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丧夫后的滋润日子 > 第61章 第六十一章(捉虫)

第61章 第六十一章(捉虫)

小说:丧夫后的滋润日子作者:骨生迷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5-01 22:36:40
<ul  class="tent_ul">

        第61章

        没多会儿,  青年让人传召而来。

        行完礼,他一脸迷茫,显然不明白喊自己来这做什么。

        尚膳太监脸不红心不跳地接着扯谎道:“老大人您看,  这帮工又聋又哑,  再没用不过的。您老和这样的人置气,  可太不值得了。”

        “那就让他在我屋里劈柴,  还有你,”文老太爷气呼呼地看向顾茵,“你去生个小炉子来,  我看看你当着我的面还敢不敢偷懒!”

        “这……”服侍文老太爷的宫人拿不定主意。

        “怎么了?老夫发落两个做活的人都不成?”文老太爷说着又要出屋,  “那我去见见圣上,  让他来分辨分辨!”

        隆庆帝眼下是万不能见人的,  要是这件事闹大了,让人发现隆庆帝受了重伤。都不用叛军攻过来,  禁卫军的军心直接散了。

        “您老别动怒,听您的,  就让他们在这里赎罪!”

        文老太爷住着的是原先匪寨里的二当家的屋子,  还算宽敞。

        宫人把条炕旁边的桌椅都挪到一边,给青年腾出劈柴的地方,顾茵则支了个小炉,炉上架一个干净的石板,刷上猪油,旁边放一盘事先准备好的肉丁和蔬菜。

        等到石板上的油开始滋滋作响,肉丁和蔬菜放上去烤。

        没多会儿那烟雾就开始在屋里升腾,顾茵拿扇子一扇,那油烟冲着守在屋里的宫人就去了。

        他们打小就被挑选出来近身服侍皇帝,哪里受得住这个,  咳嗽声响成一片,不觉地就往外站了站。

        等他们站到门口,虎着一张脸监工的老太爷出声问顾茵说:“找我干啥?是不是担心我了?”

        顾茵忍住笑,装作被训斥了、心虚的模样道:“不是我找您,是这位找您。我帮忙而已。”

        “咵”一声斧子劈开了柴,青年的声音同时响起,“情况特殊,老大人原谅则个。”

        随着劈柴声越来越密集,青年接着道:“求见您,是因为晚辈听说那位准备屠镇,嫁祸义军。”

        “不可能!”文老太爷立刻驳斥道,此时他面上的气愤不再是假装,“我知道你是义军中人,和那位立场不同。但那位是我打小看大的,虽不如父辈、祖辈,却也不会做这种猪狗不如的事。”

        “您可是试着验证一番。”青年劈完最后一点柴,不再言语,把劈好的柴塞进小炉子里。

        屠镇?

        顾茵把他们的话听在耳朵里,拿着扇子扇油烟的手不觉发紧,指甲都抠进了掌心。

        后头石板烧也烧得差不多了,最后撒上孜然和辣椒面等调料后就放到了碗里。

        “哼,早这样不就好了?”文老太爷轻哼一声,直接尝了石板烧,倒是比平时的饭量多了不少。

        后来顾茵和青年下去,顾茵面色惨白,连嘴唇都白了,尚膳太监看着也有些心虚:“小娘子别怪咱家,咱家这种当奴才的,办不好差事可不光是被责骂一顿的事儿。”

        顾茵深吸一口气,白着脸笑了笑:“不怪公公,是我想惫懒,该被责罚的。”

        “哎,去吧,让他帮着你去。”尚膳太监把青年也点上,让他们这对野鸳鸯待在一处,算是还了个人情。

        “东家怎么了?”周掌柜正在灶房里烧大锅饭,看到她脸色不对连忙出声询问。

        旁人不知道,周掌柜当然是知道文老太爷和顾茵的关系的,也知道她故意煮皮蛋瘦肉粥是要和老太爷通信的意思。

        “没事,我歇歇就好了。”顾茵无力地笑了笑,坐到角落里的小板凳上。

        青年跟着到他旁边劈柴,还是借着劈柴声和周掌柜锅铲碰撞的声音为掩护,他低声问:“吓着你了?”

