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名著世界当女配 > 218、红楼7

218、红楼7

小说:名著世界当女配作者:卷毛猫猫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6-19 19:25:15
第二天一大早,  米娜和达西两个人才一起身,刘嬷嬷就亲自带着几个小丫头进来服侍二人。

        “嬷嬷今日怎么进来的这么早,可是有什么事?”米娜好奇的问道。

        她是真的没想起来,  今日到底有什么大事能劳动这位奶嬷嬷一大早就进来。

        刘嬷嬷见问,  赶紧陪着笑脸说:“今日是奶奶回门的日子,  我怕丫头们哪里准备的不够周全,  就进来看一眼。”

        还别说,  要不是刘嬷嬷提醒,  不管是米娜还是达西还真把回门这事给忘了个干净。

        毕竟两口子打从来到这个世界,  这颗心就没有一刻闲下来的时候,  哪里还能记住这些琐事。

        米娜也止不住的懊恼,  达西没意识到也就算了,她怎么连这么重要的事都给忘了。尽管心里慌的一批,  但表面上她却表现的胸有成竹,甚至还满面含笑的给刘嬷嬷说什么劳动费心之类的话。更没反对丫头们又把她打扮的一身喜庆。

        达西听了这事,  到也从贾蓉的记忆里找到了回门到底是什么含义。既然这件事对所有新娘子都意义非凡,那么他为了让娜娜长脸,怎么也得显得更郑重才行。

        这不是才梳洗完毕,达西马上吩咐下人去书房传话,  叫那里伺候的小厮取来一些上好的纸墨笔砚还有一部新书,  预备送给记忆中的妻弟秦钟。

        既然功名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如此重要,  那么他鼓励妻弟念书总不会出错。

        米娜对秦家的感官其实也很复杂,  书里说秦可卿的养父秦邦业直到四五十岁膝下都没有孩子,于是就去养生堂抱养了一儿一女。结果那个抱养回来的儿子死了,  只剩下女儿活了下来。

        后来到了秦邦业五十三岁那年,好不容易又得了个亲儿子就是秦钟。作为家里唯一的老来子,秦钟自然被娇宠着长大的。不然也不会干出给唯一姐姐送殡的路上,  还跟小尼姑智能偷情又跟贾宝玉胡闹的勾当。

        后来更是因为智能私下里投奔秦钟的事被秦邦业得知后,不但挨了老爹的一顿好打,他爹秦邦业这条老命也被活活气死了。

        挨了打的秦钟羞愧懊恼之下,自己也是伤上又添了病症,最后也落了个一命呜呼。

        反正不管怎么说,米娜对这个给姐姐送殡的路上还跟小尼姑和贾宝玉胡闹的便宜弟弟是真没什么好感。

        只是既然原身秦可卿是秦邦业给养大的,不管秦邦业抱养她是出于什么目的,但为了那点儿养育之恩也不好让秦家落到那个家破人亡的地步。最关键还是不让秦钟来贾家族学,更别跟贾宝玉混在一起。

        心里有了计较,米娜和达西夫妻已经来到尤氏的院子,一个是给尤氏和贾珍请安,再一个两人出门哪怕是新媳妇回门这种正事,也得向长辈禀告并征得长辈同意。

        尤氏依然是一副慈母样,做事也算周全,早早的就准备好了一大车回门礼给新媳妇回门用。

        米娜也好奇尤氏怎么对她这个儿媳妇如此友好,心里猜着是不是表面看婆媳两个出身都不高,带到贾家的嫁妆明面上看也一样不怎么丰厚,至少她们婆媳俩不存在谁压谁一头的情况。再加上她尤氏个继母,更是在贾珍面前说话不怎么算数,也需要经营出一个宽厚的好名声。

