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七十年代美娇娘[穿书] > 79、第 79 章

79、第 79 章

小说:七十年代美娇娘[穿书]作者:寒东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6-29 04:11:14
第79章

        苏玉兰骑着自行车通过跨江大桥之后,  拐两个弯便到了之前去过的黑市。

        去黑市之前她在糖水铺买了一个绿豆沙,随后带着绿豆沙很快便找到了前几天碰到的百事通。

        看着苏玉兰递来的绿豆沙,  百事通眉梢扬起了一丝惊喜,这年头大家都把荷包给捂得死死的,个个都恨不得不花一分一毫就能办事。

        他也是第一次碰到像苏玉兰这么会豪爽,还会做人的客户。

        加上苏玉兰本身样貌娇俏,笑起来让人如沐春风,很难让人不喜欢。

        百事通:“谢了,冲着你这份诚意,这次你房子的事情全包在我身上。”

        苏玉兰笑道:“那真是麻烦你了。”

        苏玉兰也是瞧着天气热,干活不容易,将心比心,买个绿豆沙算得了什么?

        而且看着百事通为人虽然有点浮夸,但是办事能力还是挺强的。

        她看过百事通给自己的片区资料,  那资料都是手写的,  地图也是手绘的,  但是都把实际情况写了进去,就连一栋楼住了多少户都一一记录清楚。

        想必是花了不少心思。

        认识一番之后,  苏玉兰才知道百事通的本名叫白向东,  因为做‘中介’,  所以便起了个与白姓谐音的名字,让人更好记,也更贴近自己的职业。

        白向东看着苏玉兰便说:“我这几天还以为你不来了呢,让我白赚十多块。”

        苏玉兰一边推着自行车,一边回答道:“没有,我这几天看了一下这附近的环境,才下决定。”

        这边的骑楼都是临街建筑,  虽然附近有国营糖烟酒商店,还有国营供销社,黑市一条街,但是这边的发展依然比不过河对面苏大勇所在的文明里。

        文明里是白城的旧区,火车站也在那边,是白城目前为止发展最好的老城区,那边的房子价格比这边贵一些。

        但是这附近也不便宜,因为这边有几个大型的国营厂房,职工比较多,还有一所全国高等学府,人流还是挺多的。

        苏玉兰现在手头上只有一千多块,而这边的

        骑楼价格最低也要一千起步,还是巷子里头的,光线不够充足,位置也不怎么好。

        如果想要光鲜新净,还要临街的,起码要一千五起步,好一些的甚至能去到两千,可真不是轻易下得了手。

        所以她打算先租下来,买的话估计还要多赚点钱才行。

        虽然要多付半年的租金,但是比起高考之后过来,那价格也是水涨船高,还可能挑不到好位置。

        白向东余光看了眼苏玉兰,轻笑一声:“我可跟你说了,这地段虽然不及河对面,不过这里未来的发展还是不错的,以后价格肯定会升的,你现在买肯定划算。”

        不知道做‘中介’这一行的是不是都会有内部消息,所以白向东才会这么肯定。

        当然,苏玉兰更认为白向东也许只是随口一说。

        但这并不妨碍这房价以后确实飞涨得让人咋舌,但最起码不是这几年。

        苏玉兰点了点头:“明白。”

        ……

        白向东带着苏玉兰在临街走了一段路,向她介绍了一下附近的状况。

        苏玉兰虽然没怎么来过这边,但是现在城市还没有正式发展起来,道路情况不算复杂,所以很很快便熟识了整个片区的路况。

        了解完街道情况之后,白向东跟苏玉兰便把自行车放好,随后说:“之前给你那十家房子的资料都是这片区的,除开你说巷子里头那六家不合适,临街的就剩下四家了,我们一家家看去吧。”

        苏玉兰:“行,就照你的意思走吧。”

        苏玉兰当然没意见,想不到那么几块钱就能获得这么好的服务,她甚至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

        白向东:“不过临街的价格会贵一点点,其实要是首先考虑价格,里巷有两家也挺不错的,光线问题你也不用担心。”

        因为苏玉兰刚刚已经明确不要里巷的房子,所以白向东选定了四家临街的骑楼。

        不过想到苏玉兰还要考虑价格,其实临街的楼房也不是那么的划算。

        苏玉兰抿唇笑了笑:“我们先去看看吧。”

        白向东瞧她也没有

        妥协的意思,便带着苏玉兰一家一家看过去,不过前两家都是三四层高的楼,而且一个屋主是打算出租,而且只是出租二楼。还有一家四层楼高,可租可售,但如果是租的话,也只是出租二楼。

        苏玉兰觉得意义不大,打算先看看有意向出售的剩下那两家再作打算,便暂时拒绝了。

        前两家没了希望,白向东便说:“还剩两家,后面两家都是两层高的,当时屋主留下的信息卖出去的意向比较大。他们都是连着的,一起看吧。”说着,便往前走了大约两百米,对比刚才那两家楼房,这边越走便越清静些,因为远离了几间国营商店还有车站。