        顾茵点点头,青年微微一叹,目光落在她的掌心处。

        她的指甲修剪的短而圆润,但却把掌心掐出了一片血痕,可想而知她心里有多不好受。

        “为什么呢?”她喉头发紧。

        问完不等青年回答,她自己就想通了。

        废帝在寒山镇的时候,自然是不会对百姓动手的。但现在他已经带人撤出寒山镇,应当不久后义军的大部队就会追过来。如果在这个时间差里,他派人把镇子屠了,对外宣称是义军做的——只因为这个镇子的百姓接待了废帝,所以义军迁怒。

        义军本就是多股势力拧在一起的杂牌军,很多将士在被义王收编前,干的就是劫财越货的买卖。

        只要把这消息大肆宣传,肯定会动摇百姓对义军的信任。

        且不用所有百姓都相信,只要废帝南逃路上礼待百姓,让那些百姓对比之下相信这种传闻,加上他还有文老太爷在侧,以老太爷之名号令他曾经的那些门生,以此大做文章。那么废帝就算不能复国,也能使一部分百姓信服于他,和新朝割地而治,分庭抗礼。

        “我明白了。”她自顾自地咧了咧唇,绽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你们可以救镇民对不对?”

        义军的大部队还在后头,只有以青年为首的先头部队轻车简行追赶到此处,此时更只有他一人成功混了进来,凭借着让人深信不疑的聋哑残疾人身份,偶然听到了只言片语,猜出了废帝的心思。

        若是废帝在这三五日内动手,怕是……

        “别担心,有我……我们在。老太爷不会坐视不理的。”

        青年令人安心的低沉声音在耳边响起,顾茵擦了擦眼睛,坚定道:“对,咱们占了先机呢!你把消息传回镇子上没有?”

        他之前已经想过让人通知了县太爷,可惜废帝在撤出寒山镇之前已经留下了上千禁卫军精锐埋伏在镇子周围,严密监视。冒然去通知百姓撤离,很有可能打草惊蛇,让他们提前动手。

        也正是这些人的存在,他才猜出了隆庆帝的意图。

        这些人应当是得了吩咐的,若是百姓冒然撤离,他们多半是直接动手。上千武艺高强的精锐对上数千手无寸铁的百姓,那无异于是提前拉开屠镇的序幕。

        看到对方为难,顾茵猜到肯定有难言之隐,虽然心急却也没再多问,毕竟现在这消息还只是青年的猜测,还得等老太爷想办法去验证消息的准确性。只盼着是他听错了或者猜错了。

        …………

        顾茵和青年走后伺候文老太爷的宫人自然把这事儿禀报到隆庆帝面前。

        隆庆帝打小也是被先帝监督着扎扎实实练过好些年武的,只是后头先帝去了,他登基为帝了才日渐疏懒了,所以他身体底子并不一般的练武之人差多少。

        但雨夜他挨了刺客两拳,虽有宫中至宝软猬甲护体,却是肺腑都受了重伤。

        也得亏他把御医带出来了,施针先把内血止住,说得好好调养。当然御医也没敢明说这种内伤容易留下病根,年轻的时候还不明显,等到上了年纪,很容易影响寿数。

        隆庆帝一连好几日下不来床,心情可想而知。

        听到下头的人报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他在宫中的脾气显了出来,一个茶盏直接摔在宫人的头顶,“这种小事也来烦朕,给朕滚!”

        那宫人被砸了个头破血流,连滚带爬地出了去。

        这还不算完,隆庆帝让宫人跪在自己屋外,得了他的吩咐才准起来。

        那宫人头破血流,又在雨中跪了一夜,第二日人就不行了。

        眼下这种药材金贵的档口,这种人的死活甚至都不用惊动隆庆帝,大太监让人把他用草席一卷,直接丢到了荒郊野外。

        文老太爷发现屋里的宫人换了,他面上不显,只让人通传一声,说他想见隆庆帝。

        隆庆帝到底底子好,歇过这几天已经能下床了,虽然还是面色苍白,但只要不运动,一般不会武的人看不出他还带着内伤。

        文老太爷很正式的求见,隆庆帝就让人把他带了过来。

        文老太爷行完大礼,心疼道:“听说圣上被行刺,老臣寝食难安,可惜年老体弱又缠绵病榻,未能为圣上分忧!”

        隆庆帝摆摆手,气息虚弱地道:“无碍,朕只是受了惊吓,缓过这几日就好了。”

        老太爷虽不会武,却也不蠢。遇刺之前,隆庆帝每天都要去看看他,说一番“老大人一定要好起来,朕还等着你当朕的左膀右臂、肱股之臣”之类的说辞,虽说是装装样子,但也知道他对复国这件事强烈期盼。

        遇刺之后,他足不出户,老太爷几次求见都被回绝。说只是受了惊吓,如何让人相信?

        “原来如此,天佑圣上!”文老太爷呼出一口长气。

        隆庆帝坐了这么一会儿已经觉得肺腑又疼痛起来,强忍着疼痛问道:“老大人求见于朕,应当还有别的话说?”

