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峨嵋岭 > 第七章 广播

第七章 广播

小说:峨嵋岭作者:易木风语字数:4002更新时间 : 2021-03-17 13:11:26
  薛峰开学后,原来睡四个人的炕如今只躺了三个人,母亲孟美珍好多天还不习惯,每天晚上上炕睡觉时总要叨叨几句,妹妹薛英虽然觉得烦,但也不吭声,她心里在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

  她还想一个人到东屋去睡呢。

  东屋里也有一个土炕,是为过年过节时招待亲戚准备的,这许多年也没有人住过,堆满了柴禾和杂物。

  薛英前些天想把那些杂物清扫出来,自己搬进去睡,想了想还是暂时作罢了。

  马上要入冬了,要是自己搬去了东屋,那屋还得再生一个火炉,能省一点算一点吧,只能等到过完年入春暖和后再说了。

  薛英在心里说:“娘啊,你现在就觉得空了,待我搬出去了岂不是更空!”

  但那也没有办法,薛英已上了初中,再和父母睡一个炕上,她心里别扭。

  对于婆娘的叨叨,薛奎薛二狗全当作没听见,爱叨叨就让她叨叨去呗,娃娃们都有长大离巢的一天,咋了?日子还不过了?过几天习惯了就好了,也懒得去安慰她,他心里装着事呢。

  儿子薛峰今年上高中了,女儿薛英也升入了初中,都要花钱哩。

  以前还算过得去的日子,以后可能就会显得紧巴了,他得琢磨个挣活钱的路子。

  靠种庄稼显然是不行了。

  家里倒有12亩多地,9亩麦地,3亩棉花地,剩下的一小块地,种点谷子、菜类,也就是够家里日常的吃食。

  一年的小麦倒是可以收割四五千斤,除了交公粮、留种子,还有四千斤左右的余粮。

  可关键是麦子的价格上不去,全卖了也就两千多块钱,这包括翻地、化肥、种子的钱,还得搭赔上全家几口人的劳力。

  另外,婆娘小时候挨饿挨怕了,让不让卖麦子还在两说呢。

  棉花地比麦地稍微强点,但一年下来也就收入千把块钱,两项加起来,满打满算全年的收入也就四千块钱出头,平常吃喝、家里开销是足足有余,但是俩孩子上学就有点捉襟见肘了。

  再说,谁家还不留点闲钱应个急。

  还有就是三年后,薛峰要考大学,薛英也该上高中了,不提前做些准备怎么得了?

  这天傍晚,三人早早吃完了饭。

  薛英趴在炕沿上写作业,婆娘在灶房里烧了一锅开水,用洋瓷盆端到了饭桌边,收拾抹洗。

  薛奎便点了一根烟,坐在小板凳上盯着放置在板箱上的电视机发愣。

  这是一台产于西安的14英寸黄河牌彩色电视机,这两年可是紧俏货,县城里的百货大楼都没有,婆娘前年从邻县托了一个当官的娘家亲戚批了条子,才给买来的呢,这可是巷子里的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可让他风光了一阵子哩!

  这两年巷子里的两三家也添置了电视,但都是黑白电视。

  自家这台电视机虽然尺寸小了点,可毕竟是彩电,现在还是巷子里的独苗哩。

  这几天北京正在举办亚运会,电视里天天都在现场直播各式各样的比赛。

  乡民们搞不清比赛的规则,但也没有关系,反正只要是咱国家的运动员站到了领奖台上就高兴,看电视不就看个热闹嘛。

  薛奎猜测着巷里的成娃和大兴说不定会来家里看电视。

  成娃和大兴两人家境都不太好,眼看都是四十岁的人了,才各自娶了个二婚的婆娘,算是成了家,避免了打光棍。

  但两家的光景都过得紧紧巴巴,别说买电视了,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瓣儿花呢。

  这两人都是本份的庄稼人,不爱跟别人趁伙伙打扑克搓麻将,黑间饭毕要没事了,或是成娃或是大兴或是俩人都会来薛奎家里,看看电视,谝谝闲话,也算是一种消遣吧。

  想到这里,薛奎便掐灭了烟头,从院子里搬进来两个板凳放在了电视前,只等着英子做完了作业,就可以开电视了。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成娃和大兴便前后脚来到了屋里。