        总之目前为止,她对尤氏的宽厚慈善还是感激居多。只是一旁贾珍那觊觎的目光,实在让人厌恶。

        幸好贾珍今天似乎心情不错的样子,他难得没对儿子横眉立目的呵斥几句,只随便交代了两句就让他们小夫妻俩个赶紧出发。

        秦邦业只不过是个工部营缮司郎中,小小的七品官而已,所以秦家住的地方自然距离宁国府这种勋贵聚集的地界不近。

        独自坐在马车里的米娜,也不愿意跟丫鬟说话,便靠着大靠枕闭目养神,脑子却一直没有停歇的想着秦家的事。

        她猜着估计正因为秦邦业是老义忠亲王的人,而那位老亲王当年坏了事,他们这些个门下人在仕途上也没有了前程,不然也不会熬到七十来岁还是个七品官。

        更可能秦邦业又只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那些人才把老亲王的血脉托付给他抚养,这样至少不起眼。

        其实米娜猜的不错,秦邦业确实是老义忠亲王的门人,虽然地位不高却对那位老亲王忠心耿耿,否则也不会冒着风险把秦可卿这给养大。

        可以说他一辈子只是个七品官不能升迁,以及新皇登基没有被清算,都是因为抱养了秦可卿这个女儿。

        官场上的不得志,也让秦家没什么好发展,全家上下一年里也就靠着秦邦业几十两银子的俸禄,还有不多的一些冰敬碳敬度日。最多还有当年老义忠亲王风光的时候,秦邦业靠着主子得的一点儿赏赐,以及添置的一个小庄子。

        不然也不会为了给秦钟凑点子束脩,就得叫秦邦业七拼八凑。

        心里装着事,二三十里的路程倒也不算难熬,再睁眼的时候马车就到了秦家的大门口。

        秦家就住在一片小官聚集的地方,家里是个小小的三进宅院。

        出发之前,米娜已经把她知道的还有记忆里秦家的情况告诉了达西,所以达西在面对便宜岳父秦邦业的时候,很是坦然的把自己目前在家读书的事情告诉了这位岳父。

        而且达西话里还暗示了因为贾家族学水平不怎么样,不然他这个贾家族长的唯一嫡子也不会自己在家里读书而不是去族学。

        当然他故意没提,因为已经成亲就算成了大人,已经用不着上什么族学了。

        秦邦业对女婿读书上进的事,自然是赞同的。因此看着这个女婿,也是越来越顺眼。

        有了一个好的开端,达西又奉上了家里准备的回门礼单,外加单独给小舅子秦钟带来的文房四宝和书籍,又鼓励了小舅子要好好读书。

        秦邦业对于这个娶了秦可卿的贾家还是信任的,当然即使不信任也轮不到他做主说不,所以话里话外也只是希望他女儿在贾家能够一世平安。

        外头翁婿两个相处还算和谐,里头米娜就没那么清净了。

        因为秦邦业的发妻早早的就过世,现在家里头主事的也不过是一个生了秦钟的老妾,而秦可卿作为名义上秦家的嫡长女,倒是有几个秦家的亲戚婶子,嫂子之类的,过来专门接待回门的姑奶奶。

        以秦家的家世,这些亲戚的身份也高不到哪里去,所以对这个高嫁到恭候府邸的外嫁女的态度很是殷勤,更多的则是奉承。

        对于这样直白又夸张的奉承,米娜实在接受无能,却又不得不强迫自己支应着这些亲戚,毕竟她不能叫人说出攀了高枝就不认亲人的话,尽管这些人都指着从她身上沾点好处。

        这些人都不知道米娜的情况,只认她嫁入了高门,可关键是米娜自己现在都自顾不暇,即使有心也不可能真的给这些七大姑八大姨许诺什么。

        要说好处,米娜更原因等手头银钱富裕了,资助秦家的孩子们好好读书,毕竟只有男孩子们考出功名,有了前程,秦家才有了未来。

        但是这些话都不是她一个才出嫁的姑奶奶能在这个场合说的话,心里打算过后跟达西一起商量一下帮着秦家孩子找个靠谱的书院,然后供他们读书。

        好不容易在秦家用了午饭,米娜和达西到了离开的时候,没有什么依依惜别,两口子就那么上来宁国府的马车。

        作为子女,出门回家第一件事儿当然还得告诉长辈一声,‘我回来了’。所以两口子悲催的又到尤氏和贾珍那里请了安,又说了一下今天回门儿的情况。

        “既然都回了门儿,那蓉哥儿从明日起也该好好念书。”贾珍对儿子依然是严父脸,但对着米娜这个儿媳却又变成了慈父,“蓉哥儿媳妇也从明日起,就帮着你们母亲开始管家吧。”

