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红楼之板儿的种田生活 > 第67章 倒V

第67章 倒V

小说:红楼之板儿的种田生活作者:檀竹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7-20 18:51:01
警幻仙姑一面瞧着黛玉,  微微一笑,手指那棵仙草道:“你的灵根本体,姊妹们一直小心照看,  倒替你培植得越发繁茂了。”

        黛玉一怔,正欲细问,  又听警幻笑道:“你们快出来迎接贵客。”

        一言末了,只见房中走出几个仙子来,皆是羽衣霓裳,  衣袂飘飘,  生的娇若春花,媚如秋月;见了黛玉,  都围上来笑道:“绛珠妹子总算回来了,叫我等久待。”

        黛玉见了只觉面熟,  心下颇为亲切,但细想却又毫无记忆。

        众仙子簇拥着黛玉,一面说笑,  一面游览,  但见瑶台玉宇,  仙雾缥渺,远远又听得鸾鸣鹤唳,  令人凡尘俗念尽消,  心境顿清。

        一路观看,又饮过仙茶香露,  警幻仙姑便携了黛玉的手来到一处云雾缭绕的仙台前,道:“妹妹夙债已偿,本该就此归位,谁想竟有异星扰乱天机,  妹妹在凡世又积下不少功德,阳寿未尽,尚不是回归时候。

        且妹妹原是为酬报灌溉之恩下凡,若如此撒手,反做了天下古今第一桩恨事,不是酬恩,竟是报怨了。”

        黛玉未及答言,警幻仙姑又恐黛玉留恋凡尘富贵不能再入仙班,又再三嘱咐道:“绛珠此去,但请宽怀。你为神瑛侍者这几年来还的眼泪也尽够了,如此答报,再无遗恨,因果已了,便再无瓜葛,切勿留恋。”

        黛玉听完,茫无头绪,不禁蹙眉道:“何为还泪?还请仙姑明示。”

        警幻仙子微微一笑,道:“天机不可泄露,妹妹日后自然知晓,如今离魂已久,不便再留,且回去罢。”  话未完,便轻轻推了一下,黛玉只觉身子下坠,眼前一黑,霎时不知人事。

        却说王家这边,黛玉复生后一直昏睡不醒,紫鹃鸳鸯等人心下担忧,轮番守在床边,衣不解带,寸步不离。

        眼看就是第三日了,黛玉丝毫没有苏醒的迹象,连一向沉稳的王珣都有些着急起来,若不是见黛玉脉象平和,早就忍不住去请大夫了。

        这边鸳鸯吃了午饭,便去换班,进了屋子,只见紫鹃守

        在黛玉榻前,小丫头们一个个东倒西歪在那里瞌睡,鸳鸯便推醒了紫鹃,道:“这里有我看着,你熬了大半日了,快去吃点儿东西罢。”

        紫鹃揉了揉酸痛的脖颈,道:“那你看着些,我去歇一会子。”

        一时吃了饭,紫鹃正欲小憩一会,才卸了簪环,忽听得里间老婆子、小丫头们直声惊喊,紫鹃一惊,连头发也来不及挽,匆匆径跑黛玉屋里。

        才到门口,便见春纤喜动颜色,跑出来告诉道:“刚才见姑娘的手动了!”

        紫鹃大喜,雪雁正在院子里晾手帕子,闻言也忙赶进来。

        随后王嬷嬷等也一齐赶进来,围到黛玉炕前,屏气凝神,目不转睛看着。

        只见黛玉秀眸微睁,渐渐地咳了几声,环视了众人一眼,一时不知是梦是幻,迟疑问道:“这是哪里?”

        紫鹃等人喜极而泣,哽咽道:“姑娘放心,咱们已经回家了!”

        黛玉闻言,一颗心才放下,回想那日自尽情景,竟好似一场噩梦一般。

        众人都围着哭泣,独香菱心细,想起外间的风炉上还温着参汤,忙寻了一个茶盅,将银铫子里头的参汤倒了半盏,端到黛玉身边,道:“姑娘昏睡了许久,先喂喝点参汤罢。”

        众人闻言才惊醒,鸳鸯忙拭了泪,道:“倒是我们欢喜得糊涂了。”又向紫鹃道:“我们把姑娘略略搀起些,才好喝汤。”

        紫鹃忙上前,与鸳鸯小心翼翼扶黛玉起来。

        雪雁拿了个大引枕过来,黛玉浑身酸软无力,只能半靠半坐,倚着紫鹃坐起来。

        鸳鸯又叫小丫头找块手帕子来,与黛玉围在襟前。

        紫鹃接过香菱手中的茶盅,用小银勺舀了一小匙,小心喂入黛玉口内。

        黛玉一口气喝了几口,方觉恢复了些气力。

        此时刘姥姥与刘氏也闻信赶来,见了这番情景都松了一口气,刘姥姥不住的念佛:“阿弥陀佛,菩萨保佑,可算是醒了!”