  薛奎看英子还没有写完作业,便给俩人各倒了一碗开水,又把烟给点上,仨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谝闲……

  正在这个无聊的空儿,村里的大喇叭里传来了村支书王贵祥的声音,只听见他清了两声嗓子:“咳,咳,喂,喂,全体社员们,全体社员们,给大家通知个事。”

  仨人便停止了闲谝,支棱起耳朵听。

  “喂,喂,其实也不是通知,就是给大伙商量个事。是这么一回事,这几年呢雨水好,咱村各家各户的小麦也都丰收了,屋里的麦仓呀麦屯的,也都满了,是吧?可以说是吃喝不愁了,对吧?……”

  广播里传来了一阵喝水的声音,薛奎便也招呼成娃和大兴喝水。

  “……但是呢,如今咱村大多数人手里,还是没有多余的闲钱,我说得没错吧?这就是个事!这是个什么事呢?这个事就是咱屋里都有老人和娃娃,老人要养活,娃娃要上学念书,要娶媳妇嫁女子,这可是都要花钱哩!……”

  听到此处,成娃发了一句牢骚:“狗屁!这还要你说!”

  “……常说哩,手里有钱,心里不慌。咱手里没钱,心里就发慌哩,对吧!钱多了又不扎手,有闲钱了,咱不会往屋里买那个电视机啦、洗衣机啦什么的?咱不会也像城里人一样,出去旅旅游?问题是咱现在没有嘛!那……那这个事怎么办呢?咱又不是人家在城里干事的,坐在那里,到月底了就会给咱发工资。咱没钱,就要想办法折腾,是不是?折腾了咱才可能挣到钱,要不折腾,谁会给咱送钱?没有人会给你送钱!可是怎么折腾呢?……”

  “听听,还买洗衣机哩!”大兴边说边喝了口水,一不留神没兜住,水洒了一地,他歉意地瞅了薛奎一眼,话却没有停:“那要婆娘干啥?放屋里养膘哩?”

  “要是咱能买得起,把婆娘放屋里养膘也行啊。”成娃接住了话头:“关键是咱买不起嘛。咋不折腾了?一年到头在地里没死没活地干,还不算折腾吗?”

  薛奎没吱声,向着两人使了个眼色,意思是:先听广播里咋说。

  “……其实这个事呢,这个事大伙都知道。咱这块不像南方,人家有工厂,可以到厂里干活做工挣几个工资,咱不行呀!那咱们怎么办呀?我就琢磨,工厂咱虽然没有,可咱有地呀!大伙都是农民,就要在地上想办法,是不是?再说咱村的地也不少,一人三亩多呢,一家呢少说也有七八亩,多的呢就有一二十亩吧。……”

  “……我寻思,咱这地不能都种粮食。这几年雨水好,种的小麦都够咱吃好几年了,要是再种粮食,别说吃不了,就是收了,家里也放不下了,是不是?你说卖吧,现在小麦也值不了几个钱,就是卖了也还是不够花,对不对?那怎么办?地不种了,荒了?肯定不能荒嘛。……”

  “……关键是看要种什么,依我看咱种经济作物,也就是种些值钱的东西。这个事我也想了,咱这块儿地势高,日照长,冬季夏季温差大,前一阵子省里的农业专家来咱县里,我也去了,人家就说咱这块儿适合种苹果树,长出的苹果肯定好吃!……”

  “……说到苹果树,可能咱老院子里都有一两棵,大伙可能也没有觉得有啥好吃的,也没有人拿它去卖,都留给自家娃娃吃了。原因就是两个,一个是品种,咱家的苹果都是金帅、元帅的老品种,这苹果一是茬口软,不容易储存,口感也不好。另一个就是没有形成规模,卖不出去。大家想想,要是咱每家都种上他几亩,全村就是几千亩,一年的产量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斤,那就成大规模了,自然就有客商上门来买了,对吧?”

