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古代科举奋斗史 > 106、一百零六章

106、一百零六章

小说:古代科举奋斗史作者:一尾桃花鱼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3-07 19:17:16
赵青昭展开试卷,  开始审题。

        这次殿试的题目倒是令人有些意外。

        这么说吧,这次殿试试题相对于会试而言,那难度可不只下降了一点点,  。

        然而考场上去赵青昭这般想法的,  却是屈指可数。

        简单?什么简单?

        敢不敢摸着自己的良心再说一遍?

        天知道当他们看到殿试上的题目的时候有多激动?

        这次殿试的试题终于和他们平时测试的难度相持平了。

        终于,  终于可以有一次正常的考试了。

        他们内心的澎湃简直不足与外人道已。

        这一天天他们容易吗?

        参加个科举简直比打仗还累。

        以前人家参加科举的考生,  除非是人事不醒,  否则没有人愿意放弃考试。

        可是他们这次就不一样了,他们是拿起试题,  浏览考题后的第一眼,  就决定弃考了。

        事实上这次科举放弃会试的人还真不少。

        不过大多数人还是按捺了自己这个蠢蠢欲动的念头。

        这和战场上不战而逃的士兵有什么两样。

        弃考=丢人,简直是太丢人了。

        这不相当于直接告诉其他人,  他们就是个畏惧权势不敢说真话的小人吗?。

        这样的人,哪个正正经经的读书人愿意与他为伍的。

        他们能坚持到现在,都是因为“头铁”,呸,口误。是因为他们心中不畏强权敢上青天揽月的浩然正气。

        他们以为他们的会点背到此次殿试结束,  万万没想到,竟然否极泰来了。

        这也太振奋人心了!

        果然,陛下不愧为陛下,  和以前那些乱出考题的妖艳贱货果然完全不一样。

        考场考生们这幅不敢置信--欣喜若狂--感动至极的画面,  落在考场周围的侍卫,太监眼里,就是莫名其妙了。

        都开考了,  这群考生不好好做题,手拿着试题,不停地在那里抖啊抖的。是不是有什么毛病?

        难道读书人考试都是这个调调?

        此番心思暂且不提。

        再说这边,  赵青昭拿到试题之后,略一思索,便着手开始答题。

        这次考试策论考的是农事耕耘、律令法理。

        出的题是中规中矩。

        这样的文章,从赵青昭学四书五经开始,写过的没有五十也有三十了。

        这些文章通过他自己的精雕细琢再加上名师们的倾心指点。

        修改之后就形成了几篇上上之作。

        索性赵青昭记性还算不错,这些文章的内容他都记得。

        结合此次考试,选出一篇最合适的文章,再略做修改,也就成了。

        心中有数,下笔自然如有神助,一气呵成。

        一旁的裴霖,原本还在仔细思考,耐心斟酌。

        看到赵青昭一动笔,他也就忍不住了。

        他心里憋着气,想让赵青昭好看。

        今天他就要让这个家伙知道,一时的运气是靠不住的,最终的成败靠的只能是实力。

        一时之间,考场之前静若寒蝉,两眼所过之处,学习们皆在奋书疾笔。

        不知何时,安正帝也出现在了考场。

        有那些眼尖的大臣,便打算行礼,安正帝挥了挥手,表示免礼,一切如常就好。

        大臣们会意,随及神色自若。

        安正帝是从殿门口开始进行观望的。

        入目所即,有的学习在沈思,有的在挥墨。

        安正帝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不管这幅画面看了多少遍,当他再一次看的时候仍然觉得心中舒朗,心情愉悦。

        考生们此时欣欣向荣,生机盎然,未来也能成为魏朝的中流砥柱。

        随着时间的流逝,安正帝渐渐地发现了一些不同。

        今年的学子质量好像比上一届要高一些。

        这个学子言之有物,这个学子言语恳切,那个学子观点新颖。

        都很不错。

        安正帝想着,慢慢的踱步到了第一排。

        这次科举的前几名应该更不俗吧,且看看。

        赵青昭提笔的手顿了顿,原来是有人来到了他旁边。

        他心思一动,转而专注的开始提诗。

        这次的考试题目都还好,除了这道诗赋。

        这道诗可不简单。

        名字叫《终南望余雪》☆是一篇写景的全命题诗词。

        从题目来看,就是描写终南山的雪景之意。

        看到这道题目,赵青昭难得的叹了口气。

        这道题令他有一丢丢的伤脑筋。

        他这辈子还没有去过终南山,自然也没有看见过这雪景。

        划重点,这辈子。

        对,他上辈子是看过的。

        他上辈子孑然一身,平日里除了工作就是工作,也没有什么爱好。

        不过节假日的时候他也会出去走一走。

        终南山他自然也是看过的。

        终南山是陕西境内秦岭山脉的一段,主峰是道教的发源地,又被称为太乙山,山体郁郁葱葱,风景优美,是中国南北天然的地质、地理、生态、气候、环境乃至人文的分界线,秀美的自然风貌和宜人的气候,吸引了无数游客。☆