        文老太爷愧疚道:“老臣惭愧,躺了这些天,也想了很久。并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圣上收服民心,只想到了一个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用的法子。”

        “是何办法?”

        “祸水东引,”文老太爷吐字艰难地道,“此消彼长。”

        两句话前言不搭后语,但隆庆帝立刻明白过来,抚掌笑道:“老大人果然是站在朕这边的,和朕想到一处去了!”

        文老太爷闭了闭眼,心道那义军中人竟没说错,隆庆帝还真准备做这种猪狗不如的事!

        也幸好自己没吃下那假死药。

        当时他把那假死药都拿出来了,但是后头听到顾茵也被牵扯进来了。他是真把那丫头当孙女看的,且当时也是他传话让顾茵在镇子上别动,哪里能看她牵扯进这里头?

        想着怎么也得把她弄出去,老太爷一犹豫,加上后头隆庆帝遇刺,让他没机会想由头把顾茵摘出去,就拖着没吃那药。

        若是没有那犹豫,现下他是已死之人,再没人能牵制住隆庆帝了!

        “但是老臣也想和圣上求个恩典,寒山镇到底是老臣故里,可否换个地方?”

        隆庆帝摩挲着下巴,又让人拿来地图看了看。

        寒山镇是此县最大的镇子,自然是屠镇栽赃的最好选择。之前他已经悄悄布局了,本是想着连文老太爷一起瞒着的。但是现下文老太爷和他想到一处了,再背着他动手,他自然会猜到,很可能坏了君臣的情谊。

        且文老太爷好不容易给了会帮他复国的准话,他还要用老太爷,给个面子也不是不行。反正在他看来,屠哪个镇和穿哪件衣裳没什么区别,都是不会影响大局的小事。

        “那就选这春水镇吧。”隆庆帝信手一点,指了他们现下所在的山头所属的城镇。

        “圣上宽宏!”文老太爷强忍着恶心谢恩。

        自这天后,文老太爷“康复”了,日常就在隆庆帝身侧。

        三日后,顾茵发现山上多了些人——也是听来吃喝的侍卫们说的,说之前他们中的一些人被分出去执行任务,所以他们巡逻才那么辛苦,现下总算是能清闲一些。

        青年来厨房帮忙的时候也带来了好消息,说寒山镇周围的禁卫精锐已经撤回山上。

        顾茵总算是松了口气,眼泪不自觉地就淌了下来。

        她脸上还带着锅灰,泪珠滚过的地方呈现两道白痕。

        青年不由弯了弯唇,伸手想帮她擦,还没碰到她的脸,又把手缩回。

        顾茵摸出小镜子一照,自己也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

        尚膳太监来传话的时候,就看到他们相对而站,两人都侧对着门口,若是不看容貌,光看身形,倒是极为相衬的一对儿。

        青年上前给他行礼,正好把身形娇小的顾茵完全挡在了身后,她便立刻去摸了把锅灰抹上。

        “文大人传你们去呢,说是上次那个现烤的石板烧吃着很好,再让你们去现烤一次。”

        文老太爷经过一次“献计”后,又违心地说了些别的,现在俨然是身边无人可用的隆庆帝座下第一人——说来也讽刺,从前的他一心为国为民为皇帝,却落得那般下场,如今昧着良心说些假大空的话,反而让隆庆帝待他日渐亲厚。

        地位水涨船高后,隆庆帝也再不拘着他,当然还是不能随意离开此处匪寨,但是传召个厨娘和聋哑帮工去当面做饭这种事则是不值一提。宫人有了前车之鉴,也不会拿这种小事去烦隆庆帝。

        这次没人在屋里寸步不离的监视,都自觉退到了门口。

        劈柴声响起的同时,老太爷先开口道:“你的消息是对的,我已经想办法让那位放过了寒山镇……但他转头指了春水镇。”

        隆庆帝性子执拗,现在老太爷顺着他,才得了他的好脸,但却劝不了他改主意——他要是真能听劝,当初也不会罢了文老太爷的官,更不会落到亡国的下场。

        “就这几日,他会让人下山去寒山镇买粮。”老太爷又说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消息。

        隆庆帝一行人出逃匆忙,带的粮食自然是不够的。

        这次买粮,也昭示着禁卫军即将开拔,而且前脚开拔,后脚就要灭掉山下的春水镇。

        说完这消息,文老太爷和顾茵的眼神都落到青年身上。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青年趁着这功夫能再次刺杀隆庆帝。

