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古代科举奋斗史 > 97、第九十七章

97、第九十七章

小说:古代科举奋斗史作者:一尾桃花鱼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3-07 19:17:15
第二天

        经过半个时辰的赶路,  赵长松一行人也到了文定候府。

        文定候府是魏国太祖御赐的宅院,而今也过了一百多年。

        青砖红檐,厚重朴实,  这是赵青昭的对文定侯府的第一映像。

        出了马车,  赵青昭便收敛了思绪,  随赵长松入府了。

        赵长松每年都会来京城拜访,  是以对侯府还算熟悉。

        “赵老爷来了”

        “陈管事”

        来的是一个四十左右的中年人,  拱手向两人行礼。

        “快请,快请,  太夫人一大早就念着呢!”

        “劳姑姑记挂。”

        文定侯府是个五进五出的宅院,  两人在陈管家的带领之下,走的是最近的路线,  饶是如此,也走了整整的近两刻钟。

        赵青昭心里有准备,平日里也勤练武艺,再加上走的不算着急,是以还算轻松。

        将人带到留云院,  陈管事就出声告辞了。

        临走前,陈管事用余光悄无声息的暼了赵青昭一眼。

        能做到文定侯府管家的位置,陈管事自认有几分识人的眼力。

        这位赵公子从进侯府,  就表现的十分得体。

        进退之间,  不卑不亢,既不过分亲热,也没有不识礼数,  分寸之间,拿捏的恰到好处。

        不管这规矩是被人提点过的也好,还是他本身习性也罢,  都不可小觑。

        赵青昭和赵长松在院外略整理了下仪表,便随着丫鬟们去拜访太夫人。

        普进大堂,就看到了一大群女眷。

        赵青昭目不斜视,跟着赵长松行礼。

        “侄儿,赵柏舟,拜见姑姑!”

        “侄孙,赵青昭,拜见姑奶奶!”

        赵长松说完就站到了一旁,方便赵青昭行大礼。

        这是赵青昭第一次见太夫人,在赵青昭有限的长辈中,这位也是难得的高龄。他行的还挺心甘情愿。

        “好孩子,快起来!”

        太夫人今年七十又一,是难得的高寿。

        人至古稀,却不显疲态。面容和蔼,眼神温柔。

        岁月虽然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却并没有减少她的美丽。

        “这就是昭哥儿吧!果然是一表人才。”

        王明烟身旁一个约摸四十岁左右的妇人,笑着说道。

        “这是你大表婶。”

        赵青昭闻言忙拱手行礼。

        文定侯府太夫人王明烟早年生了两子一女。

        如今这二子早已分家。

        现居住在这侯府的只有这大表叔这一家。

        大表叔生了三子三女,二嫡四庶。

        这六人早已成家,又各自添了许多儿女。

        这些儿女只比赵青昭略小几岁。

        把这一大家子表哥表弟表侄女表侄儿认清楚。

        时间已经不早了。

        赵长松见王明烟面露疲态,便没有继续打扰。带着赵青昭出了留云院,打算去拜访陈佑。

        文定候府的老太爷,如今身体不太好,平日里觉多,有时还不认人。

        平日里莫说府外的亲戚,就连家中的少爷小姐,也是轻易见不得的。

        不过,赵家到底一直受太夫人偏爱。

        是以赵长松将人带了过去。

        陈佑早年简在帝心,如今就算年纪大了,也依然在帝王那里挂了号。

        赵青昭怀着敬仰的心情认真的给这位曾经的文定候行了大礼。

        做官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但看你要做什么官,要做到哪一步。

        赵青昭对于自己未来的路其实没有很大的野望。

        走一步算一步,不求速度,但求稳妥。

        今天见了陈佑之后,他突然有了明悟。

        他要善始善终。

        见过陈家的一众亲戚之后,赵青昭就开始继续冲刺了。

        林夫子他们给他们制定的作息大致与以前在乐陵时一样。

        都是十日一休,只不过更紧一些,更细致一些。

        最后一日,赵青昭没有出门。

        在院子里好好的看了一天书。

        今日是时间不凑巧了,改日他还得和华若见一见。

        三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如今的时局亦与三年前不同。

        三年前

        三皇子和四皇子同时出任钦差,前往安山县。

        只不过一个的侧重点是安抚民众,平息民怨。

        另一个是调查真相,收集证据。

        安山县这一潭水,十分乱。官场各家,都不敢沾身。

        只是如此一来,背后之人就不好动作了。为了置之死地而后生,他在背后又推了一手。

        拉着大皇子和二皇子一头栽进了这里头。

        将浑水搅和的更浑了。

        一时间朝堂上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相互推搡,互揭老底,就怕惹事上身。

        虽然这个局面,彻底的达成了背后之人的预期,可是最终结果却到底没有如他所愿。

        天子震怒,亲自出手将局面稳定了下来。

        但这个时候大皇子和二皇子已经刹不住车了。

        两方你来我往,俨然是动了真火气。

        天子喊停时,双方损失都惨重。

        在这场争斗里,大皇子和二皇子元气大伤。

        当然,四皇子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周锦钦调查出真相之后,安正帝借着他的手,血洗了上到京城世家下到东南官场好一批人。