  说到这里,估计是话说得多了,口干舌燥了,广播里又传来了“咕咚、咕咚”的喝水声,停了一下接着说:“……你看看人家山东,人家种的品种是红富士,个儿大,样儿好,口感也好,又形成了规模,全国人都吃人家山东的苹果,人家能没钱吗?!咳,咳……”

  说到这里,村支书王贵祥有些激动,禁不住地咳嗽起来。

  “……所以,所以我觉得大伙每家每户可以留上个三四亩地种小麦,能够一年交公粮和全家的口粮就行了,把其余的地都拿出来,咱也种苹果!”

  这几句话说得铿锵有力,扩音器都被震得“嗡嗡”作响。

  “……这几天村委会也联系了山东一家专门卖果木的商人,人家专门卖果树苗,咱就买人家的果树苗,栽到地里,三年后就可以挂果卖钱了。……”

  “……有的人说了,那这三年地里是不是就没有收成了?影响肯定是有影响,但这三年你还可以在果树行行里种其他的嘛,不会影响多少收成。三年后苹果树挂果了,你不是就把这三年的都补回来了吗?以后年年都有苹果卖,年年可都有钱挣。咱的眼光得放长远一些!……”

  “……好了,事呢就是这么个事,对了,大家也不用担心不会管理苹果树的问题,这个村里到时候会联系人家技术员来给大伙做指导的。就是这么个事,如今秋粮也收完了,大家不要一有时间就凑伙伙打麻将赌博,有空琢磨琢磨这个事,和家里的老人、婆娘、孩子都商量商量。有意思要种的,商量好了,有空就到我屋给我打个道,说下大概想种几亩,我也统计统计,开春了就给人家山东的订苗木。……”

  “……事呢就是这么个事,大家可不要不当回事啊,都好好想想。这个事我这几天里还要广播上几遍,哪个要是没有听到,不知道的,亲戚朋友邻里街坊的,也都传传。就这么个事,没了!”

  听完了广播,谁也没有吭声,三人各自想各自的心事。

  婆娘拾掇完家什,扫完了脚底,进屋来搬小饭桌,看见三人坐着闷声不说话,忙招呼道:“成娃,大兴,你们把水喝了,我再给你们添热的。英子,给你叔把电视开了。”

  薛英刚写完作业,正在收拾书本,回答了声“唉”,便过去打开了电视,电视机的音量调得很大,“轰”的一声,把三人拉回到了现实。

  成娃端起碗“咕咚、咕咚”饮了半碗水,说:“这个事我也听说了,好像是县里统一安排让种的。”

  “那你们种不?”薛奎又给成娃和大兴各递了一根烟。

  “还让种苹果树!村里的果园都没人承包了。”大兴发了句牢骚。



  “啥?!不是四队猪娃包着呢吗?”薛奎一听来了兴趣。

  “以前还不都是猪娃他爸在园子里干!这不,猪娃爸没了,园子里的果树又都老了,病虫害又多,要好好管理哩,猪娃啥毬都不懂,就不想包了。”成娃接过话头。

  “噢。”薛奎回应了一声,心想成娃和猪娃是拐弯子亲戚,看来猪娃真不承包了,便不想再聊这个话题了:“那你们到底种不种苹果树?”

  “种倒是想种,支书说的也对,地都种麦了,吃又吃不了,卖又卖不下几个钱。”成娃说。

  “说起来轻巧,拿什么种?听说一棵树苗就得5块,一亩地下来就要投资三四百块,种上个三五亩就要一千多呢。”大兴显然是为钱的事发愁。

  说到钱的事,成娃也不吭声了,薛奎看着有些冷场,便说:“还是再看看吧,大伙要都种,咱也得种,哪怕借钱也行,要是没什么人种,咱也再等等,也不是说明年必须种吧,毕竟不是个小钱,还是谨慎些好。”

  三人便不再言语。

  电视里正在转播亚运会羽毛球女子团体决赛第一局中国选手唐九红和印尼选手王莲香的比赛,宋世雄那高亢有力的声音充斥着整个屋子,观众们不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