        陆志尧点头:“记下了。”

        他们那几个木匠当中,好像只有二爷才会雕花,看来还得找些时间跟二爷学一学才行。

        苏玉兰点了点他的耳朵,说:“我不打扰你了,你先把东西做好。”

        随后,苏玉兰便拿出了之前去供销社买的布,准备做两个枕头套,因为家里没有缝纫机,苏玉兰只能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不过幸好枕

        头套不算什么手艺活,只要会点儿针线,都能缝得出来。

        苏玉兰缝好了一个之后,又想到上回买的布还没给他们做衣裳呢,得赶在中秋前给他们做才行。

        做好衣裳还得做被套,不然过冬也不够被子啊。

        陆志尧的余光看到了苏玉兰在油灯旁一针一线地穿过了那布匹,也是心事重重。

        很久之前便听女人说要做衣裳了,不过可能是因为没有缝纫机,到现在她还没动手,看来赚到的钱,第一笔要给她先买个缝纫机才行。

        淡黄的油灯灯光下,两人静静地做着手上的活儿,谁也没有说话,只是偶尔会抬头看看对方,寂静的夜里,这种无声的陪伴也是温暖的。

        ……

        连续两天,陆志尧都凌晨3点多便出去了,直到中午才回来,回来吃了饭便休息两小时,接着便上工,很是拼命。

        晚上吃了饭也停不下来,接着做各种小箱子。

        苏玉兰想起来给他做早饭,可是人已经骑着自行车出去了。

        幸好他们在村尾,这边有一条大约六七十公分宽的小路,那路是跟隔壁村共用的,平时他们村子很少有人走这边,所以不用担心让熟人碰见。

        可第三天回来,陆志尧陆陆续续给了她几十块,苏玉兰原本没数,直接放到了房间的箱子里锁了起来。

        到了有天苏玉兰想去镇上买肉食,从柜子里拿钱,才发现这几天陆志尧每天从周国强那边回来,都带回了不少的钱币,她整理了一下,发现足足比之前多了八十块。

        陆志尧才做了几天?

        好像也就三四天,居然就有八十块了?

        不过回想一下,男人好像每天都会从周国强那里拿回来一些板,又有时候是做小箱子,也有时候做椅子,大件的家具虽然没有做,谁能想到那几个东西就能赚到几十块?

        苏玉兰有震惊又兴奋,可是这箱子都积攒了将近两百块的钱,有了上次被陆老太偷钱的经验,苏玉兰这次不再随便放了,可是带这么多现金在身上也不实际,

        放哪里好呢?

        想了想,还是得让男人做个箱子,上把锁才好。

        那边的陆志尧跟着二爷学了两天的雕花,学会了简单一些的花纹,虽然浪费时间,但雕花的木块染上色后确实变得更加好看。

        二爷扫了扫身上的木屑,说:“陆老三啊,我看你手工还行,这样吧,咱隔壁镇上有户人家刚好盖了房子想要整套的家具,你看哪天抽个时间,我跟老周带上你一起去,应该两天能弄完。”

        陆志尧闻言便点了点头:“可以,二爷你说哪天都可以。”

        幸好最忙碌的双抢农忙季已经过去,就算请假一天半天的,大队长也不会对他怎么样。

        最主要还是能赚钱,他想快点赚些钱,赶在入冬之前把房子盖了。

        那二爷看着陆志尧又开始埋头苦干,便问:“对了,这几天你应该都赚了有点钱了吧?怎地不买辆自行车呢?”

        陆志尧一开始是骑一辆破烂破烂的车子,后来周国强看他没车用,便借给了他。但是这陆老三是胜利公社的,从那边过来这里,即便是走山路也要骑上将近一小时,要是自己没辆车子是真的不方便。

        陆志尧没有抬头,直接便说:“我把钱都要给了给我家媳妇儿了。”

        这么一说,陆志尧觉得应该留着点的,之前还打算给她买一台缝纫车,可是这几天兜里一有钱就把钱给了她,也没想那么多。

        在场的男人听到陆志尧的话都哈哈大笑了起来:“还是年轻,想俺年轻那会也是把钱给了家里的婆娘,谁知道想抽根大头熟都不给半分钱,娘的。现在俺有了钱也留个一两块,不然想喝口老白干都莫得钱了。”

        “我家婆娘大字都不会一个,给她钱都整不明白,我都给我娘拿着了。”

        几个男人说说笑笑,陆志尧也没参与,只是最后才说了句:“我媳妇儿是城里来的知青,比我会算数。”

        在座的几个糙男人一听,立马把手上的烟摁灭了,用鞋尖来回挪了挪。

        呸,这天还咋聊?

        显摆

        ,这陆老三绝对是显摆!

        显摆自己有个知青媳妇儿!

        周国强倒也没有觉得吃味,本来吧,这陆志尧长得还挺俊的。刚去和田水库那会儿还有本地的女同志想要招他入赘呢。

        即便娶了城里知青,周国强也没觉得有什么出奇。

        毕竟陆志尧啊,除了成分不好,其他样样出挑。

        这么能吃苦耐劳,还怕赚不到钱?