        但是在苏玉兰的概念里,这其实就跟村头走到村尾一样,没什么区别。

        白向东一边走一边介绍道:“这栋楼放出来也有一段时间了,看是有人看,但是没有人下得了手,因为太贵。而且这里比刚才看的那两栋位置要偏一些。”

        苏玉兰看了看路的直前方,因为这边还没正式开发,前面是一个林场,还有几片耕地,种了些蔬菜。

        看起来确实是偏一些。

        但这栋骑楼所占据的位置也是挺不错的,就在临街尾处,后方五百米就是一所小学,以后陆家宝和陆家美就可以就近上小学。

        虽然跟供销社和黑市有几百米远,但这对苏玉兰来说问题并不大,这只是因为空旷而造成的视觉差距而已。

        但这个位置虽比不上刚才的楼房的位置优越,不过它的价格是挺优越的。

        白向东朝苏玉兰介绍道:“这个房主搬到新安市了,所以打算把房子给卖了,这房子新刷过大白腻,估计也才一两年,里面还干净的,建筑材料也不差。楼高二层半,独立楼梯上下,顶楼还有个小楼阁,天台可以晾晒衣服。而且房主说里面的家私也不带走,这家私都是上等的花梨木,这房下手绝对不亏。”

        苏玉兰在白向东给的资料上看到过这个房子的资料,这房子确实很好,一楼带遮雨层,直入客厅,后面是个厨房和澡间。

        独立楼梯直上二楼,上面有三个房间,一个

        大房间,两个小房间。房间窗户都是朝街道,所以非常光亮,床和柜子都已经有了,而且这楼已经铺设好电线,每个房间也配上了电灯,只要把开关打开就能通电。

        确实是一步到位的好房子。

        难怪价格不便宜。

        白向东跟随在苏玉兰的脚步后,打趣道:“唯一的缺点就是贵,而且比起别的骑楼矮了那么一点点。”

        河对面近两年新建的房子都开始建四五层的了,这年头无论是工作还是房子都分配到位,独栋独户已经不能满足越来越庞大的职工群体了,所以白城早已经有高层楼房出现。

        苏玉兰确实很心水这套房子,便问:“这栋需要多少钱?”

        “一千八百块。”

        一千八百,这个价格确实高,很多三层的楼房也就一千五到两千不等,这还是两层的。

        因为房主不在场,苏玉兰便问:“一分都不能少?”

        白向东瞧着苏玉兰为人也算豪爽,便放出豪言:“你真想要的话,我可以帮你问问。应该有可以谈谈的空间。”白向东也不是第一次见听到这价格便退缩的客户,而且这位置比不上前面两家,楼层也矮,拒绝是正常的。

        苏玉兰点了点头,又问:“还有一栋是不是在隔壁?”

        白向东点头:“对,就在隔壁,内部格局是跟这一栋楼是一样的。隔壁那栋的房主去年就已经搬迁去新安市了,是他一个亲戚跟我交接的,丢空了挺久的,所以里面比较脏,而且家具不齐。”

        苏玉兰觉得问题不大,便说:“我们过去那边看看吧。”

        两人很快便到了隔壁的一栋楼,格局确实是一样的,但是比起刚才的房子要寒碜多了。

        整栋房子除了外壁可以看看,里面很多墙体已经剥落,露出了砖块的痕迹,而且楼顶电线乱拉,灯泡也没一个。

        整栋房子除了一张餐桌两张椅子,便什么都没有了。

        白向东每次带人来这房子,很多客户都是直接掉头便走的,此刻他猜想苏玉兰内心肯定也是嫌弃得很,当即便说:“苏同志,这栋楼确实有点破,如果要住人估计

        得翻新一下,搞一下墙体,还要拉电线……”

        苏玉兰却问:“白同志,这房子多少钱?”

        “一千二百八十八,屋主喜欢意头数。”白向东回答得很快:“可最主要的这房子还得重新再买整屋家具,要知道这年头的家具可不便宜,整屋家具买下来起码得好几百。要是买隔壁那家似的花梨木家具,可能就得上千。不划算不划算……”

        白向东做事就求实际,也讲究诚信为本。

        要知道把东西卖出去多简单,可这房子除了地理位置还看得过去,其他的确实拿不出手。

        苏玉兰却听而不闻,内心也觉得屋主给出的这个价格意头确实好。

        “那今儿个屋主可方便过来谈谈价格?”

        白向东一听,瞪大了眼睛:“不会吧?苏……苏同志,你可得想清楚了。”

        白向东真的发现苏玉兰好像是乱来的。

        一开始就找他要了十套房子的资料,这么多房子里边还还挑了个最差的房子,怎么就一点心眼儿都没得呢?