        刘氏也关切道:“姑娘觉着怎么样?可还有哪里不舒服?”

        黛玉喝了参汤,精神已好了许多,道:

        “多谢姥姥与婶子记挂,已经好了许多了,除了腹中有些饥饿,并无其他不适。”

        她昏睡数日,粒米未进,此时虽吃了几口参汤,到底解不了腹中饥饿。

        刘氏闻言喜道:“知道饿就好,我这就打发人去熬些稀粥来。”说罢忙吩咐婆子道:“快去熬些稀粥来给姑娘吃些,记得熬久些,稀烂的才好。”

        刘姥姥却是经历过的,听了忙道:“先不用粥,姑娘才醒来,几日不曾吃东西,脾胃虚弱,先吃些米油就好,过一个时辰再吃稀粥。”

        婆子忙领命去了。

        再过半日,黛玉也就能一口气喝半碗极稀的粥汤。

        众人渐渐地放心。

        刘姥姥与刘氏皆知黛玉才醒过来,身子虚弱,不宜劳累,故只略坐了一会,嘱咐丫头婆子们小心照看,便回去了。

        王嬷嬷叫人将黛玉房内细细地打扫一番,又用柚子叶洒水除晦气。

        黛玉素性好洁,此番数日不曾洗漱,只觉浑身不自在,便叫人打水洗澡。

        鸳鸯等人苦劝不住,无法,只得叫人提了热水来,服侍黛玉梳洗,换了家常衣裳。

        一时收拾妥当,黛玉忽想起不曾见到王珣,不禁有些担心道:“怎么不见板儿?”

        她素知自家兄弟的为人,自己此番虽说死里逃生,但以板儿的脾性,多半不肯善罢甘休。

        只是北静王位高权重,绝非他一个少年举人能对付的,此时若与对方相斗,无异于以卵击石。

        紫鹃知道她担心什么,忙道:“姑娘放心,大爷只是去办事了,都有朗月清风几个跟着呢。”

        黛玉闻言才心下稍安,她到底不曾恢复,劳了半日神,此时便有些支撑不住,紫鹃忙伺候黛玉睡下,放下帐勾,又点起安神香,方轻轻退了出去。

        直到掌灯时分,王珣才回来,他路上已知道黛玉醒来的消息,因此一回家也顾不上晚饭,径自往黛玉院中去。

        进了屋子,便见黛玉一身家常银红袄儿,葱绿撒花绵裙,正倚在炕上笑看鸳鸯香菱等人打络子。

        此情此景,几可入画,王

        珣这时才真正有了黛玉活过来的真实感。

        黛玉见了王珣,亦是悲喜交加,红着眼圈儿道:“没想到咱们姊弟还有再见的一日。”

        王珣也红了眼眶,想起那日的事,依旧心有余悸,道:“姐姐再不要这样吓我们了,不管遇上何事,都还有我们,万万不可做傻事。”

        黛玉闻言眸光一闪,并未答话,岔开话题道:“听紫鹃她们说你这几日早出晚归的,可是因为我的事?”

        王珣如何不知道她的意思,微微叹了口气,道:“姐姐放心,我不傻,不会冲动行事,我这几日出去只是善后。”

        原来当日众人离开的匆忙,也没来得及封口,自前日起,京中便隐约有北静王强抢良家女子,逼死人命的传言。

        王珣知道后便急忙带人去处理,这两天也是忙着清除流言。

        他不是不想为黛玉报仇,这确实是可以打击北静王的罪名,然而却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他固然可以将当日的真相公之于众,出口恶气,然而此事一旦传扬开来,黛玉的清誉也就毁了。

        王珣不想为了一时痛快,害得黛玉声名尽丧,变成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被人指指点点。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因此他一直隐藏着真相,也隐瞒着黛玉复生的消息,只等日后寻到时机,再报此仇。

        对于贾家,王珣却无此顾虑,若依着他的脾气,绝不会轻易放过他们,只是顾及黛玉,才迟迟没有出手,此时便问道:“贾家那边姐姐是什么意思?”