        赵青昭这辈子是打算故地重游一番,可是一直没有机会。

        他心里可惜了一下。

        不知道他的运气是好还是不好。

        说是不好吧,他也顺顺当当的到了殿试。

        说好吧,这次的诗赋题目完美的避开了他以前所做过的诗。

        他之前存起来的那些诗,全部都作废了。

        想到这里,赵青昭开始在脑海中回想自己当初第一眼看到终南山的模样。

        提笔在宣纸上写到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此诗一起呵成,写完了之后赵青昭仍觉得心中有一股挥之不去的豪情在心中激荡。

        安正帝也看见了赵青昭这篇诗。

        他看到赵青昭的第一眼,就觉得这个学生特别的和他眼缘。

        他不仅长得特别钟灵毓秀之外,而且还写的这一手好字。

        隐隐自称风骨。

        他看过考场上这么多人的字迹,写的好的不是没有。但是赵青昭的字还是能让人眼前一亮。

        这就非常难得了。

        欣赏完了他的字之后,安正帝回过神了,打算看看他写的内容。

        这时赵青昭刚提完诗。

        于是安正帝目光顺着字迹一一揽去。

        嗯,写的不错,没有糟蹋他这幅字。

        看完他超抬腿离去了,他在这里也站了好一会了。

        他这把老骨头了,还是回去歇着吧。

        这一转眼,考试便结束了。

        安正帝除了上午短暂的出现了一会儿,后面就没有在出现过了。

        大家觉得松了口气的同时,也觉得有点遗憾。

        赵青昭随着众人一同向宫门外走去。

        大家全程沉默寡言,不敢东想西想,乱了礼仪,坏了规矩。

        皇宫毕竟还是皇宫。

        出了宫门大家就分道扬镳了,这次考试时间虽然不长可压力也不小。

        再加上见识了天子威仪,更加没有心思客套。

        赵青昭一上马车便闭目休息了。

        他这一天精神高度集中,片刻都没有松懈,实在是有些疲乏了。

        马车外驾驶的侍卫,拿出了他平生最好的驾车技术,架的十分稳妥。

        “公子,到了”

        听到风燕的声音,赵青昭慢慢的回过了神来。

        他刚刚小憩了一会儿,但是睡的并不踏实。

        现在醒过来还觉得头有一点混沌。

        赵青昭走进赵府,果不其然看到了在里面等待的赵长松。

        两人再一起吃了晚饭,便各自休息了。

        赵青昭这一觉睡得也很不踏实,身上时冷时热。

        梦里种种事物就像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怪物。

        一口一口的叫嚣要吃掉他。

        赵青昭费力的拼搏着,挣扎着,迷迷糊糊之间仿佛还看见了赵长松担忧的脸庞。

        片刻,赵青昭又继续去和梦里的大怪物搏斗了。

        等赵青昭再次睁开眼睛,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了。

        他扶上自己的额头,摸到了一条湿冷的帕子。

        原来我发烧了。

        赵青昭后知后觉的想到。

        “公子,你醒了”

        身旁的丫鬟惊醒的叫道。

        说完也没等赵青昭回话,高兴的去叫人通知赵长松了。

        和赵长松一起进来的还有大夫。

        这时赵青昭正在丫鬟的搀扶下喝着热水。

        “昭哥儿啊,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啊!”

        “大夫快帮忙看看,昭哥儿现在情况如何?”

        大夫将手放在赵青昭脉搏上,仔细的开始把脉。

        到不似之前那么缓沈了。

        “令公子如今高热已退,倒没什么大碍,不过病来去山倒,病去如抽丝,还是要仔细将养。”

        “多谢大夫!!!”

        “赵老爷客气了。”

        送走大夫之后,赵长松回到了赵青昭卧室。

        “谢天谢地,昭哥儿你可算是醒了。”

        “父亲不必担心,儿子已经没事了。”

        瞧着赵长松仿佛想要下床,赵长松连忙上前阻止了他的动作。

        “你是没瞧见,你自己的脸色有多难看,还是听大夫的话,好生修养。”

        “你也别仗着年轻,就别不把自己身体当一回事。别的什么都是虚的,只有身体,自己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赵青昭认真的点了点头,也没有向赵长松解释,他刚刚只是想去拿水杯。

        “儿子知道了”

        赵长松欣慰的点了点头。

        “这就好,风燕好好照顾你家公子”

        “属下遵命”

        赵长松点点头,转身离开了。

        风燕等人真是尽工尽职。楞是让他再床上躺了一天。

        殿试向来放榜很快。

        明日,便是放榜的时间。

        作者有话要说:  ☆1  引用唐代科举试题

        ☆2引用牧水,终南山之旅-采药

        ☆3引用唐代  祖咏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