        苏玉兰笑道:“当然想清楚,这房子除了有点儿旧,其他都还好。”

        苏玉兰当然是想过的。

        这栋房子不靠近供销社和车站,便意味着不会那么吵。装修和家具方面,完全可以交给她家男人,其实更能省钱了。

        而且价格还能接受,她手里有一千块,自己再待在白城多一阵子,卖卖粮食,等赚够了钱再签合同。

        再不济就问苏大勇借一点,总能盘下来的。

        白向东头痛:“不是,这可是一千多的钱啊,你买了可没有后悔的余地,你要不……多看看几家?我手头上还有河对面不少房子的资料,跟这个价格差不多的也一大把,实在不成,咱们要巷子里头带家具的房子也成……”

        苏玉兰莞尔一笑:“白同志,我知道你的好意,不过我就觉得这家不错。”

        话已至此,白向东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既然客户有自己的想法,自己也就只能帮忙问价了。

        他便说:“这栋房主已经搬迁去新安市了,不讲价。只卖不租,要是买就直

        接交易,不过这房子要是买卖,你得提供介绍信,不然也办不了手续。”

        介绍信?

        苏玉兰现在的户口还是挂在清水市,之前来白城的介绍信肯定不能用作房屋买卖的。

        白向东一下子就看出苏玉兰的难处,便说:“其实刚刚一开始看那出租的房子也不错,也就十块八块一个月,也不用什么介绍信,要不咱们先租着也行。”

        苏玉兰听着他的话,顿时眉头也皱了起来。

        这房子其实买得过,明年估计就不是这个价格了。

        顿时,她脑海里闪过一个身影,随即跟白向东道:“介绍信方面我会想办法的,你帮我留着这房子,我这几天再跟你联系。”

        既然苏玉兰也这么说了,白向东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暗地里打算帮她跟屋主讲讲价。

        ……

        看完了房子,苏玉兰发现附近的小学也刚刚放学,她算着时间,现在骑车过去苏大勇的发电厂,应该刚刚等到他下班。

        果不其然,骑了将近半小时车程之后,发电厂刚刚到了下工时间,苏玉兰便在发电厂门前等待着苏大勇的出来。

        这发电厂里头大多数是男同志,这会儿看到一个娇俏的女同志身影立在厂门前,当即引来了不少的打量目光。

        苏玉兰这几天也习惯了别人的打量,偶尔碰上见过面的同志,她也会跟对方笑笑。

        没多久苏大勇便跟一个工友从厂里出来,那工友跟苏大勇年龄相仿,苏玉兰便率先喊了对方一声“阿叔。”

        那人也是笑着点点头,“还是姑娘贴心啊,这几天都见着你赶忙着来接送你爹上下工,可真孝顺。”

        苏大勇闻言,顿时挺了挺胸膛,“可不是,我家姑娘还天天给我做饭呢,别提多窝心了。”

        苏玉兰听着苏大勇得意的炫耀,突然也觉着不好意思。

        她每天在家没什么事,而且自从那晚打了苏玉琼之后,她便跟赵银英苏玉琼两人都没有再说过话了,与其跟她们大眼对小眼,倒不如照料一下腿伤还没痊愈的苏大勇,至少这亲爹还疼她。

        跟苏大勇的工友

        说笑一番之后,苏玉兰便载着苏大勇朝家里的方向骑去。

        苏大勇跨腿坐在二八自行车后面,顿时有点不好意思,他一个老父亲,身强体健,手脚健全,居然还要自家小胳膊细腿的女儿载,真是羞脸。

        苏大勇看着苏玉兰那单薄的背影便说:“兰丫头,要不还是爹载你吧,爹这腿也不碍事,慢慢骑也还行。”

        苏玉兰觉得这二八式大自行车还挺好骑的,没多费什么力气,“可别,你这腿眼看着就快要好了,这会儿可别掉以轻心的,这段时间我都会载你上下工。等你腿伤好了,过一阵子我回去清水市也安心。”

        苏玉兰想过了,等苏大勇腿伤好得七七八八,再把房子买下来之后便回去清水市。

        从坐火车到现在,已经离开家里有十天了,再不回去,估计孩子也该挂念。

        听着苏玉兰说起要回清水市,苏大勇便沉默了下来,没有作声。

        今天他坐在办公室想了好久,觉得还是得过问一下苏玉兰的意见,不能硬着要她留在白城。

        当然,要是她肯留在白城自然最好。

        可要是不愿意,他虽然心疼,也不能阻止。

        ……

        翌日早上苏玉兰把苏大勇给送去发电厂后,又寄了一封信回去清水市,告诉陆志尧这段时间不要把课本知识给落下,告知他大概过十天八天就能回家去。

        寄完信之后她又骑着自行车去了南方明报大楼,准备找周国华。

        周国华是之前在火车上差点被人偷了照相机的男同志。

        这年头照相机是奢侈品,可以想象周国华要是丢失了照相机会是怎么样的后果。

        所以苏玉兰打算让他帮忙搞个介绍信。

        当外派记者的,肯定需要各种身份的介绍信,找周国华绝对没错。

        也不知道是不是周国华有特别交待,苏玉兰去到南方明报说要找周国华时,周国华没多久便下楼来了。

        周国华看到苏玉兰的身影,不禁松了一口气,“还以为你都不来找我了,今儿个既然碰上了,邀请你来咱报社参观参观。”