        黛玉听罢,沉默半晌,方道:“外祖母生前待我极好,贾家又抚养我一场,大舅舅他们虽无情,但宝玉与兰哥儿,巧姐儿他们却是好的。

        此番我偿还一命,算是恩怨两清,日后再无瓜葛。”

        王珣闻言一怔,随即叹了口气,他早猜到黛玉会如此,虽不甘心,也只能答应了。

        不过王夫人等还罢了,贾赦这个罪魁祸首他绝不会轻易放过。

        又过了一日,黛玉已能下地行走了,王珣虽高兴,心中却一直有一层隐忧,他虽严命令封锁了黛玉复生的消息

        ,然北静王势大,京都人多嘴杂,难免会走漏风声。

        王珣左思右想,最后决定悄悄送黛玉离开京都回村里。

        红叶村虽说是天子脚下,然而实际上离京城有七八十里,颇为偏僻。

        王珣少年中举,狗儿又经营商铺多年,这些年修桥补路,施粥赈灾,在十里八乡都极有威望。

        这个时候的宗族观念极强,况且红叶村中人这几年跟着王珣家得了不少好处,几乎家家都在作坊里参了份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用担心他们会走漏消息。

        如此一来可以避开北静王府与贾家人的耳目,二来乡下清静,也有利于黛玉调养身体。

        打定主意,王珣便去与黛玉商议,黛玉也并无异议,若留在京中,迟早有一日宝玉会找过来,还不如去乡下清静。

        她与宝玉既已无缘,便不宜再纠缠不清。

        黛玉回生之后,离魂之日所到地方光景,与仙子一番叙话,虽不能记忆清楚,但心中却留下了印记,又得绛珠本体元丹蕴养,如今心如止水,澄空清明,往日爱恨纠葛俱已淡漠。

        王珣虽然诧异,不过对此自倒是喜闻乐见,宝玉本就不适合黛玉,经此一事也不可能再嫁入贾家,黛玉能想通自是好事。

        听闻要回乡下,鸳鸯紫鹃等人亦十分欢喜,不到一日,便将黛玉的衣箱什物以及陈设各件,都静悄悄收拾妥当。

        待一切打点好,王珣便悄悄护送黛玉主仆一行人回了红叶村。

        王珣早在两年前便将后山买下,将自家原本的小四合院扩建成了四进的大宅院,不仅宽敞明亮,还带了一个约有一里半大的园子,虽不如大观园那般巧夺天工,但亦是十分清幽雅致。

        黛玉十分喜欢,此后便在红叶村住下,闲时赏花题咏,吟诗作画,十分称意,后来更是因缘际会,另有一番际遇,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却说黛玉病逝消息传出,宝钗与湘云知道后,不免伤心了一场。

        贾府对外只说黛玉乃是急病而亡,众人虽有些纳罕,但见王珣家亦是如此说,且黛玉素来又体弱多病,便

        也不曾多想。

        贾兰却隐约听到了些风声,这日犹豫半晌,忍不住向李纨道:“妈妈,既然林姑姑是自己病死的,为什么人家说是老爷太太害死的呢?”

        李纨闻言大惊,忙喝道:“胡说!这是哪里听了混帐老婆子的话,仔细太太听见了捶你!”

        贾兰从未见母亲这般疾言厉色,吓了一跳,不敢再问,一个人吃了饭,自去读书。

        却说贾政一行人扶灵回南,安葬完贾母灵柩,又料理了一番族中事务,等回京时已是八月下旬了。

        宝玉一回来,便迫不及待写信给黛玉,然而皆无回音,再命人上王家打听,却听闻王珣拒不见人。

        宝玉焦急万分,想亲自上门问清缘故,偏王夫人又叫人严加看管,拘着不许他出门,宝玉只能向袭人打听,袭人又言辞闪烁,说不清楚,再问其他人,也是吞吞吐吐不肯明言。

        宝玉越发焦躁起来,他并不是蠢人,这种种迹象,已让他有了不好的预感,这日实在忍耐不住,不顾众人阻拦,跑到贾政书房,向贾政跪下磕了四个头,口是直直的跪着,袭人狠命搀扶他也不起。

        贾政十分恼怒,本想训饬宝玉几句,忽想起黛玉之死,心下暗叹一声,便忍了怒气,喝道:“该死的孽畜,你还不起来,跪着做什么?”

        宝玉道:“儿子有一事不明白,要回老爷。”

        王夫人闻信赶来,见宝玉跪在地上磕头,额上都红肿了,顿时十分心疼,忙上前扶道:“好孩子,你有什么话回老爷,快起来讲,别这样。”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3-20  00:06:26~2021-03-22  01:23:3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一蓑烟雨任平生  20瓶;风流囧斋主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