        生生的拉了一圈仇恨值,得罪了半数官场人。

        虽然被坑的很惨,但按理说到底也是为皇帝办事。多少应该有些补偿。

        事情处理完之后,四皇子战战兢兢在府里等待宣召封赏。

        偏安正帝此时却仿佛失忆了一般,完全忘记了他这个人。

        等到血洗朝堂的余波过去。朝堂官员们那被安正帝吓破的胆子又长了回去之余。

        重提立太子事宜之时。

        安正帝才在臣子们的提醒下后知后觉的想起了,四皇子。

        这一提醒可不得了。

        仿佛老房子着火一般,安正帝这几十年来对四皇子难得的父爱,也随之被唤醒了,他表示:四皇子很好,我很欣赏他,要封赏,狠狠的封赏。

        四皇子在安山县一事中居功至伟,虽然手段太过冷血,可功绩却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随后各色金银珠宝、佳肴美酒一日三趟的往四皇子府里送。

        这架势,谁遭得住?

        这下子有人都开始慌了,安正帝这话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想立四皇子为太子。

        这可不得了,简直是要捅破天了。

        大皇子二皇子和其他皇子派系的人,难得的同一了战线。

        四皇子党必须得打压下去。

        达成共识之后,多方人马就开始行动了。

        推人上去困难,拉人下来还不简单吗?

        再说此事还有一个三皇子卡在中间呢!

        都是一起种树的,没道理不准人摘果子啊!

        没这个说法啊!

        于是四皇子就造孽了。

        不管是多少年前,不管是表了多少代,凡是沾亲代故,似是而非的案件。

        全部往四皇子身上扯。

        四皇子、四皇子根本就招架不住。

        眼看着四皇子一派的人都快减成个位数了。

        安正帝终于出手了,表示:虽然四子做事,做的不太靠谱,但是也情有可原,毕竟年纪还小嘛!朕原谅他了。

        众官员:真是x了狗了。

        安正帝才没有空管这些臣子心里是怎么想的。

        一连四道旨意发了下去。

        大皇子,周锦晨封齐王

        二皇子,周锦睿封楚王

        三皇子,周锦初封赵王

        四皇子,周锦钦封燕王

        清一色的亲王爵位撒出来,把众人都砸懵了。

        这,这到底是几个意思啊!

        讲清楚啊喂!

        安正帝佯装不知道手底下的臣子们的试探。将所有的明示暗示都推了出去,直直的装起了糊涂来。

        见到安正帝的这个态度之后,大家就知道此事再也没有转圜的余地。

        虽然不太满意,但好在也没有糟糕到底。

        不过,这件事也不可能就这么简单的就算了。

        总得往自己身上巴拉巴拉些好处才行。

        于是四皇子就被面壁思过了。

        也许是安正帝觉得自己对四皇子的安排已经是自己能做到的极限。

        也许是大皇子和二皇子之后的哭诉,让安正帝觉得自己偏心太过。

        于是,安正帝终于开始正眼瞧自己的其他皇子。

        如今,三年过去,朝堂上已经也没有四皇子的立足之地。

        倒是新起来的三皇子派势不可挡,与大皇子二皇子在朝堂上形成了三足鼎力的态势。

        时间就在这同窗们紧张刺激的复习中,缓缓的溜走了。

        冬日越加冷,风也越来越干燥刺骨。

        初初来时,同窗里还有许多同窗不适应。

        现在,大家都已经习惯了。

        京城的天气虽不同于乐陵,但是算不得多么迥异。

        现在离会试还有五天。

        林夫子们,也渐渐地减少了大家的课程。下午也难得有两个时辰可以给大家放松放松。

        最近的弦确实是绷的有点太紧了。

        一张一驰才是上策。

        不过夫子们也不敢放的太松,若是把心都弄散了,岂不可惜。

        是以,这每天两个时辰的放松都是有条件的。

        一是,课业必须完成。

        二是,必须向夫子报备,烟花赌场之类的场地,是绝对绝对不允许进去的。

        上午的课程完成之后,赵青昭就收拾东西回房间了。

        他今日要外出,刚刚已经和夫子报备过了。

        因着今日要会的是华若,是以夫子们也特外开恩,允了赵青昭外出吃饭。

        这倒不是夫子们杯弓蛇影。实在是,不得不防。

        毕竟会试录取的名额就那么多,丧心病狂的人会做什么,谁也不能预料。

        白鹭书院把条条框框订死了,虽然限制颇多,但确实都是为了学子们好。

        为防有心人作祟,白鹭书院只能尽最大限度的把人放在自己眼皮底下,保证学子的平安。

        赵青昭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谢过夫子之后,就出门了。

        华若挑的是一处茶楼,僻静,安静。

        茶楼饭食简单,干净清淡。

        他在这个茶楼吃了好多年了,卫生方面很有保障。

        要不然他也不会约赵青昭在这里相聚。

        华若刚到没多久,赵青昭也到了。

        两人一年前还见过,平日里通信也挺频繁,倒没有所谓的生疏感。

        “昭弟,快请。”

        赵青昭也没客气,取下披风后,就入座了。

        “南和兄,客气了”

        南和是华若的字,自他弱冠以后,赵青便以其字相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