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全真教主 > 第七回 困民久已陷刀兵 不再颦眉发叹声

第七回 困民久已陷刀兵 不再颦眉发叹声

小说:全真教主作者:沂山不肖生字数:6976更新时间 : 2020-08-11 23:56:00
 害风害风旧病发,

  寿命不过五十八。

  两箇先生决定来,

  一灵真性诚搜刷。

  这是王重阳《重阳全真集》中的一首七言律诗巜奏期》。对于这首诗也是颇有争议的,而且很是神秘,让人不可思议。

  按诗集所载,这首诗应该是王重阳生前所做,但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确实也是在五十八岁那年去逝的。因此,有人怀疑,这首诗是在王重阳去逝后,他的弟子们伪作的。

  又有,据《金莲正宗记》所载,王重阳东去宁海传教时,路过洛阳上清宫,一时兴起,题诗于壁:“丘谭王风捉马刘,崑仑顶上打玉球。”后经证实,丘谭马刘皆是王重阳的弟子之姓氏。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后人自然不肯想信,于是有人怀疑,这又是王重阳弟子们的伪作。

  话不多言,书接上回。话说,林道长对王世雄说愿意收他为关门弟子,并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王世雄听后大为震惊,一时仓促,竟然无言以对。

  林道长微微一笑,说道:“王居士不必惊讶。其实,世间万物,凡事都有定数。贫道与你相遇,亦绝非偶然。”说着,轻轻呷了一口茶,接着道,“实不相瞒,贫道究毕生精力,研习《易经》和《推背》等卦卜和推算之术,并撰有几篇灵文和内功心法一部,眼看形将枯槁,如不寻找有缘之人继承衣钵,恐怕毕生的心血将毁于一旦,后继无人。另外……”说到此处,林道长似有难言之隐,沉吟了一下,才接着道,“另外,还有一件大事相托。因此事有关天下兴亡和芸芸众生的身家性命,是以百般谨慎,多年来一直苦寻有缘贤士,争奈机缘不遇,未竟之志。”

  王世雄神情肃然,小心问道:“不知是什么样的大事,竟然事关天下兴亡,前辈能方便见告否?”

  林道长轻轻叹了一口气,缓缓道:“贫道通过《推背》推演得知,现今天下纷乱之后,必归蛮夷统一,汉室江山已不复存在矣!”

  王世雄身子陡然一震,失声道:“难道……难道我大宋江山终被蛮夷所灭!”

  “此乃天数,只是迟早而已!”林道长叹道,“如今天下,就好比古时周朝之后的三国鼎立,宋、金、蒙各自为政,相互钳制,方能三足鼎立,金、蒙两国如亡一国,宋必亡矣!所以,贫道欲将毕生所学传授于你,待你自成一派、发扬光大之后,亦可从中周旋,方保我大宋无恙。你须谨记:帮金即扶宋,助蒙即救金,护宋抗金、蒙。只需保持三国鼎立,大宋无恙也!”

  王世雄听了,赶紧起身双膝跪倒,叩首拜道:“即是关系我大宋宿命,弟子自当受命!只是,弟子已到不惑之年,才疏学浅,怎能担此重任?”

  “这个不妨事。你天生异相,资质聪颖,与我道家有缘,只需勤学苦修,日后必是一代宗师,受后人敬仰!”说完,林道长命李灵阳从后面洞中取来一只精致木匣,交与王世雄道,“这是我平生所学,内有《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各一部,为师自注《易经》、《推背》各一部,为师自撰《释经诋诬道教议》、《归正议》各一部,道家《青龙剑谱》和《五雷玉书》各一部,另授你‘五篇灵文’,做为执掌门派秘籍之用,你需好自为知。”

  王世雄双手小心接过,恭恭敬敬地叩了三首,再次拜道:“弟子今得恩师授业,感恩戴德,必将潜心苦修,研精竭虑,穷一生之力钻研经文,定将我派教议发扬光大,永世传承,以不负师恩!”

  “好!这个为师已然算定,自不消细说。”说完,命李灵阳也一同跪下,然后向东方拜了三拜,朗声道:“尊奉太上老祖,列位上清宗师,弟子今日收终南王世雄为正式门徒,并将本派教议相授,请列位祖师在天之灵,多家庇佑,教我派发扬光大,永世传承!”拜完,面向王世雄,命他先拜了祖师,又行了师礼,然后为他解开发髻,梳了个道纂儿,接着道,“你师兄道号‘灵阳子’,道家名唤李灵阳;为师赐你道号‘重阳子’,道家名唤王重阳,你须谨记。”

  “弟子谨尊师命!”王重阳再次叩首,拜谢恩师赐号。“今日弟子脱离凡尘,入我玄门,自愿改名王喆,字智明,号重阳,永侍三清,此生不愈。”

  林道长点头微笑,甚是欣慰,双手扶起王重阳和李灵阳,深情地看着二人,道:“灵阳,你今后的造化全在重阳的身上了,务必用心扶持!重阳,你今后与灵阳共同潜修,如有不解之处,尽可问你师兄便是!”