        然而青年却道:“我近不得他的身。”

        遭遇过一次行刺后,隆庆帝身边的人防守越发严格。而且到了这山上后,隆庆帝住着的屋子在山上最高处,和其他人所在的地方都有高度差。

        即便是黑夜,他屋子周围也点满了火把,暗卫们守在高处,但凡有人靠近,一览无余。

        而顾茵虽然能做皇帝的吃食,但皇帝用的每一样东西都有专人保存,顾茵在给他做饭之前才会送到手里,更还有人尚膳太监试毒。

        文老太爷更别说了,三人中他最方便近隆庆帝的身,但他这年纪,又不会武,都不用出动侍卫,随便一个宫人都能把他按倒。

        “那就用毒,把暗卫放倒。”文老太爷是三朝重臣,自然知道那些武艺精湛又心狠手辣的暗卫的存在。而他心底最后一丝对旧朝的仁慈,也在隆庆帝准备屠镇嫁祸的时候泯灭了。

        说完他也忧愁地叹了口气,山上进出都有关卡。怎么可能带毒进来,而且暗卫们虽然吃喝和侍卫们在一处,并不如隆庆帝那样精细,但也要经过银针试毒的。剧毒不可能经过实验,那就只能下毒性没那么强烈的,诸如巴豆粉、泻药、蒙汗药之类的。

        但是这类东西稀释后就没效果了,要想达到把一大群人放倒的效果……别说寒山镇,整个县城都不见得能搜罗来这么些平时见不得光的东西。

        且军中也有猎犬,这种常见的毒物早就被训练着分辨了。

        文老太爷和青年一筹莫展,眼看着会面的时间快结束了,顾茵出声道:“其实,日常的吃食里就能造出毒来。”

        顾宅里有一地窖的霉米、霉豆子呢。

        “霉变的大米经过清洗和烘干能去除味道,豆子同理,榨油后味道更是难以分辨。另外还有木耳泡了很久后也会产生毒素……但并不能确保每个人都会出现急性中毒的症状,也可能在人身上潜伏。所以若是有更好的办法……”

        都知道发霉的大米和豆子不能吃,木耳也不能泡太久,但是这种东西能把人吃中毒,老太爷和青年也没听说过这个。但顾茵并不是随口胡诌的性子,两人都没对她的说法产生怀疑。

        “先用此法,便是拖住他们行动一两日,也是机会。”青年斩钉截铁道。

        几人又仔细商量了一番,青年和顾茵离开,顾茵还回灶房,青年则瘸着腿出去挑水。

        …………

        到了买粮这日,侍卫们带着镇上的老油条文二老爷,再点了周掌柜和他同行。

        一行人下山到了寒山镇,直奔各大米铺。

        镇上的大型米铺就两家,一家是大兴米铺,另一家则居然恰好关了门。

        侍卫们得了命令不能明抢,还得表现出礼待百姓的模样,所以在拍了许久不见人应后,只得离开。

        随后一行人便到了大兴米铺,这是文家自己的铺子,此时店内还有其他客人,文二老爷直接让文沛丰把客人都请走了。

        “我家的米最好了,童叟无欺!”文二老爷奸商本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口灿莲花恨不能把自家的大米夸上天。

        侍卫们哪里懂什么米,看着店里放的米确实洁白如雪,加上这店铺又是文家的,稍微检查后就让人装车。

        也不巧,有一麻袋米没有装紧,从里头掉出来一些,有侍卫上去绑紧口袋,闻着觉得不对劲说:“这米怎么有股奇怪的味道?”

        文二老爷笑道:“小大人不懂,这天气潮啊,米面这东西哪里经得住放,稍微一受潮就变味儿了。”

        说着他又看向侍卫统领,轻声道:“受潮大米价格低,这个差价嘛,嘿嘿。”

        都知道这文二老爷蝇营狗苟的很上不得台面,但正是因为他上不得台面,所以当时撤离的时候,隆庆帝特地没让文大老爷跟在态度尚不明确的老太爷身边,只让人把文二老爷带上。

        “咱们五五分账,您看咋样?”

        这点小钱,搁从前在京城的时候,自然是入不了侍卫们的眼。但时移世易,他们的身家都还在京城呢,正是缺银钱的时候。

        那侍卫统领也是争取了好久才谋到这个肥差,文二老爷这话挠在了他的痒处。

        “三七,我七你三。”他斜了文二老爷一句,也不说同意不同意,只催促一众下属道:“出门在外哪里讲究得了这些?别说受潮了,就是发霉了,灾年的时候百姓不也一样吃?”