        苏玉

        兰脸上露出一丝疑惑,周国华又说:“你是不是去年参加过中秋征文比赛?我把你在火车上抓贼的事情刊登在报纸上了,我们领导看了说你原来还是去年中秋征文比赛的一等奖。”

        周国华总算记得‘苏玉兰’这个名字为什么会那么熟悉了,刊登了火车上抓贼的事迹后,有工友说起原来她就是去年他们报社举行的中秋征文比赛的一等奖得主。

        去年是首届举办了征文比赛,想不到一等奖居然让清水市的一个女同志拔得了头筹,多少人都不敢相信。

        毕竟那清水市不仅经济落后,教育也是十分的落后。

        谁能想到出了个一等奖?

        然而看到苏玉兰的这一刻,仿佛一切都有了解释。

        漂亮,聪明,又有胆识。

        确实不简单。

        苏玉兰没想到周国华还能记起去年的一个征文比赛,便点了点头:“是我。”

        “我们报社知道你还在火车上抓了贼之后,个个都说我怎么没给你拍个照,不然就把你的事迹登在社会版的头条上了”

        说起这事,周国华也后悔得很,苏玉兰还长得这般漂亮,登在头版也是十分的抢眼。

        苏玉兰笑了笑:“过誉了,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周国华也笑了起来,领着苏玉兰往报社里头走去:“来,我带你认识一下我的工友,他们都想着要见你一面呢。”

        毕竟报社里头大部分都是笔杆子,对文笔好的同志都挺好奇的。

        苏玉兰没想到只是随意走一趟,居然还能有这样的待遇,便兴高采烈跟着周国华参观这报社。

        周国华带着她上了三楼,报社里头吵得拆屋似的,而且每个路过的人都步伐如风,好像赶着要去哪儿似的,风风火火。

        周国华朝她介绍道:“刚才那办公室是编辑部,因为要确定每天的报道文书,天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苏玉兰知道新闻要求时间要新,内容要真,面对一天无数的新闻趣事,选择出版哪条新闻,书写报道都是最为重要的,所以无论哪个时代都是最忙碌的一批。

        很快,周国华便领

        着她去了记者部,这时办公室只剩下两人,其他人几乎都外出了。

        办公室里头那人很快便看到了苏玉兰,便好奇地看了下她,“这位同志是……”

        周国华:“就是沪市到白城那趟火车上抓了贼的女同志,苏玉兰同志。”

        那人闻言便扬起眉梢:“原来是苏同志,快快,请坐。”

        苏玉兰看着对方已经把椅子搬了出来,也不好推脱,便说:“谢谢。”

        男人说:“我叫□□,是周国华同志的工友,也是个新闻记者,我之前就听说你在火车上的事迹了,周同志说要不是你,咱们报社那照相机就要被偷了。今儿个既然碰上了我能不能采访采访一下你?正好咱们这期有一个关于下乡知青的专题报道,你来得可真是及时了。”

        周国华笑道:“对,苏同志你瞧这相请不如偶遇,咱们正巧也是要找人采访,不如就找你采访可不可以?”

        苏玉兰看着周国华淡淡一笑:“可以是可以,不过我也想请你帮一个忙。”

        她自然不会忘了自己来这一趟要办的正事,既然周国华这么‘不客气’,那她也没必要过于含蓄了。

        周国华一笑,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苏同志你客气了,算上这一次,我总共欠你两个人情,要是能帮你的我肯定会帮,绝不推脱。”

        苏玉兰趁着□□去倒茶的空隙,轻声对周国华说道:“我想让你给我开个介绍信。”

        周国华一听:“那你就找对人了。对于我这种新闻记者,各种关系的介绍信都不缺。”

        作为新闻记者,需要到处往外跑,介绍信这东西就好像每天要吃的饭一样,身上总会带着几封。

        苏玉兰就知道没有找错人,得到周国华的肯定回答,她也很配合他们的采访工作。

        采访结束之后,周国华还用之前那部相机给她拍了一张照片。

        因为还需要冲晒才能看到照片,苏玉兰也没有继续等候了,拿到了周国华开的介绍信,便离开了。

        离开的时候,周国华问她:“苏同志,之前编辑部有同事问起你,你有没有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