        有人便说:“那就问你婆娘要钱去,总不能买自行车都不给钱吧?”

        陆志尧停下了手上的活儿,若有所思道:“我想买架缝纫机。”

        不过想买和买是两回事,这自行车和收音机、缝纫机都是稀罕玩意儿,供销社里边几乎一有货便卖个干净,他们这些在村里头的,连影儿都见不着。

        周国强嬉笑,“去一趟隔壁镇,到时你想买缝纫机自行车都能有了。”

        二爷干笑两声:“再买个收音机应该也还够。”

        陆志尧听着大家的话,心想还得要把雕花也学好一点,这样才能卖出更高的价钱。

        ……

        转眼他们生产大队便把双抢的稻谷都给晒干了,接着便是等镇上的粮所进村子里来收公粮。

        这天早上苏玉兰把两个孩子安顿好,便让陆家宝带着陆家美上山去打猪草挖野草。

        等孩子出了门后,苏玉兰便过去了公社。

        陆志尧要帮忙装卸,所以早早便去到了公社。

        去到公社的仓库前的时候,仓库前已经站了很多人,而且还能看到了一袋子一袋子已经装好的稻谷对方在那里。

        苏玉兰还没走过去,便听到了大队长的大嗓门喊道:“怎么样?算清楚没有?你们这都十几个人,怎地连个数都算不明白?9点钟粮所的通知就要到了!你们人家粮所的同志就收咱生产队的粮食吗?快快快,别站着愣着,帮忙上称啊!”

        “上完称得记着数算好啊!再来个人算数的,谁会?来帮忙啊!”

        这年头除了公社的会计会敲算盘,谁还会算数,过了百的数都要算不明白了。大伙儿蛮力还是

        有的,一个个都准备着搬稻谷上称。

        会计已经拿着算盘已经上阵了,知青社最有文化的宋元博,还有想争取表现的陈丽娟也帮忙着算,不过因为数量太多,他们生产队两百多亩的产量,那稻谷堆积如山的。

        他们此刻也算得焦头烂额的,要是再多个人帮忙,应该会好一点。

        陈丽娟此刻看着一袋袋的稻谷,那称出来的重量还有小数点的,当即晕了眼。本来她就是想表现表现,可谁想到居然这么难?

        不都是整数的吗?

        大队长看着陈丽娟那一队才算了人家会计和宋知青的一半,甚至一半都没有,当即就急眼了:“陈知青,怎么样了?你看你这边,算了有没有十袋子?能不能快些?”

        可大队长越是催,陈丽娟便越是手忙脚乱的,当即乱了脚步。

        可她是读到初中的,不能算个数量都酸不明白啊。

        这也太丢人了!

        本来她就是想要表现好点,争取拿回些面子。

        可要是这都没办法算出来,简直就是无地自容。

        大队长一边站在她的身旁看着,陈丽娟一下子连村民报的公斤数也写错了,大队长一看,大嗓门便在她耳旁喊道:“陈知青,刚刚那两带子是一百一十二斤和一百零八斤!你都看些什么的啊?”

        陈丽娟忙说:“对不住大队长,我只是听错了,我再算一遍。”

        因为写错了数,导致总数也跟着错了,陈丽娟便手忙脚乱开始重新算一遍

        大队长从鼻子里嗤出一道气,懊恼极了,这可怎么办才好啊!还有半小时粮所的同志就要到了,这……怎么上交给人家?

        正在大队长苦恼的时候,他倏然间看到苏玉兰从远成走来,随即脑袋里好像想到了什么,之前去拿猪饲料,不就是苏知青给帮忙记账的吗?

        太好了!

        大队长朝苏玉兰那头招了招手:“苏知青,你过来,你接手陈丽娟的账簿,算一算这些稻谷统共有多少斤,咱等会就得上交给粮所了。”

        苏玉兰本来便打算过来帮忙的,想不到大队

        长便率先叫了她,那正好了,也免去了旁人说自己爱出风头的闲话了。

        可拿着账簿的陈丽娟便不愿意了,以前上交公粮就从没有过苏玉兰什么事,怎地今年就跑过来了?

        陈丽娟忙说:“大队长,这事儿苏知青做不来,她不会算。要是把咱生产队的数目算错了,粮所还得通报处罚,多不合适。”

        苏玉兰走到了陈丽娟身旁,看了下她手上的账簿,账上并没有几个数,苏玉兰心算了一下,很快便说道:“现在的总数是一千二百三十一斤六两,陈知青你算算对不对。”

        闻言,陈丽娟在另外一张空白的纸张上面,重新演算了一遍,最后得出的数目居然真的跟苏玉兰所说的数目一样!

        这怎么可能?

        苏玉兰连纸笔都没有啊,她是怎么算出来的?难不成就直接在脑子里算吗?

        陈丽娟不可置信的看着苏玉兰,不可能的!

        虽然大家都是城里来的知青,但是陈丽娟听苏玉兰的同乡,也就是陈宝田说过,苏玉兰以前读书那会都是班上的倒数。

        看着陈丽娟那惨白的脸色,苏玉兰便问道:“怎么样陈知青?我算得可对?”