        和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侍卫这种不辨菽麦的人根本不知道其中利害。

        “哎呀,行吧行吧。”文二老爷那冒着精光的眼睛里满是肉疼。

        两人一拍即合,后头文二老爷又带他们买油。

        最后一行人还捎带回去好些个酸菜和木耳,自然品质也没那么好,但是越差的东西,差价越多嘛!

        后头一行人运粮回山上,看守关卡的士兵也收了打点,加上猎犬也没做出闻出毒药的反应,就痛快地放行了。

        于是这天傍晚,灶房里就接收到了这一批“新鲜”食材。

        顾茵检查过后心里松了口气,但凡这群皇城里出来的人懂一些门道或者不肯收贿赂、刚正一些,计划都不会顺利地进行到这一步。

        但到这一步还不算结束,难的还在后头——要把这些食材处理得没有异味,让人浑然不觉地吃下。

        “掌柜做酸菜鸡肉粥可好?这天怪冷的,晚上喝点热乎的也舒坦。今天好像还看到买了些木耳,炒个肉丝最好吃不过。”顾茵当着尚膳太监的面询问周掌柜。

        周掌柜又看向尚膳太监,尚膳太监正吃着顾茵孝敬的猪油渣下酒。

        从前他只负责给皇帝传膳和试毒,出去都是小太监们一口一个‘爷爷’伺候着,如今倒是成了半个灶房的人,日日围着锅台转悠。

        他疏懒地摆摆手,“你们自己决定就好。”

        整鸡切块后放入葱姜料酒腌制一刻钟去腥,豆腐香菇切片,土豆切成条块。

        之后大锅烧油,放葱蒜爆香,放入酸菜翻炒,等炒出香味后加水煮沸,放入腌制好的鸡肉块,再放香菇和土豆条、大米。

        熬粥这个交给顾茵来,她判断火候是一绝,熬到出锅前在放上一些豆腐。

        热滚滚的酸菜鸡肉粥就做好了。

        同时周掌柜也炒出了一大锅木耳炒肉——那木耳事先已经泡过,送到山上后又再由他们浸泡半下午,此时已经变得胶质绵软,但周掌柜一身本事不输顾茵,又用大火快炒,再放一些香料,不论是外观还是香味,都和普通木耳没有区别。

        “今天小娘子和周师傅倒是不藏私了。”尚膳太监闻着灶房里的香味咽了咽口水,“咱家也有些饿了,正好先吃一顿。”

        顾茵却不能让他吃这个,先把他吃出个好歹,外头的人还怎么吃?

        “您哪儿用吃这大锅饭?”顾茵笑道,“我们给您另外做些精致的。”

        顾茵对着周掌柜使了个眼色,再次放酸菜下锅爆香,放入鸡块爆炒。同时顾茵下了碗放足了鸡肉的鸡汤手擀面。

        那酸菜炒鸡陪着清爽可口的鸡汤面,把尚膳太监哄得眉开眼笑。

        没多会儿,侍卫们就来传膳了。

        这次轮到来抬吃食的两个侍卫正在抱怨,“兄弟们从前在京城不说炊金馔玉,那也是吃香的喝辣的,何时沦落到这种地步?”

        他们所谓的沦落,也就是隆庆帝给他们制定的两菜一饭,有荤有素的标准。

        别说行军打仗,就是一般的富户百姓都没他们吃得好。光说那木耳一样,就是一般百姓都吃不起的。

        但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待遇俨然是一种折磨了。

        “你少说两句,”同行的人肘了他一下,同时不由感叹道:“今天的饭菜好香啊!”

        “大人们都辛苦了。”周掌柜笑着,和往常一样和他们一道去分发吃食。

        一般的军队纪律严明,便是用饭也有规矩,这群皇城来的公子哥儿自然不讲究那些个。

        闻着今天格外香的吃食,众人都比平时多要了好些。肉粥多,木耳少,这些木耳最后大部分还是呈送到暗卫那里,他们才是如今营寨里皇帝最受器重的人。

        而灶房里,顾茵又心急又害怕,却偏还要笑着应对那尚膳太监。

        这时,高大的身影在门口出现,顾茵一见了他,心里立刻松了口气。

        喝得半醉的尚膳太监瞧着好笑,打趣道:“你这相好倒是来得巧,肯定是因为今天小娘子做的饭菜格外香,把他给勾来了呢!”又对青年招手道:“别在门外站着了,快进来吧。”

        青年看到顾茵发着抖的手,第一次逾矩地牵了上去。

        他的手干燥而温暖,那温暖从指尖一直传到顾茵心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