  “谨遵师命!”王、李二人单掌打个问讯,齐声应诺。

  林道长忽然长长叹了口气,悠然道:“为度说重阳,为师已违祖训,泄露天机,只怕劫数难逃。现下,为师要闭关一年,安心度劫,你二人今后不管遇有何事,切不可再来,一年之后,自然出关。尔须谨记!”

  恩师有命,王、李二人怎敢违拗,只得含泪拜辞。临到洞口,林道长又叮嘱道:“重阳,今后诸事小心,切勿忘了为师赐言!”

  王重阳垂泪拜道:“恩师嘱托,弟子不敢有违,自当谨记。”

  李灵阳双手将他搀起,二人含泪拜别林道长,来到崖前。李灵阳先行攀藤下去,待到端稍时停住,等到王重阳下来时,李灵阳依旧用林道长之法,挽住他的一支胳膊,使出“云梯纵”的轻功,背靠崖壁,倏地往下滑落了丈余,然后双足跟在崖壁上猛地一蹬,身形又上升了五尺余,把下坠的力道缓了一缓,接着又往下滑落了丈余,双足跟在崖壁上又是一蹬,身形又上升了五尺余,接着再次下滑,如是反复了三次,已然轻轻落到了地面。

  王重阳看的惊羡不已,叹道:“师父的这个‘云梯纵’轻功果真了得,看来师兄已尽得真传了!”

  李灵阳微微一笑,道:“师弟休生羡慕,师父的毕生所学,皆在‘五篇灵文’之中,日后你勤加修练,修为必再我之上。”

  王重阳赶紧道:“师兄休要如此说,师父命我俩共同潜修,愚弟怎敢独占!”

  当下,两人在崖下商议,因王重阳不便抛头露面,由他改换道装,尾随觉慧等人踪迹,伺机救出陈俊;李灵阳乔装改扮,暗中携助群雄,伺机行事。商讨已定,两人随即各自分头行事,且不在话下。

  但说,终南山东麓有个蓝田县,乃是西通京兆府的必经之路,它自古就地据秦楚大道,有“三辅要冲”之称,一直就是关中通往东南诸路的要道。因蓝田盛产美玉,故素有“玉乡”之称。后来,明代诗人王宝赏曾有诗云:“终南之秀钟蓝田,茁其英者为辋川。”

  辋川自蓝田县南经篑山沿谷而上,有一处峪口名唤“阎王砭”,巨峰如屏,凿山为径。过砭后逐渐开阔,水流变缓,波纹旋如车辋,故名辋川。沿途山岩相映,峻峰竞秀;奇花野藤布幽谷,瀑布溪流伴鸟鸣。自唐代诗人王维在此隐居之后,辋川便成为了历代文人骚客的寻幽觅古之地。辋川山谷,湿气较重,常常雾气萦绕,形如炊烟。每逢细雨之时,薄雾缭绕山顶,飘荡幽谷,犹如画卷。后来,明代诗人李进思作诗赞云:

  柳烟桃雨辋川天,

  书诗千年宛自然。

  莫道右丞遗迹远,

  看来只在小亭前。

  此时,正值午时,既是九月农闲时分,又是西去蓝田的要道,是以,篑山下的大道上人来人往,行人不断。有行色匆匆的客商,也有游山玩水的文士,还有拖家携口的难民,形形色色,各忙其事。

  只见在篑山谷口处,靠路边有一家茶摊,上面搭了一个布棚,下面设了几张桌凳,里面坐着几个客人正自品茶。在茶棚边上,有一个白发苍苍、驼背罗腰的老者,坐在路旁的一块岩石上,正吹着笛子,在他旁边,站着一个十八、九岁、怀抱琵琶的姑娘,正自弹拨。只见那姑娘罗帕罩头,身着淡绿色粗布糙衣,虽然朴素,但是眉目清秀,身材苗条,丝毫掩饰不住她那清新脱俗的气质。

  二人吹奏弹拨了一个前调,那姑娘轻启玉唇,开口唱道:“奴的家乡,在山东,麦丰秫满谷香。东海边上,鱼虾肥,故国大好风光。绍兴年间,连起战端,饥民忙逃荒。江山依旧,只是变了模样!遥想故国当年,绍兴改天眷,遗民断肠。一时豪杰,争相起,四下剑影刀光。故国神游,不是旧模样,徒增悲伤。何时还我,昔日大好风光。”歌声清脆,凄婉悠扬,许多路人听了皆是摇头叹息,更有几个来自山东路的逃难者,听完后已是泪流满面。

  茶棚里边的一张桌上,坐着六位游客正在歇脚吃茶,其中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书生,只见他剑眉虎目,鼻直口方,头戴十字软巾,身穿淡蓝色长衫,手中摇着一柄纸扇,显得仪表堂堂,正气凛然。他听那姑娘歌罢,一时兴起,手摇纸扇吟诵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边上一个小贩打扮的中年汉子说道:“五弟,恭喜你又做的一首新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