        不知道贾珍叫她这个新媳妇管家出于什么目的,但是米娜才不乐意管宁国府这些破事儿。

        而且她现在跟尤氏的关系还不错,也不愿意从尤氏手里夺权破坏这种和谐,所以赶紧站起来推辞。

        “媳妇儿才进门,哪里就能担起如此重责大任,管家这事儿还要仰仗母亲操持,媳妇儿自知愚钝,也只能在旁侍候母亲。”

        她是真心推辞,而且也明显感觉到尤氏在她开口推辞的时候,眼角眉梢的笑意也是发自真心。

        结果她们婆媳俩默契挺好,一个不愿放权,一个不愿接手,却没想到贾珍就不是个一般人。

        这位公爹压根就不考虑婆媳两个的想法,只坚持自己的主张,“很是不必这般推辞,家里虽然就咱们几口人,但也有不少的事要处理。你也算是将来贾氏一族的宗妇,这些事儿早晚也要学来,不如早点儿跟着你母亲学一遍才是正经。”

        他找的理由冠冕堂皇,不管是尤氏还是米娜,谁都说不出反驳的话。

        所以婆媳两个也只能压下心里的不乐,表面上做出顺从的姿态。尤氏更是大方的表示,先把厨房和针线房两处给米娜练手。

        既然公婆都表了态,作为小辈儿的米娜也只能站起身来,感激公婆对自己的信任,又强调了她会跟母亲好好学习。

        她态度谦逊又不揽权,显然取悦了尤氏。甚至等贾珍离开之后,还和颜悦色的给米娜讲解这两处地方都需要注意什么事情。

        其实尤氏嫁给贾珍多年,即使不怎么得宠,可作为宁国府唯一女主人又怎么会不了解贾珍的脾气秉性。

        甚至刚刚她就隐隐的察觉到贾珍看着儿媳妇的眼神有些不对,可是贾珍说话行事又没什么不对,毕竟事关重大,她虽隐隐有些猜测却又不敢深想。

        好在秦氏这几日的表现一直温和恭顺又知道守礼,时刻侍奉着她这个婆母,并没有任何出格叫人指摘的地方。

        所以尤氏只能压下心思,表面分毫不显。

        其实宁国府虽大,正经主子算上惜春也就五人。所谓厨房针线房,更多的还是给家里几百个仆人服务。

        至于主子,尤氏是个省事的,惜春又在荣国府,贾蓉历来做不得主,最难伺候的也就是当家人贾珍了。

        这位当家人最是能折腾,不是今日邀请一些王孙公子来家吃酒唱戏热闹热闹,就是明日又要跟几个姬妾想个新花招一起享乐。

        只厨房光是为了给他准备酒宴,也差不多跟荣国府伺候贾母的排场差不多了,尽着天底下的好东西写了水牌,这位爷点什么就做什么,最后再一起算总账。

        这么一来,厨房这边儿永远都是一摊子的烂账,多少说不清的消耗,自然全都算在贾珍的头上。

        这么一看,也不怪尤氏主动把厨房这块看起来油水丰厚,其实是个烫手山芋的地方让给她管。

        其实尤氏在放权之后,心里也是终于拜托了麻烦的轻松。她甚至还想着要不要学一学西府二太太,自己攥着库房的钥匙还有府里下人的身契,然后把那些乱糟糟的杂事一股脑全都推给儿媳妇,那样她才算轻松呢。

        可是尤氏才试探着开口,就被米娜给推辞了。

        看着儿媳妇实在推辞的厉害,尤氏也不急在一时,背景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不过该说的话还是要说出来,“管家理事也就这个样子。等你把厨房和针线房两处的事情上了手,我再把其他的事儿也都交给你。毕竟你公爹也说了,你是将来贾氏一族的宗妇,该管的事情还是逃不脱的。”

        逃不脱也能拖一时是一时,米娜只能继续推辞,“原本父亲和母亲如此信任儿媳,儿媳只有感恩本不应辞,只是媳妇儿只恐怕资质愚钝,不堪大任,把家给弄得一团混乱,所以还得仰仗母亲多多教导。”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