        那些在上称的同志已经在陈丽娟的表情上找到答案了,纷纷开腔道:“诶,原来苏知青这么厉害,那咱们得赶紧了,你帮着算就行了,陈知青你可别阻碍大家了。”

        等上交了粮食,大家就能分口粮了,辛苦了好几天的双抢,好不容易才等到这天,要是今儿个上交不了,又得等明天了!

        听到村民说话的大队长直接拿过陈丽娟手上的账簿,递给了苏玉兰,说:“苏知青,算数的事儿就交给你了,你的字又工整又漂亮,账目还清晰,给你我也放心。”

        “不过最重要还是要快些,粮所的人就要来了。”

        苏玉兰接过了大队长递来的账簿,也没有理会那脸上青了白,白了红的陈丽娟,当即便开始了算账的活儿。

        虽然苏玉兰心算是也可以,不过到底是村民最在意的粮食,容不得半点儿马虎,所以即便只是简单的

        加法,她也算得特别认真。

        大队长和村民看到换了人之后算得比刚才快多了,上称也特别卖力。

        有了苏玉兰的帮忙,他们这一边很快便算了第一遍,接着便是会计员做复核工作。

        会计员复核过后,发现苏玉兰这边没有丝毫出错,而且那帐记得比他还要清晰工整,当即对她露出赞许的目光:“苏知青,你这帐记得不错,工整又清晰,一目了然的。”

        苏玉兰笑了笑:“会计员见笑了,在你面前只是班门弄斧罢了。”

        苏玉兰深知在这公众场合不能太过夺了别人的风头,尤其是公社的这些八大员。

        而会计员听到苏玉兰这么说,当即满意地笑了笑:“不用谦虚,你做得很好。”

        原本围观的群众还有点儿不相信苏玉兰的能力,觉得她就是绣花枕头,想不到还真会算账?

        这年头会算账还会写字的人都在公社或者是学校谋铁饭碗了!

        大家酸巴巴的同时又有点儿不信,毕竟这苏玉兰下乡这么多年,也没见她贡献过什么,能有什么本事?

        但他们又禁不住抬起头想要看看会计员说的帐目是不是真的写的工整又清晰。

        有些人站得近,自然就看到了苏玉兰写的账目,虽然只有一长串的数字,还有零星几个文字。

        虽然他们不怎么识字,但也能看得出来字是漂亮,账目也是工整的。

        看完之后,心里那酸终于化开了些。

        也是,大队长又怎么会随便让人来算账呢,肯定是有点实力的。

        会计员复核了一遍,老支书又复核了一遍,所有数目都对上了,镇上粮所的同志便开着车来了。

        在场的村民纷纷松了一口气。

        而帮忙上称的陆志尧结束了自己的活,便一直站在一旁看着自家媳妇,看到她被众人认可,心里也是替她高兴的。

        苏玉兰就好像天上最闪亮的星星,浑身上下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轻而易举便能得到旁人的瞩目。

        原本这是好事,不过陆志尧心底却有点儿发酸。

        这样闪耀

        的光芒,要是只属于他就好了。

        ……

        等上交公粮的工作完成后,他们生产队便开展了总结大会,顺便安排明天分发口粮的工作。

        这次双抢的粮食产量比去年要多四百多斤,虽然不是最多的一队,也没有拖后腿,不失不过。然而这也表明下一季还能有更好的盼头。

        总结大会开完了之后,苏玉兰便找到了自己男人,准备和他一起回家做饭。

        陆志尧很快便在人群中看到她,然后朝着她走去,“怎么样?累不累?”

        要不是人多,苏玉兰还真想挽挽他的臂弯,把头挨过去。

        苏玉兰笑了笑:“又不是干苦力活,怎么会累?走吧,我们回去做饭。”

        男人看着她的笑,所有的疲累都烟消云散了,当即跟着她的脚步,准备走出公社。

        可还没走两步,老支书便叫住了苏玉兰:“苏知青等一下,你跟我来一趟办公室,我有话跟你说。”

        陆志尧和苏玉兰听到老支书的话,纷纷回过头去,只见老支书身旁还站着大队长和宋元博,会计员。

        如无意外,这是要对他们今天算账目的工作做奖励了?

        苏玉兰跟身旁的男人说:“要不你先回去,我跟老支书去一趟。”

        陆志尧闻言,便眯着黑眸睨了眼那宋元博,随后抿了抿唇,那剑眉微微蹩着,有种说不出的阴沉。

        他说:“我在这等你。”

        苏玉兰看了他一眼,“嗯,也行,那你等我。”说着便朝着老支书走去了。

        ……

        很快,苏玉兰便跟着老支书一行人走进了办公室,简单说了几句表扬的话,便拿出了几袋子的面粉,给他们今天算数的同志一人奖励了两包建设粉。

        宋元博看着两包建设粉,面上不表,只是礼貌地接过,道了谢。

        苏玉兰接过老支书递来的面粉,当即笑了笑:“谢谢老支书,能为生产队做贡献是我的光荣。”

        大队长摆摆手:“你们为生产队做贡献,理应有奖励的。就是苏知青你啊,原来字写那么好,数算那么准,不要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